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小康,饱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的憧憬和期盼。实现全面小康,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初心使命。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终将成真。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即日起,《佛山日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百姓故事”栏目,聚焦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穿着“的确良”布料做成的衬衣、将衣服束进裤子里、穿上黑皮鞋,再用大发圈扎起马尾辫,这是“70后”佛山人陈瑞贞学生时期最喜欢、最时髦的装扮。
从简单质朴的工人衫、中山装,到改革开放后水手服、喇叭裤的流行,再到如今汉服、洛丽塔等文化特色明显的服饰亮相街头……如今,穿衣时尚已成为佛山市民追求美感和表达个性的必备需求。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服饰风格多样、购买方便,也让佛山人的穿衣时尚触手可及。
穿衣需求从简朴实用到个性表达
每个年代都有专属的服饰记忆。在陈瑞贞印象中,童年时,父母总是穿着一身简单朴素的白色工人衫,而自己与哥哥姐姐则穿着代代相传、打有补丁的粗布衣裳。在当时,“的确良”只有在有喜事的日子才能穿上一回。
“小时候穿着‘的确良’出门,感觉很威风。”翻开旧照,忆起往事,陈瑞贞笑着说。在她六七岁时,父母给她买了第一件“的确良”布料做成的白色衬衣。每当有喜宴或者重要的日子,母亲就会拿出这套衣服给陈瑞贞换上,喜宴一结束,就要马上换下、洗净,留待下次再穿。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手服、喇叭裤、黑皮鞋逐渐走入市民生活。陈瑞贞的穿衣风格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她还记得,自己买了一件大红色的旗袍,与女儿拍了一张艺术照。
“以前香港亲戚回来,或者去广州逛街时,看到人家时髦的打扮,我们都会跟着做。”在陈瑞贞看来,曾经物资匮乏让大家不得不放弃对服装美的追求,衣服款式单一、色调沉闷。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人们有了更多对服饰美的需求和选择。在她的衣柜里,挂满了颜色鲜艳的连衣裙。其中,不同款式、颜色的旗袍就有六七件。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在禅城区祖庙路上,逛街的市民衣着款式多样,时尚大方。 /佛山日报摄影俱乐部影友王东成摄
服饰,不仅是对美观的表达,更是对文化的认同。近年来,汉服等文化特色鲜明的服饰成为了街头一道亮丽风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董欣是一位汉服爱好者。高中毕业后,从网络上接触到的汉服知识让她喜欢上汉服文化。
这些年,汉服元素总是出现在董欣的生活中。夏天,她喜欢穿宋裤,冬天穿马面裙,遇上一些重要的演出、社团活动,则穿上全套,更为隆重。“这几年关注汉服的人更多了,穿着汉服走在路上,异样的眼光也相对少了。”董欣说。
购买渠道从市场地摊到线上网店
每到放假,就是陈瑞贞读书时最开心的时候。她常与几个同学到广州上下九、佛山大沥市场逛街。大沥市场的杂货铺里,一改过去的素色款式,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衬衣,“怎么看都觉得新奇好看”。
对于“80后”小琳来说,学生时代的“乐园”则是流行前线和百花广场附近的杂货店。“以前特别喜欢去流行前线淘衣服,那里是我们的流行标杆。”小琳说,对学生而言,百货商场里的品牌店衣服价格较高,因此,一年仅有几次和父母逛街时才会进入。
小琳告诉记者,随着外国文化的传入,青春期时,自己喜欢穿街舞风的牛仔裤,还在腰间挂上一串金属链,以酷酷的方式表达自我。上班进入职场后,小琳的穿衣风格逐渐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职场化,自己也有了更多收入,常到商场品牌店选购衣服。
如今,刷着网店,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再根据商家标注的尺寸挑选尺码,不一会,小琳就给自己挑好了几件衣服。再过几天,这些衣服将会从杭州直接送到她家门口。足不出户的便利和更为多样的市场选择,让小琳这样的上班族拥有风格多变的穿搭,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这几日,“90后”邓宇正忙着网店衣服的上新。3年前,他在电商平台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网店。综合考量市场后,他选择了“潮牌”店,随着市场风格定位变化,他将“潮牌”店改为“女装店”,上新的频率也从以往一到两个月随机上货变为目前半个月上新。风格定向、款式多变,让邓宇的网店拥有了25.4万的粉丝。他的服装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原标题:从“的确良”到时尚触手可及
中式、西式等花样服饰街头斗艳,勾勒佛山人幸福生活图景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王旖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