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2021-05-17 11:41:02来源:佛山在线

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提升乡村资金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资金要素的有序流动,有助于激励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地区,缓解农村融资约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围绕加强农业信贷支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强调了“金融科技助力”的重要性,为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金融支农工作。

当前,广东省产业扶贫水平提升效果显著,金融机构支农效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方面,广东省创新消费扶贫模式,精准对接特色农村产业金融服务需求。根据地方农情实际,当地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开发了多个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型惠农产品,如广东农信推出了“真猪贷”生猪活体抵押信贷产品,缓解了农村地区“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截至2020年末,广东省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51亿元,增速达17.2%,其中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高达212.5亿元。另一方面,广东省银行保险机构创新了金融目标客户库等五大消费扶贫模式,进一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助力广东乡村振兴。此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基础。近年来,广东省一直致力于通过发挥农村金融要素作用,促进农村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金融科技助力产业园区的建设。如江门农商行通过推出陈皮标准存箱仓单质押担保模式以及搭建陈皮产业信息数据库,为江门新会陈皮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然而,在取得这些成效的同时,广东省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难点。首先,广东省普惠金融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地区的整体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与其余地区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珠三角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为2.369,比粤东西北地区高出0.07。同时,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31.46亿元,比粤东西北地区高出27.60亿元。再者,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金融科技基础薄弱。一方面,在农户与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过程中,通常存在抵押贷款主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并且农业生产容易面临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冲击,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愿将资金投放到农业生产领域。另一方面,由于广东农信数据收集工作起步较晚,其大数据平台的贷款审批模式和配套线下贷后管理等功能仍待完善,未形成完整风险控制闭环,从而阻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最后,产业融合主体带动效应弱。由于广东省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导致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村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不高,产业链条较短。同时,产业融合主体在新技术示范应用效果上不够理想,阻碍了村集体增值收益。

如何进一步促进广东农村乡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运用金融科技搭建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涵盖证券、基金、银行、小额贷款等多方面的普惠金融体系,全面提高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渗透率,使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实现每个个体均能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机构应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主动设计差异化的金融产品。通过创新信用、抵押等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满足农户多样化的信贷需求,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精准性。

二是加快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广东省积极探索信用激励模式,对信用条件较好的镇、村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授信和信贷优惠。对此,农村金融机构应通过搭建“农业大数据+金融”办事平台,将全省农业补贴、资源流转等数据进行整合和应用,完善农村金融风险控制模型和评级授信体系,从而实现涉农贷款领域的一站式优质服务。

三是精准施策推动产业融合。广东省应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依托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加快特色产业链条的延长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深入推进“农业+互联网”“农业+文创”等有机融合,引导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成果在农业园区转化应用,打造线上线下农业结合模式的消费场景,逐步将新业态的红利释放到农村产业发展中。另一方面,依托区域特色产业,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为企业上下游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提供全流程服务,确保企业经营融资链条连贯流畅,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作者朱健齐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特聘教授,方诗琪、梁爱伦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管学院本科生、大学生挑战杯课题研究成员)

原标题: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佛山日报

文|朱健齐 方诗琪 梁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