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汤垚:在前人的脚印上走出自己的路

2021-08-20 18:21:05来源:佛山在线

人物简介

汤垚,1961年10月出生于广东三水。现为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写意油画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油画雕塑院画家、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画家,广东画院首批签约画家,广东写意油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其作品多次入选省美展和全国重大美展并获奖。

近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了一幅油画作品。这幅作品以浓烈的色彩彰显出强大的气势和张力,小而平稳的红船在混沌的背景中形成一动一静的强烈对比。这是三水画家汤垚的成名作品《南湖红船》,如今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汤垚是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画家,40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突破思维上的限制,画出更好的作品。

他不在乎别人是否记得他和他的作品,也没有盲目地追求魔幻、荒诞、抽象。他坚守自己的世界,渴望在这个高速向前的社会寻求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希望用自己的双眼捕捉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为之感动的印象,用画笔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堆积的色彩

《南湖红船》创作于2001年,它将历史符号“红船”平面化,如一抹红色的亮光,划破了沉寂天空,激起漫天浪飞云涌,翻开了中国革命史崭新的一页。

这幅作品是汤垚的成名作,获得多项殊荣,包括“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最高奖项,入选2015年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入选2018年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进京展。汤垚以《南湖红船》成名于21世纪初,是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画家的代表之一。

汤垚成名作品《南湖红船》,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这是一幅难得的精品。”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会长、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杨尧说。杨尧认为,画中虽然没有直接塑造代表人物的形象,也没有描绘当时真实的环境和船舫,而是把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转换成为风景,有着强大的冲击力。从技法上,色彩采用手工刀厚重添加的方式,这在现在的油画创作上比较少见。

中国美协理事林永康表示,从色彩而言,汤垚的绘画色彩至阳至刚,明快而又沉雄,并以大色块的对比、坚定洒脱的笔触、厚涂的色块将色彩效果发挥到极致,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现代气派和品格,展现出特有的气息和韵味。

在外观上,堆积的情感与色彩,是汤垚艺术创作中自然流露出的一种坦率的美。他在风景写生中,总是有意识地将画面所形成的笔触形式保留下来,不加过多的装饰,保留笔触的过程中和偶然笔触的使用,强调笔触组织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视觉形式。

在《秋菊》这幅画里,汤垚以明快斑斓的色调,将画中的黄衣女孩与秋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压缩纵深空间,让阳光在树林的缝隙中透出来,洒在叶子和女孩身上,闪烁一片金黄,分外灿烂。这样的艺术手法让身在林中的黄衣女孩显得格外单纯、活泼、可爱。

国家一级美术师、佛山画院原院长陆驰认为,汤垚善于把情感体现在对整体意象和气氛的营造当中,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想象空间。他选择的题材来自他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印象,他一边感悟生命的质朴与壮丽,一边感悟时代巨变的现代生活气息,他的画作中灌注了他作为当代人的情感。这些作品让人兴奋,而且常常裹挟着回忆和梦想,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苍茫,在情感上给人美好而深沉的感觉。

不走寻常路

1961年,汤垚出生在佛山三水。他的父母是教师,从他小时候便教他绘画技巧。在父母和启蒙老师的影响下,汤垚第一次学会了素描,学会了画人物画。

但直到20岁,他才真正意义上开始学习绘画。彼时,在三水区文化馆学习画画的他被馆长推荐到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在这里,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绘画的五大基础调子、色彩鲜艳的印象派绘画……这些绘画的技巧一下子击中了这个青年的心。

而真正让他决定终身坚持绘画方向的,则是在俄罗斯游学期间的经历。在俄罗斯,他亲眼见识了国外的印象派大师作品: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伦勃朗的《母亲》、莫奈的《日出》……震撼过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为什么国内很少出现像莫奈、列宾这样的大师?”“中国画家的出路在哪里?”

《工地乐章》。

思考越深入,他越渴望变革,越想要找到出路。他不想沉溺于小情小趣,也不想单纯临摹别人的作品,做绘画上的搬运工。他说:“画家不是艺术搬运大师,要画得好,必须创新。临摹别人的作品算不得什么。”

在俄罗斯游学期间,他认真阅读伦勃朗、列宾等人的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感悟他们的创作经历,试图找到先辈们艺术背后的情感和意象。回国后,他尝试将印象派的写实主义和中国写意画融为一体,试图在油画中阐释中国文化的诗意和哲学。

在《决堤》这幅作品中,汤垚第一次做出了尝试。他摒弃了以往直接写实的风格,没有直接表现解放军战士在大堤抗洪抢险斗争的场景,而是运用混沌的色彩,以风景画的形式将事件展现出来,在一虚一实中讲述人物故事。

然而,在准备将《决堤》送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时,他却犹豫了。“这种手法十分新颖,我不确定画成这样评委们是否接受。”他曾犹豫要不要回到常规的操作,但他最终还是决定不走寻常路。他觉得,艺术不应该考虑成败。“艺术是要创新的,失败和成功是另一回事。”

最终,汤垚的这次“冒险”得到了中国知名画家李醒涛、梁照堂的赏识。“当时,李醒涛和梁照棠都说画得很好,从来没有人这么画过。”这幅作品最终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当年,汤垚30多岁。

《决堤》的成功给了汤垚信心,也让他的作品更加大胆、更加显出强大的气势和张力。在《南湖红船》中,汤垚展现更加强烈的色彩、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这也让这幅作品获得前所未有的荣誉。

与自己较量

今年,汤垚已过六旬。不少人在这个年龄已经退休,他却没有停下对艺术的探索和思考。他说,画画的本质是一种较量,既是和别人的较量,也是和自己的较量。“一个画家不能总是原地踏步。”汤垚说,很多画家成名之后不敢改变自己的风格,怕别人不承认。

在汤垚看来,这个时代是浮躁的,与时代一同浮躁的还有理应保持清醒的当代艺术。在嘈杂熙攘的大环境之下,许多人都选择随波逐流。但他不愿意如此。“一个画家如果不突破自己的‘人设’,那他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他不在乎别人是否记得他和他的作品,也没有盲目地追求魔幻、荒诞、抽象。他渴望在高速向前的社会寻求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希望捕捉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为之感动的印象,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决堤》。

为此,汤垚进入了一种更职业的状态。以前,他一天会花五六个小时进行创作。现在,他把更多时间投入思考当中。每天,他投入8小时用于思考或写生、读书,留下2个小时画画。于他而言,现在画画不需要投入,就像一名熟练的运动员,画画已经成为了他的“肌肉记忆”。

近年来,汤垚绘画技巧变得更加自由,更具爆发力。他的作品《开发中的工业园》以亮丽的色彩、强烈的气氛呈现出时代的激情与动感;在作品《湾区月影》中,他使用镭射灯光的色彩手法展现了大湾区发展的速度;而在《蓝色乐章》中,他融合了抽象的手法,突破写实主义的界限,在情感上越发深沉、厚重……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汤垚没有刻意回避自己曾经的风格。他始终是清醒的,以一种更加科学的态度看待艺术的进步和创新。汤垚说,艺术创新不能脱离现实,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如无根之木。“就像风筝一样,总要有一条线牵引着,不能进行没有价值的创新。”

或许正是这份坦诚、率性,汤垚的画越发具有灵性。陆驰说,汤垚的画,似乎不用去阐述许多东西。他的画犹如一杯醇酒,浓烈而又有情韵,气派而不张扬,并流露出一种纯朴、亲和、自然的人文情怀——这正是他的画如此动人之处。

人物对话

艺术的生命力来自创新精神

记者:您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南湖红船》的?

汤垚:当时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我希望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为背景,展现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让人感受磅礴的精神力量,于是创作了这个作品。

记者:您如何看待创新问题?

汤垚:随着社会的进步,绘画艺术也需要前瞻性。艺术在于创造,不是再造,不是重复。重复别人是十分悲哀的!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人设”,寻找自己的道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别人才能记住他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洗涤和考验。

原标题:三水画家、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汤垚:

在前人的脚印上走出自己的路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郑泽聪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