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禅城区南庄镇溶洲村道步入村内,河岸两旁榕影婆娑,河涌间小桥碧波。走到尽处,便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宗祠——招氏五世祠。这所昔日的学堂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溶洲支部旧址,它深藏着一段溶洲村民抗日斗争的荣光故事。
学堂作掩护 开展抗日斗争
兽头的门钹深扣斑驳的木门,门楣上五个蓝色大字“招氏五世祠”依旧清晰。宗祠前,矗立的旗杆夹和石碑,书写着族人曾经的功名。
“这里以前是学堂。”原溶洲乡党支部副书记招斌说,宗祠始建于清代,后来溶洲井深村士绅在招氏五世祠设立“绳武学堂”(民国时期改称“绳武小学”)。
禅城区档案馆(党史研究室)资料显示,1938年10月,日军全面侵粤前夕,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党组织的指示,中共溶洲支部在溶洲招氏五世祠成立,招富任支部书记,党员有招冠芳、招文乐、招爽、招宝根、招汝黎等。
其间,中共溶洲支部利用绳武小学作阵地,秘密开展抗日斗争,举办抗日宣传班和妇女青年夜间识字班、壮丁班,向学员宣传抗日主张以及抗日救国的纲领,并组建起近百人的乡抗日自卫队。
同年10月25日,侵华日军占领当时的南海县佛山镇及澜石后,出动两架飞机到溶洲上空用机枪扫射村庄,并投下5枚炸弹。10月28日,日军乘橡皮艇从溶洲石石达村上岸,入侵溶洲乡。中共溶洲支部紧急动员党员和乡民奋勇抗击。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清算和屠杀共产党人。溶洲党组织活动暂时陷于停顿。
溶洲招氏五世祠。/通讯员提供
1949年7月,中共溶洲支部重新恢复活动,招富任书记。为防止国民党地方当局对当地的主要公共设施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中共溶洲支部与佛山一些进步教师、进步工人取得联系,发动他们日夜保护学校、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迎接解放军南下。
2012年5月,溶洲招氏五世祠被认定为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该祠所在的溶洲行政村于2000年6月被市政府补划为抗日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
建设展览馆 讲好抗日历史
峥嵘岁月铭刻进历史,随着国强民富,这个昔日的抗争之所也变成见证村民幸福生活之地。“现在村民添丁、孩童启蒙、节日庆典,都会在祠堂举办活动。”溶洲村党委委员、村委委员梁树钊说。
招氏五世祠于2004年重修,呈清末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硬山顶、灰塑博古脊,有山水花卉瑞兽装饰。镬耳式封火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墀头砖雕,岭南味十足。
“当时重修祠堂的资金全部是村民自发捐助。”招斌说,他当时任溶洲村党支部副书记,提出重修祠堂建议。除了因为祠堂是村民家族文化的延续,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溶洲抗日斗争的不屈精神。双重文化加持,村民一呼百应。当年村民捐助金额达113万元,其中80万元用于重修祠堂。
“我们也在尝试用创新的方式传承红色精神。”梁树钊说,溶洲计划将五世祠附近一栋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砖楼改造成溶洲抗日斗争事迹展览馆。目前,包括溶洲抗日斗争事迹、中共溶洲支部第一任书记招富生平事迹等资料已经初步整理完毕,届时将用连环画的形式还原历史,让更多人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的艰难岁月,传承红色精神,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该展览馆计划7月对外开放。
■学党史守初心
用红色精神鼓舞自己
溶洲村党委委员、村委委员梁树钊:溶洲村民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村里每年都有不少青年应征入伍,到祖国边疆保家卫国。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革命先辈的精神融入到日常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要听党指挥,把上级政策宣传落实好。当前,溶洲正在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我要从本职工作做起,用红色精神鼓舞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原标题:溶洲招氏五世祠:以学堂为阵地谱写抗日传奇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王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