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佛山印记丨南方谈话鼓舞佛山迈开大步

2021-07-19 09:01:06来源:佛山在线

简史摘录

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并题词,充分肯定特区建设的成就。他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和对经济特区的肯定,使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47页

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78页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80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两次到南方视察。1984年初,邓小平对经济特区的视察和肯定,使对外开放迎来了新的机遇;1992年初的南方之行,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两次南方之行都在顺德停留,邓小平对顺德发展的肯定大大鼓舞了顺德、佛山广大干部群众,顺德、佛山敢为人先,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奇迹。

1993年11月22日,顺德举行第一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签约仪式,率先在全市正式开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大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顺德区档案馆供图

1984年:鼓励富裕激发各方发展热情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1月29日下午,邓小平从珠海乘车到广州途中,在顺德大良的清晖园短暂停留。

当时,顺德县负责人汇报了农村多种经营和发展乡镇企业的情况。邓小平鼓励顺德干部群众,要按自身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布局,尽快富裕起来。

彼时的佛山,各方面致富、谋发展的热情高涨,呈现出百花争春的局面。在南海和顺德,农民们在塘鱼养殖、花卉种植等特色农业上开始冒头,个体户、联户、社队等都在争相兴办工厂,包括风扇厂、家具厂、五金厂等。

邓小平视察顺德,对顺德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热情。当年,顺德提出“工业立县”的发展思路,倡导县、区、乡、个体“四套马车”一起上,逐步建立“三个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以发展工业为主、以集体经营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1985年,南海提出了“三大产业齐发展,六个层次一起上”发展模式,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开端,因地制宜地开办各种形式的企业。

随后,顺德、南海等地抓住佛山列入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机遇,大力发展“外联内引”,一方面引导企业走横向联合之路,另一方面通过“三来一补”、中外合资合作等形式办外向型企业,引入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扩大产品出口,建立起家电、家具、塑料、陶瓷、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跨越。

198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广全省发展乡镇企业经验,“三个为主”的顺德模式和“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模式名列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顺德、南海与东莞、中山一起成为闻名全国的广东经济“四小虎”。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能源、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就越发凸显。为解决这一矛盾,佛山大胆探索。1983年,市自来水公司通过自筹、集资、贷款等方式筹资扩建自来水厂,实现“以水养水”;1984年,佛山发行债券集资建设佛山大桥,通车后进行过桥收费,实现“以交通养交通”。这种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创举被迅速复制推广。“七五”(1985年~1990年)期间,佛山靠着这一模式干成了很多此前不敢想的难事,建起了广佛高速、南海九江大桥、澜石港、容奇港等一大批交通设施,供电能力大大提升,通信、供水跃居全国城市前列水平。

1992年:“发展才是硬道理”打破思想桎梏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月29日在珠海视察后,邓小平乘车经中山、顺德回广州。在顺德乡镇企业广东珠江冰箱厂,邓小平稍作停留。在听取顺德发展的汇报后,邓小平指出,顺德的发展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所以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下去。邓小平鼓励说: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佛山市领导在现场聆听了邓小平讲话。随后,全市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在市及县(市)召开的党代会上,纷纷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加快经济发展,佛山在思想上打破桎梏,在行动上以改革挣脱束缚。

顺德发现,在乡镇企业红火的背后,隐藏着因产权不清、权责不明带来的“企业负盈、政府负亏、银行负贷”的现象。为此,顺德向广东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展开综合改革试验的报告,改革目的是转换企业机制,创建“产权明晰、贴身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发展模式,对公有制企业实行“抓住一批、转换一批、放开一批”。

通过10年的改革,顺德政府基本退出了一般性竞争投资领域,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的承包到户体制严重妨碍了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股份合作制改革应运而生。1987年起,佛山在多地农村推行改革试点,形成了3种股份制模式。1993年8月,佛山总结南海等地的做法经验,在全市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至1997年底,南海、顺德和石湾已基本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系列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为乡镇、农村等基层发展“松绑”,激发各地各方发展经济的活力,引导、带动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佛山出现一批经济规模超过十亿几十亿元、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被称为专业镇。专业镇中虽然都是小企业,但聚集起一个影响全国全球的大产业;专业镇做的虽然是一件件小产品,但成为了全国、全球的行业中心,形成了一个大市场。

专业镇是佛山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体现,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工业园区的建设,专业镇经济迎来高峰期。2002年,全市产业集群化程度较高的有22个镇,占全市59个镇(街道)的37.3%。

原标题丨南方谈话鼓舞佛山迈开大步 1984年和1992年,邓小平两次视察顺德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莫璇

编辑丨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