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根村曾有13间古建筑祠堂,现保存完好的有3间。我右手边的就是岁松陆公祠,2015年重修……”10月27日上午,在西南街道江根村的村道上,来自南海区的40人观光团围着一位导游。只见他一手拿着扩音器,一边介绍江根村的自然人文特色,一边与游客互动交流。这名导游是江根村村民陆阜年,今年73岁。曾在金本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的他,退休后当起了江根村的义务讲解员,还主编了《三水江根村志》一书,让这个坐落在三江汇流处的千年古村,走出深闺,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笔耕不辍
耗时2年编村志
北江堤岸、思贤滘边、昆都山下,江根村曾是三水文风最昌盛的所在,也是三水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合最好的地方。
初次到江根村采访时,该村党委副书记陆显康向记者递上一本《三水江根村志》,说:“可以向陆阜年老师深入了解,他对江根村很熟悉,这本书就是由他主编的。”陆阜年是土生土长的江根村人,曾是金本小学的语文老师,长期研究江根村的历史文化。退休后,他仍坚持发挥余热,常年笔耕不辍,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江根村有一千多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人故事,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具体的记载。我们就想通过编写这本村志,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记者在江根村的岁松陆公祠前见到陆阜年时,他用三言两语道出了编写《三水江根村志》的初衷。
简单的言语背后,是长达2年繁琐复杂的编撰工作。2013年至2015年,陆阜年跑遍了三水、南海、高明,甚至远赴广西,自费深入乡间调查研究,多方寻觅史料。
“为了搜集历史资料,我们不仅请教村中的老前辈,还多次走访从江根村走出去的宗亲,他们关键时刻给我们送来了第一手珍贵资料。”陆阜年说,从四处奔走,收集江根村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口述,到埋头整理成堆的史料,再到编写、排版、校对成书,对他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巨大考验。“但一看到家乡的史料逐渐系统化,我就觉得值了。”
陆阜年在岁松陆公祠向游客介绍江根村的历史文化。/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三水江根村志》有25章,涵盖江根村的地理位置、开村历史、村俗文化、陆氏族谱、祠堂庙宇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江根村的风土人情。
“我只盼用我的笔,把江根村的历史记载得更久一点,给年轻人留下一些有关家乡的记忆。”陆阜年说,他70多年扎根在江根村,对这里有着特殊的记忆和感情,将过去的历史重新梳理起来,也是为了留住心中浓浓的乡愁。
不计报酬
担任义务讲解员
如今,《三水江根村志》成为外界了解江根村的重要途径,喜欢旅游的陆阜年开始在村里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每天早晚都会走一遍昆都山、思贤滘,并时常接待前来江根村旅游观光的团体,积极宣传家乡的美,从来不计报酬。
“昆都山不高,但登顶远观,就能眺望到宽阔的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江面上船只来回穿梭,贵广高铁跨江飞驰。”陆阜年说,大部分市民和游客来到江根村,就是为了一睹“三江汇流”的地理奇观。
今年9月,三江汇流(昆都山思贤滘)入选“三水新八景”,江根村的人气更旺了。
“只要有人来参观,我就义务讲解、义务服务。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4个来自佛山市外的采风团。”陆阜年介绍,每讲解一次需要1个多小时,从古祠堂讲到民居群,再讲到三江汇流和昆都山森林公园,介绍思贤滘、五古显庙、润笔池等地的典故,游玩的线路正好围绕江根村转一圈。
和自然风光一样,人文历史也是陆阜年讲解的重点。他经常会以故事和段子穿插其中,将江根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让市民和游客更有代入感。
“想留住家乡的历史文化,更想把它推介出去,提升江根村的美誉度。”陆阜年介绍,历史上江根村出了多名进士、贡生和举人,明代大儒陈白沙在此思贤,明代名臣何维柏在此结庐读书,百岁老人陆云从赴京考中进士,一直被传为佳话。如今,村里修建了何维柏读书堂、云从公园以及润笔池,寄寓后人活到老学到老。
家乡这片土地成为这位古稀老人的精神寄托。他的义务讲解也赢得了村民的尊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
“陆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江根村80后村民陆柱雄说,以前他对家乡的历史一知半解,如今在村里遇到游客,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原标题:西南街道江根村七旬退休教师陆阜年:
一张口一杆笔留住浓浓乡愁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