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到2023年,高明力争推动300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1-07-28 11:41:17来源:佛山在线

7月27日上午,佛山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发布《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佛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区长梁耀斌等在高明分会场收听收看大会。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重大部署,高明区迅速行动、深入调研,积极对接市方案,扎实铺开各项工作。目前全区已建成5G基站468座,3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转型典范企业,引进首期投资20亿元的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

接下来,高明将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力争到2023年,与全市同步基本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以数字赋能助力高明加快实现追赶超越,争当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树典型建集群

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明在全区开展标杆建设和引领工作,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转型典范。

截至目前,高明已经涌现出溢达纺织、海天味业2家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佛山照明等2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1家省数据工厂示范点以及华兴玻璃等3家市示范点示范库、法恩洁具等3家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

接下来,高明区将支持鼓励现有企业通过不同路径实现转型发展,重点做好数字化示范工厂、数字化示范车间的培育工作,辅导300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000家企业“上云用云”、300家企业技术改造、应用机器人达到2000台。针对新引进项目,高明将瞄准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推动“一镇一园”平台引进优质数字经济企业,争取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龙头企业落地建设。

根据《措施》,佛山市将通过加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接下来,高明区将强化协同转型,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重点打造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内,员工正在生产线上作业。

一是龙头带动协同转型。支持海天味业、溢达纺织、佛山照明、高富中油等区内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实现“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链集聚发展”。二是产业链引领加快转型。立足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在金属材料、电子电器、新材料等领域探索建设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创新链。三是引导中小企业全面参与。个性化制订重点行业中小型制造企业扶持方案,开展全方位全链条服务,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普及应用。

强化供给服务

加强数字化智能化配套建设

去年,佛山建立起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使得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能力大大增强。接下来,高明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智能化配套建设,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供给。

在硬件方面,高明将推动园区智能化改造,加快5G基站建设,到2022年底建成1338个5G 基站;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

借助溢达纺织、众塑联等互联网平台,高明力争在打造行业互联网平台上取得突破;借助润泽国际信息港平台,联合工业富联、鼎捷软件等工业互联网软件服务商,到2023年培育5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结合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头号改革工程,高明还将强化政策引导,全方位优化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

为充分调动企业转型发展积极性,高明将加大奖补扶持力度,精准落实、及时兑现奖补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降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融资成本。

在提升服务方面,高明将推动省市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产业联盟、行业商协会等专业机构服务高明企业,依托广职院及区技工学校、区职校等,加大高级技能人才培育规模和水平,全面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结合“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培训活动,高明将构建制造业转型发展专家智库团队,深化“一对一”服务,解决企业“不敢转、不懂转、不知道找谁转”问题,增强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高明区已建成5G基站468座,3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转型典范企业,如溢达纺织、海天味业2家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引进首期投资20亿元的润泽(佛山)国际信息港项目。

到2023年,高明区要培育3个数字化示范工厂、5个数字化示范车间、300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000家企业“上云用云”、300家企业技术改造、应用机器人达到2000台。

原标题:以数字赋能加快追赶超越

到2023年,高明力争推动300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刘嶒通讯员钟海林

图|记者洪海

制图|孔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