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徐振强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智慧城市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三五”科技专项规划智慧城市编写组成员,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决策咨询专家,国家发改委雄安新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课题共同负责人。
佛山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水平新型智慧城市,以大数据、云计算驱动现代化城市治理,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城市大脑”,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大力推进智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智慧安全指挥中心、数据中心、信息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智慧城市专家、国家发改委雄安新区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课题共同负责人徐振强在接受佛山日报专访时建议,在“十四五”期间,佛山要继续立足优势,谋划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空间开发、制造业提升协同发展,并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吸纳湾区优势资源,推进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要破解五大核心问题
各个技术领域如何深度整合互动,打磨出更具市场接受力,老百姓感知到的新兴应用场景,平衡好产业经济、城市管理和普惠民生是要深入考虑的。
记者:当前智慧城市相关的热点词汇非常多,比如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政府、孪生城市等,有技术领域的也有管理领域的,您认为什么才是智慧城市的关键问题?全国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徐振强:基于多年从事的智慧城市研究,我有一个核心的体会,智慧城市应该关注两大核心领域,第一个是产业的升级,第二个是城市的治理,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初期的管理基础上,上升为治理能力的提升。这与国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要求一脉相承。
根据我们一项多年的系统性回溯研究,国家在推进智慧城市的近十年历程中,梳理出五大核心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与市民的感知存在较大差距。尽管近几年各地智慧城市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普通市民对智慧城市的感知还是停留在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公共交通出行等较为浅层的认知。
第二个问题则是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涉及很多的专业领域和板块,如ICT 信息和通信技术这两个行业发挥了头部作用,但在智慧城市推进当中,跨学科如何有效协同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各个技术领域如何深度整合互动,打磨出更具市场接受力,老百姓感知到的新兴应用场景,平衡好产业经济、城市管理和普惠民生是要深入考虑的。
第三个问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有待提高。在2019年全国277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总投入大4300亿元,然而大规模的投入与产出的效果相比,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第四个问题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的脱节问题。智慧城市是跨学科的内容,顶层设计不仅仅是一个ICT语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在顶层设计时进行全面创新,更多地回应城市的治理效能提升、产业链升级再造,关切民生福祉。
第五个问题是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面临产业的割裂。当前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都看到区块链、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这些新型技术产业的价值,但对这些新型技术产业缺乏有力的整合和协同推进,实现一个网状结构,立体化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佛山智慧城市建设要深度结合城市空间开发
佛山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品牌和人口基数背景,更好地运用新型技术手段来服务和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佛山在推进智慧城市起步较早,2010年就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了,目前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据您的观察,佛山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哪些优势,未来还能在哪些地方发力?
徐振强: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佛山很早就是住建部的智慧城市试点,比较积极主动去拥抱新型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在很多领域做了很多创新,甚至在村镇管理这个层级也全面铺开。比如在大数据汇聚平台建设、公共信心平台等大基础领域,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数字政府等领域也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创新,在行业内也取得一定成绩。这是佛山的优势所在。
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国家战略的支撑下,佛山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品牌和人口基数背景,更好地运用新型技术手段来服务和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认为佛山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佛山要在全市层面,包括各区和各大工业园区层面,需要一个更好的数据汇聚和数据质量的实现平台,为未来更好的场景开发提供基础服务。其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立足于佛山的区位优势和价值,在智慧城市发展和城市的空间开发应该有一个更深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与支撑佛山作为中心的智慧都市圈的打造。第三,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佛山应努力探索基于城市人口基数、城市公共服务的更有价值的应用,以更好地让大数据汇聚并激发应有的商业价值。
此外,佛山“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到利用工业互联网、城市大脑、安全信息等手段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个人认为,佛山在做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当地产业的驱动,通过一个龙头的抓手统筹推进其中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避免一些相对割裂的局面出现,把智慧城市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统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决策者的定力,同时也考验智慧城市咨询队伍和顶层设计队伍对于新型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具体应用场景当中的集成能力。
做好智慧城市优势推介吸纳湾区优质资源
推进智慧城市体系建设应当服务于佛山如何更多地吸引优质的要素,当中需要有一个更好的绿色通道将优势资源引入佛山本地。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打造智慧城市群。佛山如何在湾区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更高格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呢?
徐振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也是区域板块统筹的核心热点。当中,我们看到资本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土地的优势,以及流量的优势,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核心的主题是怎么更好地把这些优势吸引到本地。
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一样,推进智慧城市体系建设应当服务于佛山如何更多地吸引优质的要素,当中需要有一个更好的绿色通道将优势资源引入佛山本地,比如2019年佛山南海区提出的湾区通办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悄无声息地被社会感知,被城市感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佛山的优越条件以及更好的比较优势,包括营商环境、居住环境、产业环境等都会被周围资本、人才等悄无声息地感知。如何通过智慧城市这个体系将佛山的优势更好地推介出去,要靠佛山自身的托举。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如何把佛山托举到一个新的高度,把佛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去是佛山当前面临的一个大命题,比如城市内部的土地开发层面、营商环境层面、生态环境层面、交通层面都相当重要。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圈时代,市民可能在本地居住,在广州、深圳等地工作,如何才能让市民在佛山安居乐业,需要佛山与这些周边城市相互协同发展,比如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TOD开发项目开发等。
当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与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建设推进,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佛山要高标准去创新定位,在区域规划的时候用跨学科的思路去推进,即城市空间管理、区域产业经济,包括房地产政策、土地政策等领域。在规划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前瞻性地想到智慧城市方面的需求。
推动智慧城市和本地产业升级相结合
作为制造业城市的佛山,拥有那么大的工业底盘,如何在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叠加上产业流量效应,是一个深刻的命题。
记者:佛山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同时,本地的产业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比如传统的家居制造行业也在致力探索家居智能化,您认为佛山的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和当地制造业创新升级达成良性互动?
徐振强:这几年我在广东这边参加一些智慧城市的会议及活动也留意到佛山当地的家居企业在智能家居探索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甚至有不少企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大量合作,推进智能家居系统建设,个人认为,这确实对智慧城市的推进起到比较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说的智慧城市包含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范畴,如果从政府端、数字政府、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市民大众能够快速感知的方面快速推进并产出成果,可以大大提高智慧城市的认同感。
在推进智慧城市和产业智能升级方面,佛山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品。就拿智能家居产业和智慧城市协调发展来说,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当地家居企业和城市职能部门进行深度的协作部署,在一些智慧实验社区打造出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相结合的示范小区,从成功的实验示范区将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的系列标准体系的进行创新制定。
智能家居只是智慧城市生活体系的一个场景,佛山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更多引导家居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在推动家居产业作为核心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化整合,向智能化提升,以开发更多的智慧场景。而在产业链智慧延伸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就能自然地将5G、大数据、物联网等吸纳进去,这样产业提升就能实现和智慧城市推进实现有效衔接整合。
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流量的作用。基于流量背景下的城市产业升级最近也成为智慧城市的头部企业探讨的重要话题。近年来大众消费观的变化,特别是80后、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很大程度是基于流量体系。我们现在说的直播带货也好,城市的地标渲染也好,都是在这一逻辑范畴内。
作为制造业城市,佛山拥有那么大的工业底盘,如何在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叠加产业流量效应,是一个深刻的命题。这个流量效应的产生要基于整个产业和城市体系的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的实现不是点对点、单对单、碎片化的,而是要整体实现和流量导入,所以不管在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商贸物流、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各个层面都要流量导入,以适应当前消费观的变迁。
原标题:高端访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智慧城市专家国家发改委雄安新区智慧城市课题共同负责人徐振强建言佛山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与产业如何智慧协同?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韦文毅
制图|杨晓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