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红色故事|戏剧艺术家李门:以戏剧为武器 唤起军民抗日热情

2021-07-16 15:41:02来源:佛山在线

抗日烽火中,他活跃于街头,以一幕幕戏剧鼓舞人们的抗日热情;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对粤剧进行改革,获得周恩来总理的赞誉。他就是戏剧艺术家、佛山三水人李门。

以戏剧鼓舞群众抗日热情

1914年,李门生于三水县芦苞李洲村,1933年在广州大学法律系读书期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同年,李门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广州锋社话剧团,是该社负责人之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李门携大妹李昭、小妹李惠莲一起,在广州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虎符》等进步话剧,鼓舞群众抗日热情。

李门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1938年10月,那一年广州沦陷,24岁的李门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门

中共广东省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最普遍的推动友党友军进步”的方针,派遣中共党员进入国民党广东地方实力派的部队,开展政治工作,以利抗战。李门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率领锋社成员与艺协、蓝白三个团体,组成国民党第七战区政治大队(以下简称“七政大”),并任“七政大”中共地下支部书记,赴粤北从事抗日宣传演出活动。

在粤北宣传抗战演出期间,他与升毅、林青而、马孟平饰演粤语话剧《天国春秋》。《天国春秋》虽展示的是太平天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但由于该剧首演的时间在皖南事变爆发后不久,有着借古讽今的意思,意在呼吁国内各界团结一致抗日,不打内战。

李门携粤语话剧《天国春秋》参加西南剧展演出,得到田汉(《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等的好评,为方言话剧赢得一席之地。

除了《天国春秋》,李门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先后主演过《我们的故乡》《回春之曲》《雷雨》《虎符》《忠王李秀成》《朱门怨》《飞将军》《草木皆兵》《军民进行曲》等进步话剧,通过塑造戏剧人物的艺术形象,唤起广大军民抗日的爱国热情。

1944年末,李门率“七政大”成员转移到东江纵队,与其他政工队成员组成鲁迅艺宣队,先后担任鲁迅艺宣队队员、政治部艺宣股股长。

携粤剧《搜书院》进京演出获赞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东江纵队北撤,李门受组织派遣赴香港,先后任华商报记者、中原剧社中共支部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文委分支部委员,负责戏剧、音乐、出版等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文委直接领导下,主持中原剧社的工作,配合国统区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争民主的斗争,积极开展戏剧宣传和辅导群众演剧工作,为配合解放军南下,迎接全国解放而努力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李门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授、省文教厅文艺科科长、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戏曲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省文联一、二、三届副主席。他还先后当选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粤剧研究中心理事长、省人大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李门主要从事戏剧组织工作,但仍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创作了剧本《金鸡岭》《竞赛》《公共食堂好》《持家的人》《海瑞回潮》(与杨嘉合作)《花木兰小组》;中篇小说《辅弼之歌——南王冯云山历史传奇》,说书《金阿英跳海》,故事《革命艺人李文茂》等,编辑出版了《粉墨集》《剧坛风云》《舞台内外》等文集。

此外,李门还写了大量诗歌、民间故事、评论文章等,为繁荣广东省文艺创作,尤其是戏剧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李门率领广东粤剧团进京演出粤剧《搜书院》,从编剧、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大胆进行改革,以崭新面貌呈现在首都观众面前,令观众对广东粤剧戏改成果刮目相看。周恩来总理观看完该剧演出后赞扬粤剧是“南国红豆”。

2000年,李门去世,享年86岁。临终前,他嘱咐将省下来的2万元捐献给家乡三水洲面小学,将家里的部分藏书捐献给三水市图书馆,爱国爱乡之情充盈于心。

原标题:红色故事|戏剧艺术家李门:以戏剧为武器 唤起军民抗日热情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黄鹤婷

图|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