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区桂城街道出台《桂城街道老旧小区物业长效治理机制》(以下简称《机制》),以桂城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架构搭建、物业服务引入模式等纳入其中,同时出台相关补贴扶持政策,让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治理。
这意味着桂城老旧小区即将迎来“内外兼修”的蜕变时刻。随着越来越多老旧小区改造“精装样板间”在南海“城市客厅”出现,桂城居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必将呈指数级上升。
更普遍的意义在于,这份全市第一个成文的老旧小区配套后续管理工作创新机制,也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后续管理打造了全新样本,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将让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更加高质量地推进。
城市里的“乡愁”不能只有“愁”
毫无疑问,南海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高质量成长。一栋栋现代化写字楼、高端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同时也有一部分诞生于上世纪的小区正在逐渐老去。它们夹杂在现代化楼宇之间,或是依偎在佛山一环及其他道路旁,是并不讨喜的存在。
老、破、小的特征破坏了这座现代化城市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管理,这里的治安、消防及其他安全事故隐患也比其他地区更高。根据初步统计,仅在桂城街道,这类兴建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的小区超过100个,涉及居民约26000余户。
但它们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海速度、南海能量的见证者、记录者,承载着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的记忆,是他们“乡愁”的一部分。在努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致力于“让城市更城市,让乡村更乡村”的南海,否定、清除这部分老旧小区显然是与“初心”相违背的。
如何在现代化和乡愁之间寻找平衡?唯一也是最温情的解决方案是对它们进行升级改造。而相比于“穿衣戴帽”,更重要的升级在于从“散养”到“自治”与“托管”并行。桂城街道房产管理所所长林润海就曾忧心忡忡地与记者谈起:“‘硬件’提升上去了,如果‘软件’跟不上,几年后,改造后的小区又回归到原始的状态,便会功亏一篑。”
他所说的“软件”主要是指管理,特别是物业管理。当前,桂城街道不少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均由政府和街道出资,但因为老旧小区众多且分散,管理难度大、耗资高,导致政府财政压力也很大,只能提供安保、保洁等兜底式的物业服务,至于其他则有心无力,这也直接影响到社区的生活环境、居民的幸福指数。
位于桂城街道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是佛山的“城市客厅”。佛山日报记者刘浩斌 摄
如此背景下,近些年“要改‘面子’,也要改‘里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唯有“内外兼修”,方能让城里的“乡愁”不只剩下愁。
“托管”与“自治”并重打造多方共治2.0版
事实上,对于小区这一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桂城街道一直在不断探索。尤其是老旧小区,除了兜底服务外,还于2011年8月开始在全国率先提出的“熟人社区”创建工作,开创居民自治和多方共治的新局面。
因此,桂城以党建引领、关爱桂城、熟人社区为主线,依托社区治理及服务创新的优势,搭建起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形成社区居委会、基层协商自治组织、楼栋长三级治理架构,让党建工作扎根在楼道,推动老旧小区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业主共同缔造、主体责任。在此基础上,《桂城街道老旧小区物业长效治理机制》应运而生,并进一步破解当前老旧小区面临的困境。
其一,物业管理无序问题。墙面斑驳、配套设施不全、管理无序几乎是老旧小区的通病,主要根源就在于物业管理缺失或低质化。而《机制》明确规定:纳入街道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因地制宜,须采取专业化式或守护岗式的物业服务模式,推进老旧小区长效治理。“专业化”“守护岗”的字眼强调了管理的可持续以及高质量。
其二,居民共治乏力问题。由于政府提供兜底性的物业管理服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区治理的概念对居民而言非常淡薄,业主在物业管理主体地位长期缺失。北京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俊龙也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四条相关规定,小区物业管理应由业主自我管理或委托他人管理。所以,《机制》强调:在三年时间内,街道将逐步退出兜底式物业管理,将物业管理的自主权放还居民,并搭建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增强居民主体地位。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将指导成立业主大会、组建业委会或小区自治小组等基层协商自治组织,动员区域内各方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治理,充分发挥业主中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五老”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中的带头作用。
组织与机制双管齐下,“托管”与“自治”并重,让“样板间”的轮廓日渐清晰。
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样板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机制》的出台,是桂城街道“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更为全市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打造了全新样本。桂城街道党委委员罗达介绍:“这是佛山第一个成文的老旧小区配套后续管理工作创新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让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效有了有力保障。
当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全国各个城市的中心工作之一,早在去年七月,国务院办公厅便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底),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佛山也已启动开展“宜居佛山共同缔造”行动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明确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近10万户老旧小区的改造;南海“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之一是规划改造305个老旧小区,涉及超5.8万户。
桂城的积极探索无疑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开了一个好头。同德社区党委书记黄威文透露,当前,同德社区中已有过半数的老旧小区居民签好《“宜居佛山,共同缔造”承诺书》,期盼着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升级。
不仅如此,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革还是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点。这一点,在桂城街道表现尤为突出。
当前,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加速建设,桂城街道位于广佛咽喉之地和南海中心城区,始终担当着打造佛山“城市客厅”的重任。改善老旧小区旧貌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华南理工大学一位学者曾如是说:“实现老旧小区改造的创新发展路径,需要保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元良性协调与合作。在小区改造中其实应该更多发挥社会的作用,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居民自身的需求,明白居民真正要什么,让居民充分感到小区的改造是自己的‘家事’,而非完全的政府行为。”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城市其实也像一个生命体一样需要生长,同时也会衰老。但在生长过程中,健康管理及良性循环是保证城市发展的重点,这也是城市更新的本质初衷。桂城街道的探索无疑是桂城街道城市更新、城乡融合发展的最佳实践。
原标题:桂城出台佛山首个成文的老旧小区配套后续管理工作创新机制
在“城市客厅”建老旧小区改造“样板间”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吴蓉、李宁通讯员杜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