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三水文学艺术创作者何德昌:书魏晋风骨 觅唐宋风流

2021-05-28 18:21:43来源:佛山在线

人物简介

何德昌,字阿隽,号三江寒士,斋号墨华簃。他自幼即与文学、美术、书法结缘,数十年来乐此不疲。曾任佛山市书协理事、三水书协副秘书长、三水美协理事。现为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书法创作研究员、三水诗社社委、三水区书协顾问。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感叹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何德昌对此深有体会。从少年失学到中年失业,他一直都在忧患和苦难中挣扎。即便如此,他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自己心中的魏晋风骨和唐宋风流,寻找那些逐渐缺失的文化。

风雨岁月

1946年,何德昌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母都是老师。从小父母和祖母就时常在他旁边作画、习字。尽管当时的记忆异常模糊,但长辈的熏陶,依然将一颗文学的种子种在何德昌的心中。

王国维曾有一句感叹;“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何德昌忧患不断却执着追求的一生,正是对这句话的注解。

上世纪60年代,何德昌的父母双双下岗。家里失去经济来源,还在念高中二年级的何德昌便辍学回乡务农,开始了长达11年的务农生涯。后来,他成了国企里的一名工人,人到中年,又因种种原因失业。在那段困苦的岁月里,李白、王维、白居易、周邦彦、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述,以及其中所体现的风骨精神,如一道光照进了他的世界。

何德昌展示书法作品。

“那时候读李白的诗、苏轼的词,内心充满感动。”何德昌还记得,在辛苦劳作时,每每想起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他仿佛化身那时的侠客,任凭风雨加身,独自前行。

于是,在1980年三水文联成立时,何德昌第一次与文学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那一年,他在《肄江》(《三水文艺》曾用名)发表他的处女作《古榕新绿》,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陆续出版了作品集《艺苑莳花》《雁过无痕》……

数十年来,何德昌不遗余力地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名著,写下了不少的读书笔记,还临习了许多汉唐碑帖。无论寒暑,笔耕不辍,积存下相当数量的习作书稿。

“既没有任何的专业学习,也没有得到哪位名师提携。”回忆起这段坎坷的经历,何德昌感慨:无论人生几多偃蹇,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可能寻找到人生的另一条缝隙,这更是一个有志者能为世界留下哪怕是微薄价值的唯一途径。

唐宋风骨

学过书法,画过画,也写过文章,但对于何德昌而言,他最珍爱的还是诗词。在他看来,真正堪称“国粹”二字的,唯有古典诗词和中国书法。

“很多人说京剧是国粹,但京剧的历史只有短短几百年,远远没有诗歌和书法底蕴深厚。”何德昌说,无论是先秦两汉,还是唐宋,诗歌都占据着主流地位。他笑道,“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诗句。魏晋时期,书法更是开枝散叶。”

何德昌正在创作。

魏晋和唐宋,是何德昌最喜欢的时代。书法上,他喜欢临帖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用笔圆转,精致优雅。在我国书法历史上,更是形成了以王羲之的书风为核心的中国书法名家经典谱系——帖学传统,这一传统发轫于魏晋,在初唐成为正统。

唐宋时期则汇聚着中国文学银河中最璀璨的星群。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这些极具浪漫主义、深厚底蕴的诗词都来自这个时代。

或许是这份风骨扎根在何德昌的心中,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被这种文化浸润过的痕迹:用魏晋的笔墨书写唐宋的诗词,又用唐宋的意境滋养书法的神韵,将两者完美融合在一起。于是,更懂得了那“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中的深意,何德昌的文字中便有了一份自然而然的悲悯与缅怀。

薪火传承

今年,何德昌75岁。步入晚年,他对文学、书法也有了新的体悟。

何德昌惋惜如今传统文化的缺失:“就拿诗歌来说,你看各大语文教材里给学生准备了那么多诗歌,但很多学校只提倡背诵,不提倡学生们写诗歌了。”为此,他投入大量精力,试图将这份缺憾补齐。近年来,他开办了一个诗词、对联研习班,专门和一些对诗词、对联有兴趣的青年一起探讨。研习班人数不多,他对于学生的挑选是十分苛刻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愿意花时间学习古诗词文化。当然,如果学生很刻苦认真,即使谈诗谈得笨拙可笑,他也宽容地接纳。

在近十年时间里,他在三水各镇(街)的不下十所中小学举办过书法培训和讲座,为逾千名学子传授楷书和隶书的临习知识;他还先后开办书法、美术、作文培训班,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何德昌书法作品《龙门对》。

何德昌写过一首《马年岁晚绝句》,其中一句“愿将笔墨传薪火,喜见蓓蕾日渐红”包含了他晚年的心愿——将中国古典诗词和书画通过笔墨如薪火般地传承下去;也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唯恐他们对诗词之美无知无觉,“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对话

记者:有人说过“贪多嚼不烂”,为什么您会既选择文学,又选择书法、绘画呢?

何德昌:其实书法和绘画是有共通之处的。书法入门须苦练描红的基本功,书画创作更讲究对留白的拿捏,以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而且在写书法的过程中,还能体会、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何乐而不为乎!

记者:这么多年的艺术人生,您觉得您获得了什么?

何德昌: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文学艺术给了我最积极乐观的力量。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被这份温暖包围,这是任何金钱和物质都换取不到的。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如璀璨群星,浩浩长河;而能赓续数千年,需要无数代人的薪火相传。自己作为一个勉强及格的文化人,我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当然是能在“为往圣继绝学”的伟大事业中,留下自己的一鳞半爪的奋斗印迹,为传承国粹留下一点点有价值的贡献,便当无愧于此生矣!

原标题:三水文学艺术创作者何德昌:书魏晋风骨 觅唐宋风流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郑泽聪

图|受访者提供

精彩佛山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