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禅城区同济路出发,步行约2公里到佛山一中,一天来回两次,这是60多岁的梁广英对学生时代出行的深刻记忆。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路网不发达,步行是当时佛山人出行的常态。
从出门全靠腿到买上自行车,再从骑上拉风的摩托车到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佛山人的交通出行方式经历了从慢到快、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着市民幸福生活的变迁。如今,地铁、快速公交专用道、有轨电车、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相继出现或加快建设,交通工具升级换代,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两轮时代”自行车摇号购买的“奢侈品”
时间回溯到1989年底,广佛高速试通车当日,数万名广佛青年浩浩荡荡骑行“游高速”,从广州沙贝到佛山谢边,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上,密密麻麻全是人。
时隔30年,这壮观的一幕仍深深印在梁广英的脑海中,“以前有一辆自行车很宝贵,每次用完我都会清洁和打蜡。”1982年,梁广英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当时每个月工资大概只有30元,每个月省下5元,要存一两年才买得起一辆上百元的自行车。“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要抽签,抽中才能买。”
“有了自行车后,找女朋友也容易些。”梁广英笑说,当时在大街上骑着红棉牌、红旗牌、永久牌等牌子的自行车,就是身份的象征,“一辆28寸凤凰牌单车,价格相当于现在的一辆轿车。”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佛山人开始以摩托车为奋斗目标,一句“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已经成为经典对白。1990年,摩托车成为佛山市民主要出行工具,大沥成为当年全国人均摩托车拥有量最多的镇,平均每2.5户就拥有一辆摩托车。
如今,小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很多人都去大沥买摩托车,走在大沥街上,密密麻麻都是摩托车档口,摩托车市场比菜市场还要热闹。”梁广英在大沥用1.4万元实现了“单车变摩托”,“买了第一辆摩托车后就载着女朋友上街,感觉好威风”。
步入90年代,佛山人收入水平快速提升。佛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很快双双突破3000元大关,万元级的摩托车加快进入城镇普通家庭。根据佛山交通部门数据显示,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7辆,1991年进一步增加到12辆,人均交通通信支出突破100元。
从两轮到四轮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2000年以后,汽车开始加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至2017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74.3辆,摩托车从2003年高峰的141.5辆逐渐减少到2017年的62.2辆。
彼时,陈永辉在佛山做陶瓷生意,每个月能挣六七千元。经过几年奋斗,他买了家里第一辆小汽车,如今家里已经有4辆汽车,“当时整个村只有几辆小汽车,村民们纷纷抢着坐上去体验”。
“有小车后,刮风下雨出行也不怕。”陈永辉笑着说,因为生意关系他常年在外跑,有了小车后碰上大雨天气,也不怕被淋成落汤鸡,“到不同地方跟客户洽谈很方便,花在路上的时间也缩短了”。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进口汽车关税下降,国内汽车生产量不断增加、销售价格开始下降,小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根据佛山交通部门数据显示,2000年,佛山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小汽车2辆,2005年首次超过十辆,2006年则增加到16辆。
到了2006年,陈永辉开车到路上,真正感觉到了塞车,“城市真的发展起来了,人们也富起来了”。随着买车的人越来越多,2011年在顺德车管所,佛山市第100万辆汽车上牌。自此,佛山成为继深圳、广州、东莞之后,广东省第4个、全国第16个百万汽车保有量城市。
如今,佛山逐渐迈入绿色出行新时代。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相继出现或加快建设,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不想开车的时候,就坐地铁或搭公交,都很方便。”陈永辉一家的出行,也变得更加多元和便捷。
原标题:从两条腿走路到小汽车出行
交通工具升级让市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幸福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林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