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三水区十年增加逾18万人 人口增速跑赢全省

2021-06-09 19:46:20来源:佛山在线

今日,《三水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普查结果显示,三水常住人口80322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2264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0581人,增长29.0%,增速跑赢全省。

十年间,三水区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呈现出人口红利优势继续保持、人口性别比有所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家庭户规模缩小等特点。

46.68% 城市“磁力”大幅增强

——人口增长保持净流入集聚态势,城镇人口进一步聚集

《公报》显示,三水区常住人口为80.32万人,十年间增加18.06万人,增长29.0%,远超全省增速(20.81%)8.19个百分点。

三水人口保持净流入集聚态势,城市吸引力持续增强。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三水近三次人口普查增量保持在10万以上,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增量分别为10.30万人、17.35万人和18.06万人,人口总量持续上升。

人口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回望过去十年发展,三水GDP 跨过千亿大关,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强劲东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跻身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27位,释放出引产聚人的强大磁力。

城市三水吸引力持续增强。2020年外市流动人口为37.49万人,比2010年增加9.48万人,增长33.85%,年均增长2.96%,比常住人口年均增速高0.38个百分点,外市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从44.99%上升到46.68%。

俯瞰西南街道北江新区。/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大交通拉阔城市三水发展格局,教育、医疗、商圈等核心配套同步提档升级,行政审批效率再提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宜居、宜业,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落户三水。据统计,2020年,三水户籍人口46.68万人,比2010年增加7.24万人,增长18.35%。

人口进一步往城镇聚集。近十年来,三水不断拓展城市空间,三水新城以标杆之姿崛起,并全面开展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公报》显示,城镇人口为587686人,十年增加145784人,比重为73.17%,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2.20个百分点。乡村人口有所增长,比2010年增加34797人。

75.36%人口向三大镇街集聚

——人口流向西南街道、乐平镇、云东海街道

根据《公报》,在三水7个镇(街道)中,西南街道、乐平镇、云东海街道人口增长最多,三个镇(街道)合计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比重为75.36%,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镇(街道)分别是西南街道、乐平镇。

作为三水中心城区,西南街道常住人口位居全区第一。十年来,西南街道西进北拓,布局高品质的路网、学校、商圈、公园,北江新区的城市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强劲,加快老城区改造升级,加速老城新区相融合,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公报》显示,西南街道常住人口为327518人,比2010年增加70477人,占全区比重40.77%。

而作为三水经济主战场,乐平镇人口总量、增加数仅次于西南街道,常住人口为179081,十年里增加44573人。乐平镇成为人口吸引的“磁场”,背后的底气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能结构的优化。乐平镇是三水首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镇街,龙头企业集聚度高,工业企业数量全区最多,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才选择这里。

人口增减与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公报》显示,与2010年相比,云东海街道、大塘镇、乐平镇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上升3.18%、0.59%、0.70%,其他四个镇(街道)均有所下降。

作为三水新兴之城,云东海街道人口所占比重上升最快。2010年,三水新城启动建设。十年乘风破浪,城市新标杆强势崛起,轨道交通网络发达,公共服务配套逐步成熟,新兴产业集群日益形成,城市客厅内涵越来越丰富。云东海街道人口比2010年增加41971人,人口所占比重从9.11%升至12.29%。

经济、城市活力决定人口流向。总体来看,三水人口主要向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乐平镇集聚,流向经济较发达、城市配套完善的区域。

36.47岁 城市发展正值“壮年”

——人口年轻充满活力,“一老一小”比重提高

15~59岁人口是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公报》显示,15~59岁人口为58.36万人,占72.66 %,高于全省3.86个百分点,比2010年增长10.59万人,表明了三水极具活力与“青和力”,是年轻人选择的城市之一。

有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活力,留得住年轻人的城市才有未来。过去十年里,三水出台覆盖面广、奖励力度大的“1+10”人才政策等,优待各类人才,优化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推动夜间经济、文创网红等新兴娱乐消费服务,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娱乐选择,释放出引人留人的强烈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15~59岁人口比重比2010年下降4.07个百分点,意味着三水人口红利将逐步降低。

全区少儿人口比重回升,0~14岁人口为12.42万人,比2010年增长4.2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46%,比重提高2.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受益于“二孩”生育政策放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

老年人口规模明显增大。《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9.54万人,占11.88%,比2010年增长3.2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72万人,占8.36%,比2010年增长2.42万人,常住人口老龄化进程低于全国、全省。

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区人口抚养比(即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周岁人口数之比)为31.28%,比2010年增长了6.46%。这表明当前三水仍处于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红利将逐步减少。

三水全区平均年龄为36.47岁,正值“壮年”,城市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承接大湾区优势资源,迈入更高质量、跨越式新阶段。

10.20年义务教育普及度提高

——文盲率降低,大学生更多了,人口素质明显提升

《公报》显示,三水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34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318人上升为14112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6462人上升为1840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5307人下降为3911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111人下降为19656人。

从上述数据可知,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上升,而拥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素质得到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三水文盲率呈现下降态势。与2010年相比,三水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8年提高至10.20年,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所占比例)由1.91%下降为1.10%。

由此可见,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上升和文盲率的下降,反映出十年来三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积极成效。

从区域分布来看,三水7个镇(街道)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在9年以上,其中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乐平镇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同时这三个镇(街道)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最多。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三水逐步从“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驱动力。

2.51人 家庭规模呈小型化

——总人口性别比升高,受外市流入人口影响

十年间,三水常住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走高。根据《公报》,三水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41222人,占54.93%;女性人口为362004万人,占45.07%。总人口性别比121.88,比2010年上升3.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人口流入对性别构成影响较大。2020年三水户籍总人口性别比为95.06,比2010年下降3.82个百分点,呈女性偏多状态。而2020年外市流入人口性别比为158.90,比2010年147.63上升11.27个百分点。

外市流入人口性别比较高,推高了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

同时,产业结构影响性别构成。作为制造业的产业强区,三水对男性从业人员具有较强吸引力。据统计,截至2020年,三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壮大至540家,市级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达89家,其中大部分为制造业企业。

——“四世同堂”“三代共居”越来越少,“三口之家”是当前主流。

《公报》显示,三水共有家庭户26.5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66.67万人;集体户4.38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3.6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51人,比2010年的2.97人减少0.46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受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和婚育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随着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增多、单人家庭户比重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将更明显。

原标题:十年增加逾18万人人口增速跑赢全省

《三水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从人口数据变化看城市活力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卢钰仪通讯员梁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