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禅城张槎:重教崇文民风孕育世代书法名家

2020-11-20 13:01:30来源:佛山在线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颗明珠。

用毛笔蘸墨汁在宣纸上书写汉字,看起来形式如此简单的艺术,却寓意深刻:它是以简驭繁的,又是以静寓动的;它是纵横有象的,又是书为心画的……

在历来重教崇文的张槎,书法文化更是其历史画卷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明代岭南理学大师庞嵩到明末清初的岭南高僧释成鹭;从清代的著名书画家招宝莲到石湾玉冰烧创始人陈如岳,再到现代的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前主席陈景舒……从古到今,从这里走出了多名书法名家,他们在家乡讲学求学优良传统中滋养浸润而生,继而又以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的书法造诣,反哺推动书法文化在这片土地的传承发展。

今天,让我们回溯张槎书法文化的故事,在一笔一捺的挥斥方遒中细闻墨香留韵。

人才辈出

张槎书法文化历史星光熠熠

民风淳朴的张槎历来重教崇文,很早就建有书院。“室无隔夜粮,家有读书郎”便是其真实写照。坐落在禅城区张槎村内的仙槎书院是张槎现存最古老的书院,相传建于元代。

书院既是乡人读书进业、求取功名之处,也是群贤集聚及名流讲学之所。

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庞嵩,就是从弼唐的永新学社里走出来的。如今人们知道庞嵩,大多只了解他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化建设的贡献,事实上,他在书法上也有一番造诣。

张槎街道书画协会会长何大伟向记者介绍,庞嵩的书法对张槎本地带来极大影响,其在世时就有许多人跟他学书法,其笔法在本地世代流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誉为张槎农民书法家的庞星文,小时候都是学庞嵩的字。”何大伟说。

清代,在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朝代。在此期间,张槎又涌现了一批独标风格的书法家,并以岭南高僧释成鹭、书画家招宝莲和石湾玉冰烧创始人陈如岳最负盛名。

其中,被评价为文僧的释成鹭,足迹几乎踏遍全岭南。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释成鹭的书法艺术与其佛教修行从气质上相统一,有颠素狂草之风,亦书行草,创竹笔,书法遒劲雄逸,做到了学问淹通、梵行精严、墨名儒行。生平除善画工书,吹笛作诗别无他好的招宝莲,书法艺术字体则多为行草,颇具个人意态,透出其洒脱气质,结体疏松,笔墨圆润,点画穿插得宜。如今佛山博物馆藏一幅《招宝莲草书团扇》,无论在文字上还是笔墨上都挥洒出其个人磊落的文人气息。

多因玉冰烧为世人熟知的陈如岳,原来是清末翰林出身。在创制石湾米酒“玉冰烧”之前,书法才是他的老本行,尤其写得一手好楷书。清代广东著名书法家谢兰生独传给岭南大儒朱九江的《书诀》,就是由陈如岳用楷书抄录下来才得以传世……

历史的马车驶进20世纪30年代,又一颗书坛新星诞生于张槎莲塘,他就是曾任广东省第二届书法家协会主席的陈景舒。早年在茶楼当“后生”的他,用毛笔写菜牌,逐渐对书法产生兴趣,后来师从岭南大书法家吴子复,并颇得吴门真传。尤擅隶书的陈景舒,人称“中国隶书王”。

张槎村民在展示书法作品。/佛山日报记者楚琴摄

在书法界驰骋五十个春秋,陈景舒也非常关心家乡的书法文化传承发展。莲塘村的各大牌匾、张槎村的牌坊、张槎中心小学校门刻字,等等,均由他亲笔书写。2004年,他将陈景舒书法艺术馆落户在其家乡张槎,成为本地书法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一位位书法大家,犹如一片片璀璨波光点缀着张槎书法发展的河流。河流的源头,是这片土地浓郁的笃教笃学乡风。正是这世世代代流传的对书法文化的热爱和砥砺传承,才能不断孕育出一颗颗书坛明星。

尚文重教

张槎各村居墨香浓浓

张槎书法文化徜徉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传承发展至今,依然闪现着熠熠光芒。世世代代,这里涌现出许多书法爱好者,如星子般散落在各条村落。而人们对书法文化的热爱,又不断体现在村居建设、村风传递之中,直至今日亦是如此。

这其中尤以张槎村最有代表性。崇文重教,一直是张槎村的传统。走在张槎村的街巷,不经意间就会偶遇一座古建筑,一不留神就靠近一幅大师之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从张槎村牌坊沿着村委会外墙一路前行,孔学的学说以书法形式被雕刻上墙。

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过程中,张槎村以“仙槎墨韵·书法之乡”为品牌,建设了张槎书法公园、美术馆、陈英灿书法馆等文化场所,并成立了张槎村诗书画社。

如今春节等传统节庆日,诗书画社都会固定举办书法雅集,除了本村村民,还会吸引周边的书法爱好者,以及市、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前来参加。在这里,随意走近每一个角落,都能与社员挂上的书法作品撞个满怀,或看到社员围在刚完成的书法作品四周,讨论哪一个字枯墨了,哪个字的笔法很规范,值得学习……

在张槎村,书法被视为传承家风的良好载体。“诚实稳重、掷地有声、言谈举止、雅量大方”,这些家风古训被刻在村里张槎小学门口的外墙上,警示后人先学做人,再做学问。不仅如此,书法还成为这里培育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漫步张槎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廉、德、善等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法小景,让村民随时随地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间提升文明素养。

因庞嵩而得名的弼唐村也不得不提。从庞嵩开始,弼唐村就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正衣冠,行盥洗礼、三拜孔子像、朱砂开智,开笔启蒙……如今,每年暑假期间,弼唐村的永新社学里,适龄儿童都会接受德高望重的长辈点朱砂以开智启蒙,完成开笔礼,写下“人”字,以示立人。古老的开笔礼得以重启,在墨香的熏陶下,弼唐村尚文重教的习俗一直在延续。

记者了解到,佛山孔学研究会会长庞柏生是弼唐人,也是佛山著名书法家庞星文之子。18年前,庞星文等人创办了佛山孔学研究会,父子两代传承,集结了众多文化学者并活跃在公益服务中,他们以永新社学为据点,进社区、进学校、进图书馆,开办讲座、即席挥毫、举办开笔礼等活动,并出版一系列孔子学说研究书籍,推广传统文化,而当中,书法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张槎村和弼唐村,书法文化也在其他村落继续散发着魅力:莲塘村的清湾书室在2015年复建后,常举办开笔礼或书画剪纸展览;大江村的书法老师冯锦卿,花费4年时间修缮《大江冯氏族谱》,一笔一画记下整个家族的历史文化……

多方推动

本地书法文化注入新活力

此前,书法文化在张槎更多是以村村点火的形式绵延发展,而近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和书法协会组织的联合推动下,不仅为本地书法爱好者提供互动交流平台,还通过集中开班教学,让书法文化在新生代中延续。

“近年来,张槎街道对书法文化推广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这主要体现在经费支持和活动组织上。”张槎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东英说。

2004年,张槎街道建立陈景舒书法艺术馆,展出收藏书法名家陈景舒先生书法精品近80幅。而该艺术馆与张槎街道文体服务中心更成为承接举办张槎书法文化活动的两大阵营。每年,陈景舒书法艺术馆都会借助周年庆典活动的举行,将本地和周边地区的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张槎文体服务中心则通过举办公益培训、公益讲座,组织开展书画创作、观摩、比赛和作品展等活动,推动本地书法文化逐渐形成书法品牌。

陈景舒书法艺术馆十四周年馆庆暨2018年张槎街道书法大赛颁奖仪式上,群众现场书法挥毫。/受访者提供

在一系列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张槎街道书法协会发挥很大作用。尤其是在书法培训方面,无论是成人、青少年的书法培训班,还是书法培训进村居、进企业,都是由书画协会成员组成老师队伍进行教学指导。

“我们注重对青少年的培养,希望张槎书法后继有人。”何大伟向记者分享教学心得时表示,书法要从小开始抓起,他们在教学时尽量要求孩子们不要半途而废,而是希望他们至少学习3年以上,形成一个好的基础。“我们的培训班都是用最传统的教学体系,从楷书入手,要求学员掌握楷书、隶书、行书,个别优秀的学员可以增加学习草书。”何大伟介绍。

在协会成员不遗余力地推广教学下,学习书法在张槎蔚然成风。“每年暑假公益夏令营前,书法类培训班的招收信息一发布,一两个小时内就会招满。”黄东英表示。

群众基础不断提升,对各项书法品牌活动都带来积极影响。近年来,张槎的书法大赛、展览,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活动质量都在逐年提升,对于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张槎街道陆续搜集印发了一系列作品集。

黄东英透露,下一步,张槎街道计划进一步扩展书法文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比如进一步发动各村居提高对书法文化的重视程度,让书法文化在本地的传承发展更均衡,更好地满足各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

原标题:重教崇文民风孕育世代书法名家

回溯流光溢彩的张槎书法文化传承之旅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周文琪

制图|王淼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