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圆桌论坛|迈向制造强市,要过好产业工人这一关

2020-08-22 19:41:01来源:佛山在线

主持人:小青

产业工人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前段时间,由于受到疫情阻断,很多产业工人不能正常回流企业,全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广东、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为此上演了你追我赶的“抢人大战”。直至目前,这场大战仍未停息。看似历史重演,实是当前城市竞争升级,是变局之中城市发展的新一轮谋篇布局。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技术精湛、数量庞大且稳定性强的产业工人队伍,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有重要意义。目前,第三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活动正在紧张筹备。如何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并让他们安心扎根佛山,服务佛山制造?本期圆桌就此展开探讨。

为产业工人提供更高事业平台

张旗康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陶企生产基地通常设在城市边缘或工业园区,对年轻员工和高素质产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营造良好工作与生活环境,以集聚更多高素质产业人才到佛山。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有一支数量众多且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对于佛山这样的制造业城市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近年来,伴随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工人数量明显下降,比如过去陶瓷企业一条生产线需要150人左右,目前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只需60人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用工荒”了。自动化改造后一线工人可以减少,但研发人员不能少,尤其是一些高层次产业人才,比如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各类专业技师等,企业一直比较缺乏。解决这方面人才缺口,一方面要通过外聘,吸引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加盟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培训,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还要针对产业工人的心理需求,为集聚高素质产业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就陶瓷产业而言,目前陶企生产基地通常设在城市边缘或工业园区。这对年轻员工和高素质产业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因为他们更愿意在城市CBD、高档写字楼寻找自己的事业平台。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以集聚更多的高素质产业人才到佛山。

从企业层面来说,需要为员工提供一份有较高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发展壮大,不断提供新的平台、新的岗位,让员工能够在更高的平台、更大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大力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比如节日礼品、员工生日会、员工社团组织等,让员工工作得舒心、生活得开心。此外,要持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出国考察、项目申报、专业职称评审等,让他们在各自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从而进一步将心留在企业,把根扎在佛山。

从政府层面来说,经过这轮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各个城市应对危机的能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公平性,都将进一步显现,产业结构也将发生一些大的变化。这些都将成为专业技术人才选择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政府部门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做好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让佛山始终充满活力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如此,方能不断吸引更多高素质产业人才扎根佛山。

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配套优惠政策,比如住房、交通、上学、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尤其是解决外来人员的住房问题,建议可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为各类高素质产业人才提供配套住房,或利用尚未开发的商服用地,允许企业建设办理分隔产权的产业工人配套住房等。安家,方能安心。张旗康

输血造血活血并举,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刘国斌 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进一步壮大佛山技能人才队伍,既要不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制度,也要转变以往对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培养、轻弘扬”的观念。同时,转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将技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由政府逐步移交到企业手中。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也是技能人才大市。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佛山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凸显。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紧缺,造成企业复产难,侧面反映出技能人才之于企业生产、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把制造业比作一个人的话,技能人才就相当于人体的血细胞,只有血细胞保持健康活力,人体各项机能才能有序运作。

为推动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业强市,市人社局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为抓手,坚持“输血、造血、活血”多措并举,致力培育一支稳定性强且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为产业“输血”。技工院校学生一直是产业大军的后备力量,加强技工院校软硬件实力、推进产教融合则是培养出产业所需、为企所用的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重要支撑。对此,我市积极实施“技工教育大发展行动”,推进佛山技工教育重组升级,对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办学水平提升等给予支持,推动院校加快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专业集群,深化与高端制造企业、龙头家政企业合作办学,加强产教融合,实现生源链和产业链高效对接,为佛山企业持续输送优质技工人才,助力佛山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挥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我“造血”。企业既是用工主体,也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企业办校扶持补助、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职工适岗培训等系列政策,旨在调动企业人才培养积极性,提高企业自我“造血”能力。同时,转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将技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由政府逐步移交到企业手中。推行企业人才自主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让企业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认定上有更多自主权和话语权,企业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制定评价规范,认定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三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高社会认同“活血”。进一步壮大佛山技能人才队伍,既要不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制度,也要转变以往对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培养、轻弘扬”的观念。我市正不断探索完善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竞赛激励机制、人才优惠机制等激励举措,对获得初级工以上的各类技能人才,均可按规定申领“优粤佛山卡”并享受人才优惠服务和人才住房政策。同时,每两年会命名一批“佛山·大城工匠”和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以大城工匠和人才典范聚力提质;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特色工程培育“世赛标兵”“粤菜名厨”“家政好手”等技能菁英,让不同领域技能人才都能得到社会关注,全面盘活我市技能人才资源,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鼓励更多劳动者加入技工队伍。刘国斌

从源头提供精准的产业人才供给

刘建萍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广东省政协委员

职业院校要在专业设置上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当前尤其要加快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匠强则制造强。近年来,技工荒特别是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佛山要从制造业大市转变为制造业强市,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现实需要的能工巧匠,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而工匠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作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工匠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方面,可结合现有“大城工匠”的先进事迹,组织作家、诗人、编剧等文艺工作者,创造编写剧本,拍摄制作彰显“佛山制造+佛山功夫”形象的电影、电视剧和动漫、视频等宣传片,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出台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激励产业工人“工于制造、精于设计”,给予高技能人才与同等级工程师同等待遇,让工匠受人尊重、令人羡慕。

作为职业院校,要从源头上提供精准的产业人才供给。首先,按照“强专业支撑强产业、新产业引领新专业”原则,在专业设置上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当前尤其要加快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落实国家百万扩招计划,通过现代学徒制、专业学院、产业学院、高技能人才班等多种形式,大量招收一线产业工人,给产业工人提升产业技能更多学习机会。其次,学校要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第三,面对一边是企业用工荒、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学校要强化铸魂育人功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扎根一线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理性择业。要增进校企双向交流,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实习和参加年会,主动邀请大城工匠、企业家和同校学长进校现身说法,增强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同感和服务佛山制造的成就感。

作为行业企业,也要适应当代产业工人希望“工作环境宽松、生活条件优越”的新需求,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行业协会要定期发布企业人才需求,主动对接学校,委托学校对企业急需人才开展针对性短期培训和制造业数字化人才订单班培养。

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造就一支庞大、稳定、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有利于保住佛山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并为佛山制造由大变强提供助力和支撑。刘建萍

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

甘欢迎 佛山市总工会经济工作部部长

通过劳模、工匠个人创新带动团队创新,通过团队创新带动企业和行业创新,形成全市职工群体大众创新、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名师带高徒”示范引领作用。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培育造就一支稳定、高质量的产业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于佛山制造,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企业用工荒、技工荒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重视拓展职工成长空间,帮助职工提升技能。一方面,健全劳动竞赛体系,鼓励职工岗位创新。市总工会每年举办大数据应用、机器人操作、装备钳工等市级职工技能竞赛20多项,带动各级工会开展各类技术比武、岗位练兵200多场,同时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广泛开展“三技一化”“五小”“节能减排”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逾200万人次。通过广泛开展各行业、各领域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大赛、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等,为职工展现才艺提供了宽阔舞台和成长绿道,每年挖掘和培育一大批职工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和创新标兵、优秀创新团队等。另一方面,加强工匠人才培育,鼓励职工自我晋级。从2017年至今,市总工会与市人社部门联合开展工匠式职工技能人才队伍培育计划,对于获得制造业工种中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级别证书的职工,给予一定的激励扶持资金,至今已有2000多名职工技能晋级成功,通过加大扶持和激励,帮助广大制造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在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的同时,还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一是积极挖掘各行业各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做好全国劳模、省劳模推荐表彰和佛山大城工匠推荐命名工作。二是创建一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通过劳模工匠个人创新带动团队创新,通过团队创新带动企业和行业创新,从而推动全市职工群体大众创新、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名师带高徒”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巡回宣讲活动,让更多职工接触劳模工匠、了解劳模工匠,让劳模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成为职工群体发愤图强的精神动力,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佛山高质量发展建设中积极作为。甘欢迎

原标题:圆桌论坛|迈向制造强市,要过好产业工人这一关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