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艺术是触摸这个灵魂的桥梁。擦亮一座城市的文化艺术招牌,关乎着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影响着城市品质与市民幸福感的提升。
佛山作为南国陶都,陶瓷是佛山城市文化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标签。如何通过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来打响这一招牌,做大这一产业,事关当下佛山城市品质与能级提升。景德镇作为历史上与佛山并列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陶瓷艺术、城市文化塑造等方面有许多值得佛山借鉴的经验。因此,本期《理论周刊》邀请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品昌先生为我们分享景德镇的优秀经验,为佛山发展陶瓷艺术、打造陶瓷文化建言献策。
专家简介
吕品昌,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雕塑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协会(IAC)会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著有《埴象——吕品昌艺术30年》《辉煌70年——中国雕塑全集》等著作,曾获中国陶瓷协会“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和发展杰出贡献奖”、建设部文化部“新中国60年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中国雕塑博物馆、美国阿其布瑞艺术基金会、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等海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提升品质:
让公共艺术空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城市雕塑还是艺术空间,都必须在公共空间中呈现出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且融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周刊》: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对于城市品质、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佛山可以如何通过陶瓷、雕塑等艺术品在公共空间的表达,来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吕品昌:文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具有相当大的能量。佛山拥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今天我们在祖庙仍能看到的惟妙惟肖的瓦脊公仔,就是佛山文化和艺术淋漓尽致的表达,充分体现了广东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早在1999年,佛山就曾经举办过国际性的陶瓷艺术公共展览,邀请了许多当代艺术家来佛山的南风古灶进行现场创作和展览,特别是使用佛山传统陶瓷材料和古老的技术进行创作。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做法,比较遗憾的是这个活动没有继续下去。实际上,公共艺术大展提供了一个为这座城市市民提升生活品质、活跃生活空间的一个公共平台,而其与城市雕塑以及雕塑所形成的公共空间一起,成为一座城市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城市的重要空间节点的艺术品设置,具备着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正如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要先找准自己的定位一般,城市文化艺术空间的塑造亦是如此。无论是城市雕塑还是艺术空间,都必须在公共空间中呈现出特色的城市文化,并且融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与佛山城市性格极其相似,文化特色都有陶瓷艺术。这些年,景德镇也在积极探索陶瓷艺术进入公共艺术空间的表达。比如和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打造了“时代新象”景德镇公共艺术雕塑的全球征集活动,向世界征集到2000多件作品,而这些作品也得到了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的重视,并将部分作品放置到公共环境当中去,形成公共艺术空间。此外,景德镇政府还进行整体环境的改造,比如道路交通绿化的改造等,完成了“洗头”“洗脚”“洗脸”工程,通过公共艺术空间的打造,为城市注入文化的力量,最终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质。
佛山与景德镇这两座城市有许多共通之处。对于佛山来说,陶瓷文化就是佛山文化的精髓,可以借鉴景德镇的经验,以陶瓷文化作为品牌,来打造文化艺术氛围,最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培养人才:
立足传统,关注当代
教育要切入当代社会,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时代的事。
《理论周刊》:要打造城市公共艺术,艺术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您认为在陶瓷艺术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吕品昌:如何去培养一个当代中国的陶瓷艺术人才,我想有四个方面应该涉足:第一,必须强调对自身中国传统文化及悠久陶瓷历史知识的认知和传授,这一点我想无论在任何一个院校,只要开设了这门课程都必须强调。
第二,不能忽略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以及前沿的人文资源,要深刻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在这个领域的变化,了解整个西方的、现代的文化艺术发展情况,不能完全封闭在自身的传承里,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开阔的胸怀来办学。
第三,教育要切入当代社会,要引领老师和学生更加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事、时代的事,并以艺术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要反映这个时代的现实和生活。
第四,办学要立足区域,立足当下,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比如,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设立,就是要为国家服务,为地方的陶瓷文化和产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要做好大学陶瓷教育与当地陶瓷文化、产业的紧密结合。
《理论周刊》:佛山高校也有设置陶瓷相关专业,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也正在建设当中。景德镇与佛山两地的高校怎么围绕陶瓷艺术人才进行合作?
吕品昌: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高等学府,这所大学的目标,是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优秀陶瓷科技人员、机械装备人员和艺术设计人员。实际上,近些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佛山陶瓷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5万多名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佛山落地生根,佛山许多陶瓷行业的领军企业家也都来自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从人才的培养到产业的落地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与佛山这座城市有着血溶于水的密切关系。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够扎根陶瓷产区办学,为陶瓷产区培养立足于本地陶瓷产业的优秀人才。广州美术学院能在佛山办学,必将为佛山陶瓷艺术、陶瓷产业的发展起学科引领和支撑作用。景德镇陶瓷大学除了培养艺术人才,同时也在科研方面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所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与包括广州美术学院在内的院校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携手把佛山的陶瓷文化、陶瓷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
打响招牌:
依托自身文脉制定发展方向
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来吸引人才,同时要提供足够的资源与优势力量来支撑年轻人在此生活创业。
《理论周刊》:除了本地人才培养,往往还需要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如何吸引更多陶瓷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来到佛山?
吕品昌:要吸引人才,首先得有留下人才的环境与土壤。以景德镇为例,一方面有着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传统手工艺优势,同时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氛围浓厚,能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这里生根发芽。另一方面,景德镇有着良好的产业生态,一切资源都能被来此创业的年轻人便捷地使用,有着能让年轻人才留下来并培育他们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佛山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手工业传承,有条件也应该成为这样一座城市。佛山的建筑与卫生陶瓷产业化非常成功,但在艺术人才的集聚与交流方面,还需要有一些吸引文化人的政策和办法。佛山可借鉴吸收景德镇的经验,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来吸引人才,同时要提供足够的资源与优势力量来支撑年轻人在此生活创业,比如创作的空间、传统技艺的传承、产业资源的保障等。换言之,要打造整个环境生态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理论周刊》:对人才的吸引除了您提到的因素,还可能与城市的“招牌”响不响亮有关。您认为佛山应该如何在陶瓷产业之外,打造陶瓷文化品牌?
吕品昌:佛山并不缺陶瓷艺术大师,无论是代表传统技艺的刘传、庄稼、刘泽棉这一代人,还是梅文鼎、曾力、曾鹏、魏华等这一批提倡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艺术家,都代表着佛山陶瓷艺术的高度,他们既展现了佛山陶瓷艺术的过去,也探索着佛山陶瓷艺术的未来。所以,从政府的层面可加大投入,加强对这些本土工艺美术大师的宣传力度,乃至为他们个人建立艺术馆、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到佛山陶瓷工艺的水平,从而形成佛山陶瓷艺术的品牌。
当然,要塑造陶瓷艺术品牌,还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比如佛山的瓦脊公仔毫无疑问是艺术的经典范式,但我们不能一直只是对瓦脊公仔进行复制与照搬。同时,产瓷(陶)区之间的发展既要相互借鉴,也要做到不趋同化发展。每个产瓷(陶)区应找到各自的土壤,依托自己的文脉来制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发展自身品牌,实打实地提升行业地位与影响力。
此外,在衡量陶瓷品牌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上,不要太过注重陶瓷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因为艺术品的拍卖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不排除存在炒作的可能。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在乎拍卖的价格,因为他们的实力与作品将会永远留在艺术史上,留在人们的心中。
原标题: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
以陶瓷文化涵养佛山城市品质
来源丨佛山日报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林润栋、束维
图丨佛山日报记者林润栋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