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仍在持续的疫情影响,制造业大市佛山如何更好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许德友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认为,佛山制造要发挥直接面对消费者、对需求变化高度敏感的优势,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与需求的互动;要以更加主动作为的姿态,在抢抓双循环发展机遇中开启佛山经济下半场。
专家简介
许德友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校(院)青年岭南学者,中央党校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省部级课题五项,在《经济学(季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其中《账本里的中国》是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1、构建“双循环”是一次化危为机的考验
从数据来看,中国自身已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循环系统,我们有条件让它在更高层次上运转。这个经济循环系统还存在很多阻梗或障碍,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它打通,以此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内循环。
《理论周刊》:当前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何深意?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许德友:中央为何此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大势所趋,自身所需,市场所能。
首先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上逆全球化、大国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经济断供威胁不断加剧,全球经济、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种形势下想单靠通过国际大循环带动经济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这就倒逼着我们把目光放在优化构建国内循环上。
其次是自身所需。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拥百万亿级的庞大经济体量,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14亿的人口规模比欧美日三个发达经济体人口总和还多,且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从这些数据看,中国已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循环系统,我们有条件让它在更高层次上运转。当然这个经济循环系统还存在很多阻梗或障碍,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它打通。
最后是市场所能。无论是从产业规模、消费需求,还是从产业体系来看,中国的市场都有这样一个条件,就是即使在外部市场要素供给,甚至是高技术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极度受限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保持一个较高水平的循环。这是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庞大,又具有多样化和空间梯度特征的特殊市场结构所决定的,中国已完全具备依靠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经济效率基础。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一定会对未来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实,这个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了,就是我们既做好了疫情防控,又做到了经济全面恢复,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了中国力量。
同时,复杂的外部环境也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加深切的认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自己掌握核心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这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双循环发展战略可以倒逼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科研体制去突破瓶颈、打破桎梏、创新发展。化危为机,就是要从困难、险境中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真正去思考、去改革、去创新,从中摔打磨炼自身的本领。
2、佛山制造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互动
佛山的制造业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需求与供给的互动。这是佛山制造的巨大优势。这个优势以前有所忽视,今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个优势必须放大。
《理论周刊》: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全球供应链持续动荡背景下,如何既发挥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又实现制造业的突围和高质量发展?
许德友: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在疫情爆发后,实体经济愈发展现出其作为经济发展基石的作用。佛山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综合来看,佛山制造的基础和体系是比较完整的,而且很多是直接面对消费需求端。这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良好优势。
当前,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在提升,如果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双循环,特别是国内大循环,就必须去满足不断升级的国内消费需求。佛山的制造业企业很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对市场有着高度敏感性,所以,从需求创新的角度来说,佛山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家电企业,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需求与供给的互动。这是佛山制造的巨大优势。这个优势以前有所忽视,今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个优势必须放大,必须好好做文章。
当然,从国际上看,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都出现了下降或者增长放缓的情况,这使得中国制造的很多耐用消费品在海外市场受到影响。但是对佛山制造而言,这里面其实也蕴藏着很大的机遇,因为长期以来佛山制造业都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兼顾,在双循环格局之下,佛山制造业所具有的内外兼修优势,将成为其在艰难环境下突围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佛山制造业的发展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它更多是依靠本土企业家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发挥佛山本地人才和资源的作用。这种根植性特征,使得佛山可以统筹用好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是佛山产业的独特优势。举个最明显的例子,美的、碧桂园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都是本土型的,生于斯、长于斯、壮大于斯。因此直到现在,这两家企业总部依然留在本地。这一点充分说明,这种根植性强的企业,对促进当地的持续发展、保持基业长青,是一个宝藏。由于佛山的制造业企业长期在本土积淀、发展,逐渐形成了佛山制造的独特气质,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品牌以及设计的稳定性。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佛山制造要成功突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加快实施需求驱动型创新。创新,既有技术驱动型的,也有需求驱动型的。像传统的家电企业,它既有技术驱动的因素在里面,同时因为处在市场需求端,能敏锐捕捉需求的变化,因而能够通过需求创新、产品设计优化,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企业要更加敏锐,及时捕捉并适应需求变化,在供给端做出快速响应。适应需求的转化推动企业的创新,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动力来源。
3、疫情防控常态化更要积极主动作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是因为疫情防控而放弃正常的生产生活。如果哪个地方、哪个部门,为了疫情防控这一个目的而耽误了工作正常开展,那就是懒政和不作为。
《理论周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这难免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因此一些人多少会存在等待、观望,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如何破解?
许德友:这的确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并且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疫情防控情况看,国内的疫情总体已得到根本控制,全国各地已经稳定处在低风险状态。因此,在做好疫情防控常规措施的前提下,各领域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都要全面恢复。如果哪个地方、哪个部门,为了疫情防控这个目的而不去开展或耽误了正常的工作,那就是懒政和不作为。出现这种风头或倾向,当地的主管部门必须坚决加以制止和纠正,受到影响的市场主体和老百姓也应该及时反映,并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什么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就是在执行疫情防控的既定标准和常规措施前提下,正常地开展生产活动,维持正常生活秩序,而不是说因为疫情防控而放弃正常的生产、生活。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要统筹兼顾。这个一定要在认识和观念上得到纠正。在这方面广东还是做得还不错的,我们到一些外地出差或旅行时,会发现有很多人为设置的不合理手续或环节,给群众生活和企业经营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很少有人去反映、解决这个问题。这反映出思维的僵化,或者说没有很好领会中央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的精神。
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方面要落实疫情防控任务,一方面要全面复工复产、复业复学,在这个平衡中,考验的是一个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当一个地方无法做到两者兼顾,为了疫情防控而使经济社会活动受到明显影响,就说明这个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还不够强,说明这个地方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响应机制不行,说明这个地方观念思维的僵化。疫情发生后,各地都受到疫情冲击,但为什么不同地方的经济恢复、百姓生活受影响程度不一样?就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差异。所以,可以通过疫情防控的过程,来优化地方管理的体制机制,来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这也是政府治理能力化危为机的过程。
越是形势艰难,越要积极主动作为。尽管全球范围内疫情冲击仍在持续,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从国内看,第二季度经济由负转正,七、八月主要经济指标加快修复,不出意外第三、四季度经济将明显好转。佛山一定要抢抓经济向好势头,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战略,以此开启佛山经济下半场。
原标题:高端访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佛山制造下半场优势何在?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许德友建议加快实施需求驱动型创新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叶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