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品城|禅城区锦华路:畅游老街 寻找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2021-06-22 19:41:18来源:佛山在线

一座城市的老街,往往藏着一座城市的记忆,让人难忘。从禅城区福禄路口转西,向升平路口方向走,便来到了锦华路“历史古街”。这条佛山著名的钟表眼镜街,历经岁月却难掩风华。

“锦华”二字在佛山地图出现,是1931年开辟马路以后的事。锦华路是由三角市、快子正街合并而成,与升平路、公正路、福禄路、福贤路同属第一期开辟的马路。

一条老街连接“现代”与“传统”

锦华路自快子路延伸至市东上路,属于上世纪30年代开辟的“历史古街”,连接着快子路和公正路的一段,看上去不到200米。从公正路一端的路口,已能望及路尾。

漫步历史古街,可以看到昔日锦华路商铺的建筑设计,有一些民国风貌的建筑,还有不少中西结合式的风格建筑,十分有韵味。其中,锦华路6号、8号、10号骑楼为“佛山历史建筑”,有西式山花和传统门窗以及新艺术装饰线条,格外吸引眼球。

位于锦华路上的东方广场是年轻人逛街购物的聚集地。

往东方广场方向行走,眼前却是另一番模样,这是锦华路新延展的部分,因为城市更新,10多年前新建了500米的马路,与原来的老街部分组成如今的锦华路。新建的马路也因为东方广场而成为佛山无人不晓之地,但其实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居民区。

放眼望去,这500米的锦华路车水马龙,喧闹不已,延续着升平商圈昔日的繁华。唯独一处大宅在气派的商场夹击下不失优雅的风范。那就是经历百年风雨的叶家庄园——宝善坊。

宝善坊位于锦华路和市东上路交汇处,是集住宅、祠堂、花园等于一体的庄宅建筑群落。

修葺一新的宝善坊大门并不宽敞,然而,走进去却是另外一个世界。门外喧嚣繁杂,车水马龙的马路上行人行色匆匆;门里清幽静谧,青砖墙、青石巷古韵生辉。

推门而入,满目绿色,花园里种满了各式岭南植物和盆栽。穿过花园和一道写着“南阳”的门楼,便能看到叶家庄的整体面貌了。四间大屋沿青石板巷北面一字排开,青石板巷的尽头,则是叶氏大宗祠、原叶氏家族图书馆和祠堂门前的公园。如今,在宝善坊居住的均为叶氏后人。

曾是文娱节庆用品“一条街”

时间拨回至清末民初,在锦华路东段与福禄路交界的位置,旧街名叫“十七间”,有同文堂、近文堂、文华阁三家书店,新中国成立前均已停业。民国初年,锦华路还有张辉记、顺利两店代理经售广州出版的《环球报》《人权报》《国华报》等报刊。

锦华路路牌。

1949年以后,锦华路的店铺基本沿袭历史上的经营品类,大多数以经营书局、文教用品为主。据当时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这一路段曾有大众书局、民众书局、新新书局、善昌书局和数家经营文教用品的店号。后来这些书局陆续歇业。锦华路经营的商品,大多保留和文化生活相关的品类。“笔墨纸砚、狮头、大头佛……”佛山民俗节庆活动所需的用品、文化教育、娱乐活动和节庆用品,锦华路可包揽大全了。

在公正路和锦华路交会处,一座两层高的弧形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曾有一家文锋文化体育用品店,是20世纪佛山经营文化文教用品和仪器最为齐全的门店,除了常用的笔墨纸砚,一些名牌品类,诸如宣纸、印章石等都可以在这里买到。教育部门采购教学仪器,都会到这家店采购。遇到顾客有需要而店里没有的货品,店里还会提供订购服务。

锦华路这条老街还涌现了不少革命故事。1938年初,爱国人士何若愚(石湾人)、黄月夫妇从广州迁回佛山,并在佛山镇锦华路开办了一间小型书店,取名为“精神粮食供应社”,出售教科书和《新华日报》《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后成为中共佛山特别支部的联络站。该书店在佛山及附近一带地区影响很大,许多进步青年、爱国人士慕名前来书店购买或阅读书刊,通过介绍和出售革命书籍,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精神粮食供应社”存在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在培养革命干部,为党积聚革命力量方面,在中共佛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老店坚守数十年情怀依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一些物品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锦华路也在悄悄变化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锦华路上的眼镜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里的店铺,很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他们并没有像现在的潮流店铺一样装修得很漂亮华丽,只是保存着最初的外表,用最实惠的价格服务街坊。

在锦华路一钟表店里,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在维修手表。

如今,锦华路上还保留着10多家眼镜店。到了寒暑假,不少家长还会带着孩子过来配镜。除了眼镜店,锦华路内还有着为人乐道的钟表铺,虽然如今手表逐渐被新鲜事物取代,手表维修也随之变得乏人问津。锦华路的钟表铺从鼎盛时候的12家缩减到七八家,目前只剩下亨达利、建艺、时青、锦华钟表这4家。

亨达利钟表铺的黄师傅已经数不清自己接触过多少手表零件,修一台钟表快则几分钟,慢则几天,甚至有时候需要数月也不一定能排查出问题找到合适的零件修好。“现在来修表的大多数都是附近居住的人和原来搬走的街坊。”

换电池、上油、换表带等是每位修表师傅每天重复的工作。“修表需要细致专心,不细心做不了。”黄师傅常提到一句话,钟表不似其他的活,日久见水平,用手艺说话,在这一行,诚信和手艺十分重要。

一块老字号“画相”招牌,一张张褪色的炭画,一位怡然自得的老伯,一家徜徉在锦华路的老相铺……这是一家在钟表和眼镜店中“夹缝而起”的画相小店。店铺的面积不大,仅20多平方米,两侧摆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明星等画相,只留下中间一小道通行。

“以前我的店很大的,海外华侨都专门来找我做瓷相,不过现在经营不景气了……”已是耄耋之年的店主刘伯说。早在30年前,照相机还没普及的时候,市民想要将自己的画像永久保存,其中一个途径就是做瓷相,即把照片印到瓷板上。

“客人把照片拿来,一般我会把它画下来或者翻拍出来,晒在感光瓷上,然后在黑房里放大,再用炭进行烧制,整个工序下来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经营最好的时期,上世纪80年代末,很多海外华侨都会拿着照片到他这里弄瓷相。

不知不觉,时间一跃40多年,客人少了,店面也变小了。刘伯的儿子也从中继承了他的手艺。

文德文具店旧址。

如果你问佛山人哪里有好吃的饺子,你总能听到一家店的名字,那就是几乎无人不知的“北香园”。锦华路上的北香园建于20世纪50年代,现在的店面虽已经比较陈旧,但是疫情前,这里每天熙熙攘攘,顾客络绎不绝,前来光顾的除佛山人外,还有许多外地游客。

北香园与其他佛山老字号一样,店面装修并不花哨,却饱含市井风情。它没有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却已经在禅城这片土地上与市民相伴60载,代表着一种佛山人的情怀。

◎相关链接

锦华路上曾有的其他名号

孔雀摄影店

1949年后,锦华路开设了“孔雀”“艺风”两间摄影店。孔雀摄影店于1950年开业,店主悉心经营,重视宣传,改革开放之后还率先开展彩色摄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孔雀摄影店成为当时同行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店铺之一,经营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是佛山摄影业的老字号。

良友理发店

良友理发店开业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良友”取良朋好友之意。理发店以服务质量赢得顾客,当年前来光顾的不仅有老街坊和老顾客,甚至有顺德、三水等地慕名而来的。该店鼎盛时期员工有20多人,生意旺盛的时候,客人白天进店要轮候到晚上才完成理发。后来搬至燎原路。

福南茶楼

福南茶楼属于普通档次的茶楼,到这里来的大多数都是手工业工人,他们工余时间来这里歇歇脚。点上一盅两件,同行之间相互交流。还有另外一部分人,他们是建筑行业的泥水工、失业散工。每天早上和午后,他们便聚在茶楼等候雇用。建筑行业内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找散工,去“福南”。

皇后牛奶甜品店

皇后牛奶甜品店远近闻名的皇后双皮奶,集顺德大良和广州的传统制作方法于一体,其以奶味香浓、甘香可口的特点而备受顾客青睐。老佛山人有口头禅:“皇后奶,太子吃不坏!”

原标题:禅城区锦华路:畅游老街 寻找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黄瑶

图|记者吕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