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通知,公布了6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全市共有20处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其中,禅城区内品字街、梁园、莲花南、任围、祖庙—东华里、新安街、南风古灶、霍氏大宗祠八大历史文化街区全部榜上有名。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城区,禅城是2.2平方公里佛山老城所在地,是佛山传统文化乃至岭南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禅城突破传统古建保护思路,发动全民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推动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生活深度融合,相得益彰。
微改造
老城旧宅活化新路径
昨日,走进禅城区祖庙街道沙塘社区,位于莲花巷14号的一处老宅大门上,“丰荟园”牌匾熠熠生辉,门口花圃鲜花盛开,天井麻石板路面整洁,叠石园景流水潺潺,各种岭南植物如米仔兰、水横枝、菖蒲、海棠、墨兰生机勃勃。
面对着如此典型的一座岭南建筑,谁也无法想象,仅仅一年之前,这座老宅在所有人眼里,只不过是一所残缺阴暗、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作为土生土长的禅城人,建筑设计师唐毅锋和他的团队,经过四个月的精心修缮,让隐匿于老城里的百年岭南建筑重现魅力。
经过活化开发,祖庙—东华里文化街区从一个传统的居民生活区变成一个创意文化产业特色街区。/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莲花巷14号旧民居的蜕变,正是禅城探索通过“微改造”,保护和活化历史建筑的最新写照。而在祖庙—东华里片区,活化后的岭南天地,不仅达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还通过一系列活化措施,成功激发其现代价值,成为来禅游客必打卡的城市地标。
齐参与
全民共建激活古建筑
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是禅城的一座文化富矿。但大量亟待更新改造历史建筑资源的存在,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甜蜜负担”。如何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为历史建筑注入活力,盘活海量历史建筑,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良性循环,尤为重要。
过去几年,禅城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岭南文化名片,积极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
截至去年,禅城已连续4年举办历史文化街区徒步行,并借助图书、微电影等形式,全面推介禅城历史建筑。此外,还首次大规模运用信息技术对首批61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数字化,形成禅城历史建筑的基因库,为今后建筑的保护更新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以创新为引领,汇聚各方优势资源,禅城正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新格局。
相融合
谱写文商旅发展新篇
除了发动全民参与,禅城还积极依托专家资源,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立言”。
此前,禅城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举办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街区改造沙龙,共同把脉禅城历史文化街区现状,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径;牵头召开历史建筑保护活化与招商推介发布会,引进各方资源共同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
不仅如此,市自然资源局禅城分局还牵头编写完成并发布《印象·佛山》系列丛书首本——《品城》,深入挖掘历史建筑的现代价值。同时,还举办“最佛山·品禅韵”佛山首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创意设计大赛。
“守住不大拆大建底线,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禅城将持续推进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让千年文脉焕发新风采,为佛山构建“文化导向型”城市作出禅城贡献。
原标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6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禅城八大历史文化街区全上榜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李护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