首页 » 汽车资讯 >

淼城达人|何志敏40年不懈努力,筑起“铁道兵战友之家”

2020-12-19 14:21:11来源:佛山在线

“这些都是永不褪色的军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1月13日,何志敏边用手擦拭军装上的落灰,边回忆起那段军旅岁月。

今年62岁的三水人何志敏,曾经是一名铁道兵。1981年退伍后,他开始收集铁道兵军用品,摆放在三水一家小店铺里。至今,徽章、小电台、军靴、号角等大大小小的收藏品已有上千件。

这家店铺没有名字,不对外营业,只在墙上悬挂着“铁道兵战友之家”这幅字,时常吸引有心人驻足参观。这里不仅是一个集纳藏品的地点,也是他与战友交流感情的“第二个家”。

战友们的情感交流站

1978年末,何志敏背上行囊,告别父老乡亲,与200多名同乡子女一同踏上了参军之路,为国家与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一朝参军,一生光荣。”何志敏说,他从小就向往部队生活,有一种军人情结。也因为这份情怀,退伍时,他将用过的被子、挎包、军鞋等通通邮寄回家,希望能把承载回忆的东西留存下来,这也是他收藏的第一批军用品。

何志敏收藏的各式军装及模型。

“中国有三分之一的铁路都是铁道兵修的。”何志敏自豪地说,入伍两年多时间里,他都是铁道兵里的汽车兵,负责运送钢轨、水泥等修建铁路的物资。

说起当时参军的情景,何志敏激动万分,拿出在军营里冬天穿的棉大衣、棉裤,说到:“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我也是慢慢才适应过来。我们修的是北京到通辽的京通铁路,施工环境和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每天吃的也都是馒头和高粱米,就这样过了两年多。”

何志敏告诉记者,他在三水还有500多名铁道兵战友,他们大多数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入伍当兵的。

何志敏收藏了号角、小电台、水壶等上千件军用品。

如今,何志敏和战友们还会相聚在店里,看着曾经用过的物品,回首过去的岁月,分享退伍后的经历。“令我很感触的是,广州有一名退役军人,他穿着军装和草鞋来店里,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一边拍照,一边回忆他当兵的日子。他说即使生活富裕了,也要发扬铁道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何志敏说。

铁道兵的精神传承者

在这家小店铺里,不同时期的铁道兵军用品整齐放置在玻璃橱柜里,呈现出很强的历史感和艺术观赏性。何志敏介绍说,铁道兵部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工程技术兵种,既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又是社会主义的保卫者。平时,一方面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又随时准备执行作战任务,履行其抢修、抢建,维护战区铁路交通畅通的职责。

为了这段铭记历史,引起更多人对爱国主义的共鸣,40年来,他走过北京、西安、广州、广西等地,努力追寻铁道兵的足迹。收藏期间,他通过朋友介绍、去收藏市场等方式收集铁道兵军用品。碰上好的藏品,他都会查阅相关历史书籍,并发给一些老收藏家鉴别真假。“退伍后,我从事了贸易工作,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收集军用品,一部分作为家庭支出。”

除了自己收藏,何志敏还将藏品送给三水区博物馆,不仅保护了军品文化遗产,还将这份爱国情怀延续下去。在2014年,他捐赠了光荣军属牌匾、军号、军用水壶、钢盔等4件军用品。

在店铺里,何志敏正在翻阅《铁道兵历史文献画册(1948-1983)》。

何志敏说:“其实,每一件军用品都有他的主人,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录,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一直以来,何志敏都在推广军品收藏文化,以收藏物品的方式,让大众感受历史、缅怀先烈。在收藏物品之余,他还会和战友下乡演出,或者到敬老院去义务演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们有一个铁道兵文工团,外出表演时,经常穿着何志敏收藏的军大衣,演绎部队生活,唱起铁道兵之歌。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献给为钢铁动脉浴血奋战的铁道兵。”何志敏翻阅《铁道兵历史文献画册》,念着首页写的话,再一次陷入了回忆中,他说:“这本书我参与了资料收集,看到照片上,战友们在半山腰,腰上拴着绳子,拿着铁锤铁凿的样子,让我动容。今后,我会继续追溯铁道兵的光辉历史,传承铁道兵精神。

原标题:三水退伍军人何志敏40年来不懈努力,筑起“铁道兵战友之家”

藏品上千件寄寓爱国情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见习记者卢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