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畔风正起。宽阔的海面上,港珠澳大桥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向前,气势恢宏。大桥建成通车后,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陆路相通的城市。“40年前,没有人会预料到珠海今天的模样。”漫步在港珠澳大桥上,祖籍佛山南海的刘伟洪从没想过,自己会见证珠海从昔日的渔村小镇,一跃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2020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如今,在珠海这片热土上,许多祖籍佛山的人艰苦奋斗创造了第二个家,也见证了珠海经济特区的美丽蜕变。
到特区去闯一闯
低矮的渔民小屋,漂泊在岸边的渔船,人烟稀疏的马路,这是珠海市南海商会秘书长刘伟洪初到珠海时的印象。时间回溯到1987年,刚满18岁的刘伟洪从南海里水出发,跟着亲戚到珠海打拼。
早上6时不到,他先坐公交车去广州中山八路,再坐上开往珠海的客运中巴。一路上要过两次海,中途颠簸12个小时,到达珠海香洲已经是晚上8时多。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设立之初,仍然是一副小渔村的样子,一排排小木屋临海而建,繁华的街道很少。香洲区偏僻萧疏,只有一条小马路、一间粮站、一间工厂、一家饭店。
不过,“特区”两个字还是吸引了很多创业者。“上世纪80年代,很多南海人去珠海创业,大家都想去特区闯一闯。”刘伟洪回忆说。
到珠海的第一年,刘伟洪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当时佛山还没有外资企业,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从外资企业一名普通员工做起,他逐渐在商业领域站稳了脚跟,也在珠海成立了自己的家。
40年来,珠海“摸着石头过河”,屡开全国风气之先:开办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园——珠澳跨境工业区;率先实施“百万科技重奖”,举办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这些无不是珠海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生动写照。
坚决地试,大胆地闯,特区人的鲜明符号也印刻在安和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白广才身上。1984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加入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总公司,13年后“白手起家”创立化妆品企业,被业界称为“中国香薰王国”。
在珠海市,不少地产、陶瓷、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行业企业,是由祖籍佛山南海的企业家创立而成。/受访者供图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许多南海人像他一样,从佛山到珠海奋斗,并在珠海安家立业。在珠海市南海商会里,遍布地产、陶瓷、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的上百家企业,均是由祖籍佛山南海的企业家创立而成。
“佛山是第一个家,珠海是第二个家。”在刘伟洪心里,他在佛山南海出生长大,佛山是他的故乡和永远的根。在珠海,他通过努力奋斗成立自己的小家,这里是他的第二个家。
如今,随着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通车,他从珠海开车回佛山南海,以前12个小时的路程缩短为2个小时,两个家的距离更近了。
期待两地更多“牵手”
9月14日下午,在佛山西站的站台上,一辆列车即将出发从佛山开往珠海。在佛山洽谈完生意的李先生匆匆上车,经过1小时20分的车程,他回到位于珠海的办公室,继续跟进与佛山客户的合作。
更多列车的开通,让佛山与珠海的距离不断拉近。2019年8月18日,从珠海开往佛山西站的动车正式开通,至此每天有5趟动车从珠海站前往佛山西站。“动车开通后,往返两地的时间缩短了。”在珠海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佛山的制造业发达,公司有很多客户在佛山,他几乎每个月都来佛山出差,“希望以后佛山和珠海的交通更便捷”。
与李先生相似,80后青年创业家庞浩也常常往返于佛山和珠海之间。7年前,他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毕业后,来佛山创立了童装设计工作室,随着公司业务发展,他希望回到珠海成立新的分公司。
“佛山与珠海两个城市的发展优势、产业特点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也不尽相同,这都是合作的机会。”去年11月,珠海市南海商会组织企业家们回到南海参观交流,作为在珠海发展的南海人,刘伟洪看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下,两地企业家希望寻求资源整合,共谋未来发展的需求尤为迫切。
对于未来,他期待,两地之间的交通连接更加快速便捷,“例如,将高铁和地铁引进来,连接两个城市,加强资源整合、携手共赢”。
在粤港澳大湾区蓝图上,规划建设一条贯穿四城的城际轨道——广佛江珠城轨。按照规划,这条城际轨道将途经广州、佛山、江门、珠海四市,在佛山设有4个站。建成后,佛山市区到珠海市区仅需1小时,实现广佛江珠4个城市串联,将促进佛山与特区城市牵手发展。
原标题:奋斗在特区的佛山追梦人
见证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期待两地交通更便捷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林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