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时节,位于高明区更合镇水井村的凤凰山绿意盎然,鲜艳的杜鹃花点缀着这一方红色故土和挺立的德胜楼。
数十年前,水井村曾是高明革命武装力量的驻扎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德胜楼是新高鹤地区抗日武装的一个重要据点。在这里,革命先烈们利用水井村的地理优势,带领贫苦农民进行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
如今,德胜楼依旧静静地守护着水井村,见证着水井村村民创造幸福生活以及这片红色土地的崛起。
易守难攻
成为革命重要据点
水井村背靠凤凰山,易守难攻,加上离城市较远,成了数十年前高明革命武装力量的驻扎地。而革命武装力量驻扎的据点,便在水井村的德胜楼。
德胜楼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重建于清代嘉庆7年(公元1802年)。德胜楼位于水井村民居与后山竹林之间,楼高约7米,现有三层。门前的《德胜楼铭》,详细地记载了德胜楼的前世今生。这座建于明、修于清、原本用于乡间防御盗匪的碉楼,在民国时期曾因失修倒塌,幸亏当时水井村海外侨胞慷慨解囊,才让德胜楼得以重建。
“当时水井村周围有三座碉楼,分别扼守村中要道、防御盗贼。后来,由于年久失修,三座碉楼均不复存在。”熟知村史的水井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东泉介绍,碉楼倒塌之后,附近有一座庙也倒塌了,于是村民就将庙里的泥土砖瓦搬回来,重建了一个碉楼。后来,由于民国时期在东南亚一带务工的水井村侨民的集体捐资,碉楼才得以完整修复。李东泉说,当时侨民捐赠的水泥等物资只能通过船运回肇庆,水井村村民就徒步到肇庆,把水泥一包一包抬回村。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德胜楼曾是新高鹤地区抗日武装的一个重要据点。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座修好的碉楼成了本地重要的战斗据点。1938年,中共水井村党支部在边坑村西园书屋成立,由谭宝荃任支部书记。此后,谭宝荃带领黄植、李林泉等革命志士在当时的德星楼的碉楼开展革命,他们以教学研讨作为掩饰,在楼内从事革命工作。革命成功后,德星楼改名德胜楼,以纪念革命的胜利。
提起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89岁的村民李东海至今仍热血沸腾。李东海的外公、舅父、舅母都是共产党员,参加过革命活动。李东海13岁那年,舅母让他将密信藏于草帽里交给组织,由于当时年纪尚小,他不清楚任务的危险性,只知道听从党组织的安排。回忆起这些细节,李东海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1年,高明区投入资金翻新德胜楼,并将水井村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资金修建红色文化景点,如红湖公园、红湖桥等,让这份红色记忆再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被修复一新的德胜楼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楼内展示着当年水井村与革命战争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与事迹。区、镇多所学校、机关单位也经常来到德胜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缅怀曾经的峥嵘岁月。
发起革命
领导队伍克敌制胜
推开德胜楼斑驳的木门,“水井村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白色横幅十分醒目,这是曾参与过抗日战争的中共粤中区特派员郑锦波提笔书写的。此外,楼道里也挂上了数幅历史图板,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的革命情景。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抗战期间,当时的国民党高明县县长钟歧对高明人民实行苛政引起了民愤。1944年9月11日,日本侵略军窜犯高明县城时,钟歧不但不组织队伍抵抗,反而强征18条民船,带着家眷、官员、县警和枪支弹药、档案、粮册等,弃城沿沧江河上游向西逃遁。船只抵达合水瑶村河段时搁浅了,钟歧便下令队伍卸下枪械、文件档案、粮册,责令当地保长妥善加以收藏,自己则逃往老香山脚的村庄。
当时,中共粤中区特派员郑锦波和中共高明县特派员冯华分别到高明二区各乡村发动群众,并领导群众坚决武装抗日,以“借粮以度荒,借枪以抗日”的理由,将钟歧留在瑶村的枪械取出,装备抗日自卫队;同时,又将钟歧留下的档案、粮册等烧毁,带领群众把国民党设在七八个乡村的粮仓打开,为贫苦农民分粮,并带领抗日自卫队在合水旺田村两侧山头伏击犯境之日军。
日本侵略军从高明大肆抢掠一番后便离开了高明。钟歧随即返回县城,并举行所谓的“庆祝县政府光复县城”活动,同时下令“清乡、清奸”,对革命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报复行动,拘捕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抗日分子。其中,蛇塘村有20多人被捕。
中共高明地方组织在郑锦波的领导下,通过周密的策划,于1944年10月16至24日发动了一场“倒钟”运动,并于10月16日在更楼墟永栈酒米铺公开成立高明县第二区联防委员会(对内称“倒钟委员会”)。
同时,以中共党员黄仕聪为副总队长的第二区联防总队成立,“倒钟委员会”向全县发布倒钟檄文。10月17日,高明地方党组织决定统一领导合水、更楼、新圩一带的群众武装起义,进攻明城、驱逐钟歧。10月23日,参加起义的各乡领队聚集在新圩研究战斗部署、整编队伍,随后决定由黄仕聪任攻城总指挥,宣布起义。10月24日,约3000人的起义队伍分四路攻占明城,但钟歧于事前便逃离了明城。事后,国民党广东省政府迫于无奈将钟歧撤职。由此,中共高明地方组织领导高明人民开展的倒钟运动取得了胜利。
倒钟运动胜利后,1944年11月9日,以黄仕聪为大队长、郑锦波为政治委员的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成立,共140人,隶属中区纵队,并于10日在梁氏宗祠举行成立大会。后来,这支队伍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
学党史守初心
弘扬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
高明区更合镇水井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李东泉:水井村德胜楼对于弘扬高明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水井村将扎根村中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通过重新兴建德胜楼的另外两座炮楼以及联合高明区其他有红色革命文化底蕴的景点,提高水井村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高明区更合镇水井村村民李霖:后人要继续挖掘更多史料和故事,寻找更多革命先辈的真实革命故事,增加村民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革命先辈的精神深入人心。
原标题:高明德胜楼:革命武装据点 见证红色历史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冯慧雯
图|记者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