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韦文毅、林润栋
当前,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如何紧抓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是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企业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周起,理论周刊推出“数字化发展观察”系列圆桌论坛,以期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与启发。
要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必须了解其特征与趋势,才能科学有效地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而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清楚将面临哪些挑战,怎么应对挑战。本期圆桌论坛,将围绕这些话题与你分享大咖们的观察与思考。
黄勇:进入新时期,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
要形成数字化新生态系统,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
黄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数字经济已成为塑造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势的重要领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市场优势、基建优势和人口优势。在发展基础方面,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同时产业配套能力较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市场方面,中国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更加容易形成规模经济,这是很多国家所没有的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近72万个5G基站,5G 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需要很多配套条件,而这正是我们的强项。在网民数量方面,中国网民规模已由2015年年底的6.88亿人增加到2020年年底的9.89亿人,“近十亿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如何从五年、十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把握机遇,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是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在当前形势下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7大重点产业”以及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提出的“15个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通过稳就业、稳投资、化解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突出重点,打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新优势。要形成数字化新生态系统,特别是要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是夯基垒土,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新优势。结合重点产业和业态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示范引领,进一步打造数字经济平台新优势。重点发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五是内外循环结合,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结合,是数字技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全球协作,高水平推进数字“一带一路”建设,克服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与信任问题,加快成为数字经济标准研制“领跑者”,汇聚全球力量助推数字中国和数字丝路建设。
王钦敏: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标志性特征
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将有助于我国抢占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
王钦敏 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下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和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认知,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四个标志性特征。
产业数字化。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地不断加深,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化升级业不断加速。数字化改变了要素的配置方式,驱动着生产方式、产业组织、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和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多重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结构重组和价值重组。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协同化、个性化动态服务的经营管理正在颠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数字化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数字产业化。信息通信产业不仅自身隐含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还赋能其他产业,以实现该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此外,信息通讯产业还在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中培育出了新的业态。数字技术与其他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正在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学结合,推动人机交互的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数字高效化。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数字技术来创新政府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数字政府的建设中,构建一个标准统一、安全有保障的电子政务系统,对推进政务服务共享和部门业务协同,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改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治理水平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要素化。当下,数据正成为继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的有效治理和高效流通,可优化其他要素的配置效率。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范畴。根据IDC的测算,到2025年,我国拥有的数据量在全球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23.4%提升到27.8%,所以,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将有助于我国抢占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梅宏:转变观念,直面“三不”挑战
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一定会在观念、制度、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是凤凰涅槃还是因循守旧,是各行业各企业所必须做出的抉择。
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今天,我们要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面临最大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个人认为,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一定会在观念、制度、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而观念上的转变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因素。虽然近些年来,我们做了许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但在观念上还是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我将其归纳为“三不”现象。
第一是“不想”。由于部分人受一些传统观念影响,对科技发展理解认识尚不充分,导致其对于新技术有抵触情绪。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必然会破坏原有的格局,业就会受到部分人的抵制。但是,这一轮的数字化变革是大势所趋,各个业态都在围绕信息化主线进行深入协作,在完成自身提升变革的同时,也在不断催生新的业态。这意味着有许多业态会在这一轮的变革中退出历史舞台。是凤凰涅槃还是因循守旧,这是各行业各企业所必须做出的抉择。
第二是“不敢”。如何理解不敢?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必将带来转型的阵痛与风险,率先探索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投入大、风险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初始阶段的投入大、建设过程长、后期维护成本高,不少企业都希望别人“先吃螃蟹”,以此降低自身的风险与投入,因此多持观望态度。据统计,目前我国还有超55%的企业还没有完成基础设备的数字化改造,而多数已经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基本还处于初级上云的阶段。因此,企业要加深对进入数字化转型深水区的理解,增强转型的推动力。
第三是“不会”。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与各类行动大力推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许多企业也看了这一趋势,但为何迟迟不行动?除了以上所说的“不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缺少方法、技术和人才。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信息技术和工具的简单叠加,还需要深度理解转型重构的内涵,并以此做出系统规划,而这需要既懂数字化又懂各自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许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最为急需的。因此,相关行业、企业要为数字化人才建立可持续的成长机制,形成助力人才发展的环境文化。
(本期圆桌论坛稿件为记者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根据嘉宾发言整理而成)
原标题:圆桌论坛|数字化转型观察①如何把握数字化趋势与内涵?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