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事实上,中学生正值“身心剧变”时期,其中初中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禅城区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吴赛表示,从该医院门诊量来看,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患者最多,她提醒,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家长的问题,她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心理或情绪问题后,不要责怪孩子,且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孩子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时,则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医生的帮助。
受家长过度保护,初二男孩不愿上学
日前,小凡(化名)的妈妈特意从珠海赶到禅城区中心医院心理门诊求医,这是因为“孩子不愿意上学了。”据小凡妈妈说,小凡在小学阶段品学兼优,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升入初中后,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凡开始慢慢变得沉默内向,经常情绪低落忧郁,成绩也呈断崖式下降。进入初二后,小凡更有明显的厌学情绪,经常说不想上学,而在小凡妈妈带小凡来找医生的前几天,小凡已经在家好几天没去上学了,小凡妈妈因此感到很焦急。
吴赛在了解情况后,就留下小凡开始聊天。在交谈中得知,原来,小凡妈妈是一名小学校长,小凡小学就在妈妈就职的学校读书,无论是学习还是跟同学老师相处,无形中都受到妈妈的保护。而升读初中后,小凡离开了妈妈的保护,跟同学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校生活和学习。
“出现这种问题,必须要你自己来解决。”吴赛通过心理开导的方式,对小凡进行了心理辅导,引导小凡踏出第一步,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吴赛说,小凡这种情况是由于妈妈在他小学阶段过度保护,让他缺失正常同龄人的社交锻炼,从而导致小凡社交能力缺失。当他上初中脱离了妈妈的保护后,他就不懂得怎么跟同学开展正常的社交,从而对他的学习和成长造成较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进入青春期,初中生心理问题频发
吴赛表示,其实小凡这种情况不算严重,只是属于轻度到中度抑郁,而在心理门诊中接触到的中学生患者,有不少是属于中度甚至重度抑郁,甚至有部分患者已经出现了自残现象或自杀倾向。
有统计显示,在我国精神科就诊的患者中,13岁~17岁发生率最高为15.9%,其次是18岁~22岁阶段,为13.6%。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同时,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
吴赛表示,从心理门诊的咨询情况来看,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患者数量是最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孩子在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以及第二叛逆期,此时期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不能再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管教他们,他们开始渴望被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初中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但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与此同时,进入初中后,孩子的第二性征出现,从而产生了对性的知觉,对性问题感兴趣,开始关心异性,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学生产生青春期烦恼。
其次是学习压力,上了初中,孩子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孩子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种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于是更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往往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家长的问题。”吴赛说,在临床门诊中发现,对待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往往分为两个极端,一类是过度控制,就是孩子一定要根据家长的方法和意思来做事,一旦孩子出现不同想法或做法,家长就会大加指责和惩罚。另一类是家长不管,这类家长往往忙于工作或做生意,对孩子只满足物质上的需求,不理会孩子情感上的需求,也不注意教育孩子,这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小晴(化名)的妈妈带她来找吴赛求助时,小晴刚刚就读初一。这是小晴主动向妈妈提出要找心理医生的。在妈妈出了诊室门口后,小晴拉开衣袖,满手臂的刀划伤痕让吴赛触目惊心。小晴告诉吴赛,这些划伤并不是自杀的伤口,而是“飞刀”的伤口,每次她感到焦虑抑郁时,就用刀片在手臂上划出伤口,看着血液慢慢流出,让小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我也怕死,但我控制不住自己。”
在小晴来找到吴赛前,她妈妈已经带她到过许多医院的精神科就诊,大部分医生都建议她住院治疗,但小晴并不想住院。吴赛从小晴口中得知,小晴从小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是一名能力很强的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然而,小晴对妈妈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恨意。
在吴赛的分析下,小晴明白自己对妈妈这种恨意从何而来,那是因为妈妈平时忙于生意、工作,并没有给小晴足够的陪伴,同时,妈妈前几年再婚了,这也给小晴带来心理压力。“这除了需要孩子自己走出来,家长的陪伴也至关重要。”吴赛在了解小晴的情况后,也跟小晴妈妈进行了详谈,一直意识不到自己问题所在的小晴妈妈,直至这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每个决定,对女儿居然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她当即表示,以后一定会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同时真正重视和关注女儿的需求。
在吴赛的指导下,小晴不需要住院,小晴的妈妈也在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小晴的情况也一天比一天好。
“小孩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其实不难发现,一旦发现小孩有心理问题,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有无什么问题。”吴赛说,孩子无论是上网问题还是早恋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家长缺乏关注、陪伴的问题。她建议,如果想预防孩子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关注和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平时也应该从书本、网络中了解一些青春期的心理情况,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专家支招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中学阶段,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除家庭教育、同学关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外,最常见的是师生关系。有不少学生会出现不喜欢老师或觉得老师针对自己,从而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厌学、逃学等现象。
对此,禅城区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吴赛建议,当父母遇到孩子说“老师不喜欢我”的情况时,一定不要责骂孩子。孩子能把这件事情说出来,说明他信任父母,觉得爸爸妈妈能帮助自己。一旦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吴赛建议,这时,家长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永远喜欢你的。”等孩子的情绪被安抚后,他们才能从自卑的心态中逃离出来,正常地接受别人的意见。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比如孩子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我们要做的是,不让别人的喜恶影响到自己,也不能对别人直白地表达讨厌,这同样也会打击别人。等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的心智也会成熟很多。
同时,家长也可以跟老师适当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
如果家长跟老师沟通无果,那家长就应该耐心培养、树立孩子长远的人生目标,让孩子意识到,现阶段只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人生的求学阶段,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把孩子的注意力从跟老师的矛盾转移开来,淡化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情绪对立。
原标题: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病灶往往在家长身上
专家建议,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理解和陪伴,共同度过孩子青春期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曾雪莹通讯员陈琳
制图|杨晓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