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高明区更合镇云良村贵昌叶公祠:义士乐善好施 青年保家卫国​

2021-05-21 18:21:47来源:佛山在线

贵昌叶公祠,位于高明区更合镇云良村,至今已有306年历史,是村民为纪念先人叶贵昌的功绩而建。云良村人叶贵昌乐善好施,在饥荒时期慷慨解囊,捐赠千石大米,受敇封为“义士”。抗日战争时期,贵昌叶公祠成为了革命力量的培育摇篮,云良党支部在此成立,并孕育出一众抗日勇士保家卫国。

如今,云良村在多棵百年古榕树下休养生息,贵昌叶公祠仍屹立村中。它突破时空的限制,成为云良村人的纽带,传承着云良村世代相传的无私奉献精神。

300余年古祠堂陈藏御赐牌匾

按着导航指示,越过一条小桥,便能来到更合镇云良村。在村民的带路下,从村口走路大约100米就能到达贵昌叶公祠。这座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三进祠堂,宽约12米,深度超过33米,在祠堂中属于较高规格的一类,至今已有306年历史。贵昌叶公祠是云良村村民为纪念先人叶贵昌的功绩而建,被列为高明十大古建筑。

据光绪二十年高明县志和新兴叶氏族谱记载,明朝嘉靖癸丑年,高明出现饥荒。当时的皇帝发出圣旨,号召人们有钱捐钱,有粮捐粮,用来救济饥民。

当时叶贵昌是个水客商,听到需要为饥民捐钱粮,他带着助手率领着本来要去卖粮的货船前往捐粮。来到明城文昌塔前的募捐站时,叶贵昌摘下戴在头上的草帽放在台上,拿起毛笔在募捐簿上写上“叶贵昌捐大米十石”。由于时间紧迫,叶贵昌随即就向沧江河畔方向走去想要将米卸下。

位于高明区更合镇云良村的贵昌叶公祠。

随后,叶贵昌突然听到现场有人大喊:“叶贵昌戴番顶草帽才走啦。”慈善乐施,慷慨解囊的叶贵昌此时灵机一动,又转过头回到募捐站,重新拿起毛笔,在十石上面加了一撇,将“捐大米十石”变“捐大米千石”。据悉,当时的一石约120斤,千石约为60吨。

明朝嘉靖皇帝后来得知此事,便敇封叶贵昌为“义士”,送匾一块,目前悬挂在公祠第一进大门口屏风上面。

推开祠堂的对开木门,抬头便可见御赐的牌匾,“叶贵昌义士”五个大字刻在匾上。叶贵昌慈善乐施故事和精神,从此就在祠堂之中世代传承,成了后世敬仰学习的榜样。

祠堂变学校 培养抗日有志青年

贵昌叶公祠除了是云良村先辈慈善乐施精神的载体,还是人才培养和抗日力量的培育摇篮。

在清朝年间,贵昌叶公祠开始创办为宏灿私塾(宏灿是叶贵昌的字号),培养出科举殿试举人叶梦棋(文魁)、叶显卓(武魁)。如今,二人的功名牌匾悬挂在祠堂里鼓励后人努力求学。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宏灿私塾改为宏灿小学,培养了大批抗日志士和共产党员。

祠堂仍保留“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精忠报国”这三块牌匾。

1937年,来自更合小洞的共产党员叶衍基开始在宏灿小学任教。今年90岁的云良村村民叶满可谓见证了当时云良村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虽然当时还是个孩子,但至今他对云良村的历史仍记忆犹新。

叶满介绍,自叶衍基来到小学任教后,他在白天教小孩知识,而在夜晚,则在小学创办夜校,发动男女青年进夜校学识字学计算,其实是宣传抗日救国真理为实,为抗日事业培养有志青年。

根据高明地方党史记载,1938年9月,叶衍基成功吸收叶金、叶壬、叶锡、叶榕、叶相、叶余芬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宏灿小学召开党支部大会,选举叶金为云良党支部书记。有了党支部的领导,共产党员们迅速开展宣传抗日战争和保家卫国的革命活动,发动一众青年请缨抗日。

1939年1月16日,村民们在贵昌叶公祠宏灿小学门口集合,欢送十位请缨抗日有志青年(叶余芬、叶壬、叶拍、叶芬、叶虫、叶焕、彭南、叶如、叶贺、叶旺)。在欢送队伍里,全体村民步行欢送十子弟到更楼忠义祠集中北上抗日。同年,高明县政府送来三块写有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精忠报国的红色金字长匾到云良村,表扬云良村坚定的抗日精神,直到现在,祠堂仍保留着这三块牌匾。

推开祠堂的对开木门,抬头便可见御赐的钦点牌匾。

如今,云良村依旧保持拥护青年参军报国和积极入党的优良传统。据云良村提供的数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云良村共有超过120人光荣入伍,其中参与抗美援朝战争2人。自党支部成立以来,云良村已发展党员超过150人。

村中古树繁茂庇护村民休养生息

在贵昌叶公祠的第二进两边,有一副对联:黄良改云良,始祖志珍开基业;文魁增武魁,义士贵昌后继人。上半句讲的便是云良村开村的故事。

据高明地方志记载,云良村的始祖名叫叶志珍,是新兴叶氏第九世。明朝洪武年间,叶志珍从新兴西街锦水坊迁出,以看管鸭只为生,居住在更楼云洞,最后迁到黄良村居住。

后来,始居的黄姓人因居住不利全部迁走,叶志珍便在此开村。为了纪念始居地云洞,他把黄良村村名改为“云良村”,并在后山种上一株高山榕。由于土壤气候适应,自此高山榕叶茂枝繁,开枝散叶,云良村丁财两旺。目前,该高山榕仍种植在云良村旁的凤尾山,至今已有超过500年的树龄。

自开村以来,种植和爱护榕树便成了云良村世代相传的传统习惯。

在云良村漫步可以轻易发现,古榕树特别多,村民分别在上百年的多棵古榕树挂上树龄介绍牌。其中,有一棵古榕树,名为“七巧情侣”,已有超过200年树龄。

“这棵‘七巧情侣树’一半是榕树,一半是另外的树种,结果长着长着两棵树长到一起去了,已经合在一起100多年,形成了‘鸳鸯树’,所以村里给这棵树起了个‘七巧情侣’的名字。”今年58岁的云良村村民叶治安告诉记者。

开灯礼上,村民会将代表男丁的花灯挂上古树上祈求平安。

此外,还有另外一棵古榕树名为“水娘抱子”,有着300年的树龄,同样也是两树共生,也有一段故事。据传,云良村过去由于有溪水环绕,不少村中小孩夏天喜欢在水中野泳,也因此不时发生溺水意外。某年,村民在水边的一棵榕树旁又种下了另外一棵新树,后来发现老榕树和新树缠绕生长,形似娘亲抱着保护小孩一样,也是在此之后,云良村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溺水事件,云良村村民也把该树命名为“水娘抱子”。

除了这样的神话传说外,云良村种植的树木在实际生活中也庇护着云良村村民。“夏天大家都喜欢在榕树下乘凉,比如这棵三丫苦树,村民们都喜欢拿树叶用来煲水,用来防治感冒。”叶治安说,每年村中都会举行开灯礼,将代表男丁的花灯挂在村中古树上,祈求吉祥平安。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云良村村民都十分珍惜榕树,定期为古榕树打理维护,不时还会新种树木。从为饥荒村民慷慨解囊捐米千石的乐善好施,到一众有志青年请缨抗日保家卫国,到用心栽树护荫后人,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仍以贵昌叶公祠为载体,一直在云良村世代传承。

原标题:高明区更合镇云良村贵昌叶公祠:

义士乐善好施青年保家卫国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陈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