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刘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步入“十四五”时期,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如何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2020年12月,“科技之家大使、外交官·2020佛山行”活动在佛山季华实验室举行,二十余位前中国驻外大使和科技参赞、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共谋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在专业场圆桌论坛里,五位专家围绕“从‘制造’到‘智造’,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佛山高质量发展?”的话题为佛山建言献策。
朱云龙:智能化必须是带领佛山向更高端制造方向转型
朱云龙 季华实验室研究员 机器人工程中心副主任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制造,我有两个感受。第一个是越来越多企业确确实实感受到智能制造对降低成本的作用,对提高智能化水平有迫切需求。而且智能制造对这些企业在产能恢复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上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二个感受是,对制造来说,核心的东西依然是产品和制造能力的提升,因此,智能是在一个动态升级过程中,推促产品往智能化方向走,这是产品发展的价值方向。同时还有一个系统级的智能,即把产品周边的设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成套的系统装备,是系统一级的智能。提升系统一级的智能对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方面会影响更大。这是智能制造要去考虑的,对目前佛山大体量的制造来说,从这个角度思考可能转型会更快一点、效果更明显一点。
如今,有的企业即使搞了智能制造,但依然没有打开市场,没有产生足够大的竞争力,没能给企业带来深刻的变化。此时的智造,就是一个产业转型方向问题。举个例子,2013年,我们做冶金行业,中国1/3铝加工都在南海,但当时国内锂电项目面临在国内的充分竞争,不挣钱,怎么办?随后便转型做特种航空铝型材。众所周知,中国未来的大飞机行业一定占有一席之地,特种航空铝型材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电解铝问题,对产品性能和质量提升有苛刻的要求。目前法国在走这条道路,他们抓住了转型升级。因此,智能制造仅仅在已有产品基础上的提升已经是不够了,要跳出产品的范畴,跨入到另一个更高端的行业。
再举一个例子,广东显示面板产业占全国60%,但其核心装备仍然依赖进口。对中国来说,我们建的是一个代工厂,我们挣的是一个代工的钱。佛山的工业制造基础那么强大,有大量技术工人,这种情况下,半导体新兴显示装备可能就是佛山一个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切合点。喷墨打印技术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在这个层面上,希望佛山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去突破,带领佛山向更高端制造方向转型。
章宁:希望“科技外交”为佛山智造赋能
章宁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专家 前驻丹麦瑞典使馆科技参赞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英国的一些学术机构注意到,在国际关系中、对外交往中,科技的因素不断地在上升,在国家间的双边关系构建中,科学技术也起着一些独特的作用,所以他们就提出一个概念,早期就叫“科学外交”,Science Diploma-cy。专家们就此做了很多研究,找了很多案例,他们解释在对外交往中、国际事务中科学的因素在上升,比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的问题、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很多的科学专业知识,很多科学家应该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所以他们把这叫做Science In Diplomacy,就是说国际关系中的科学。我想说的是,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合作始终是外交领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在大使馆参加这个活动很务实的一个推动。
到了2000年,联合国使用了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也就是“科技外交”。我在使领馆工作期间,经常会通过一些科技活动的来往促成一些合作,我们联系比较多的是一些研究机构。比如在欧洲,主要是做研究的大学,但他们面向产业的研究机构没有那么多。从佛山的发展看,既然季华实验室已经在佛山落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的平台也在,通过协会我们联系了二三十位大使、三四十位科技外交官,这是一个很好的网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网络的助力,助推佛山转型发展,比较直接能操作的是,比如建立一个和欧洲或者其他地方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当然,也可通过协会本身,和专业组织、和地方华人专业组织建立联系,一起举办活动,把对方可以借鉴的东西引入进来。
希望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所搭建的这个平台能够继续引起佛山地方政府的重视,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季华实验室这样的研究机构,甚至佛山的大学发展国际研究合作,做一些务实的事情。
张春鹏:佛山可尝试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行平台
张春鹏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部长
最近一直在做“十四五”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规划的研究工作,我们一直觉得佛山在实验室体系的构建上是走在中国前列的。我认为,首先要在佛山实施一批重大的科技项目或者重点项目,政府要将传统科技项目立项管理的方式转变为更多面向产业需求的方式。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科技部已经在布局企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例如中国中车的企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其研发的成果并不自己生产产品,更多是把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向外输送,并不是自己直接生产,佛山可以向这方面发力,毕竟佛山民营企业居多,需要这样的科创公共平台。
再次,要打造一个成果转移转化的运行平台。科技部一直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在助推成果转化上也有很多政策,就是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懂技术转移的人才,会看项目、会做研发、懂得投资、知道如何推进转化。纵观全球,国外做得好的高校院所,其中技术转移机构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季华实验室已经落脚佛山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行平台打造上,佛山也相对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要聚焦打造几个产品。最近在佛山调研交流时发现,佛山目前在做的氢能产业、新能源电池等,这些领域都是很新的,特别容易弯道超车甚至有借道超车的好机会,我们怎么样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核心之一是要有一些新的领域布局。
此外,在双循环战略下,还有些微观的问题值得注意。例如,科技人才和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吗?希望佛山在地方文化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国际人才特别是外国科学家除了高薪,给他一些项目,还需要软环境的不断提升,才能真正留住科技领军人才和项目。
王博:从“制造”到“智造”可从三方面发力
王博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
本人是做卫星导航的,2020年北斗3号正式覆盖了全球。在核心技术的发力上,我觉得佛山也是能做一些事情的。
第一,在发展理念上,佛山是有一定基础的。下一步怎么走,个人建议三点:第一是自主,第二是协同,第三是开放。为什么叫自主、协同、开放?首先是自主。不管什么行业、什么产业,在发展时第一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为什么会被“卡脖子”?就是我们缺乏自主可控的一些技术。自主可控的技术是我们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业发展时最核心的点,也是我们国家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自主可控的原因。因为我们现在在天上的卫星里边核心部件100%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发制造生产的,所以我们才能够保证北斗系统作为我们国家自主可控的技术。
对于制造行业亦是如此。我们在不断转型,从原来比较低利润的代工生产模式逐渐转型,变成我们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核心的就是要把这些技术逐渐转变成自主可控的。如何转变?就是协同。这个协同它不单纯是我们的制造企业自己去做研发、做生产,更是这些企业如何和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链条的企业进行互动、进行协同制造。对于任何一家工厂、任何一个制作企业来说,它的生产和研发可能不是自己全部完成,我们在关键点自主可控,但是在整个产业链上一定要协同。第三个就是开放。尤其是我们国内自己在进行合作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秉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这一点我觉得季华实验室做得很好。对于科学技术来说,闭门造车肯定不行。目前国家也不断在和国际上很多专业组织进行合作,只有秉持着这种开放的理念,我们才能够把整个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二,在发展模式上,如何从制造到智造呢?其中一个很核心的点,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就是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必须加速和深入。对于佛山来说,本身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一定要搭上工业互联网的快车。
第三,在发展保障上,就要看人才了。其中核心的点是政、产、学、研、用这几个关键要素。佛山政产这两点做得非常好,佛山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建设季华实验室等,还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这个时候,“学、研、用”要如何和政产之间进行协同,不能只是单纯通过一些项目、通过一些其他的政策来引领,更多是考虑如何把学、研、用的这些人才集聚在佛山,比如集聚在季华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要和佛山的发展环环相扣。在这点上,我们讲发展保障就一定要注意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人才引进来、留在这,哪怕是他人不在这个地方,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聚集更多产业发展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市场应用人才,才能够助推佛山从“制造”走向“智造”。
张治河:佛山可考虑建立博导工作链为智造提供智力支撑
张治河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从“制造”到“智造”,其实是一个发展定位问题。什么是智能制造?它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个动态概念。当初我们用一个机械手臂在福特流水线上把一个零件传到另外一个平台上去,这应该就是当时的智能。现在呢?我们坐到车里,用智能导航就能精准到达未知的地方。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要用动态的、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制造、产业以及总体各个层面的发展。
把握技术,最终目的首先是要发展企业。这个问题很大,我主要谈两个点。第一,大家可以想一想华为。华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一个使美国举一国之力来进行打压、“卡脖子”的企业,它都做了什么?它做了哪些前期基础?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的企业借鉴。它之所以被卡是因为它做大了、做强了。相信佛山的企业的目标也是做大做强,等到真正强大到这个体量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局面。另一个是新兴领域。佛山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里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排在不太靠前的是健康产业,这个是值得思考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2010年的时候,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提出健康产业将来是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他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给政府提出建议。结果到了2018年在世界五百强里边,美国的健康企业已经有12家平均产值达到了1100亿美元,而我们国家那一年企业总数129家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了第一大国,但是从结构上来看,我们不是最强。我说这一点就是希望佛山的企业,能够瞄准这样的前沿,提前布局,从战略上能够占据制高点。
技术也好,企业也好,产业也好,包括区域,发展靠什么?根本的大家都清楚,靠人才。我提出一点建议:现在全国争抢人才第一层次是院士,全国各地都在抢院士工作站,佛山可否考虑尝试建立博导工作链?因为每一位博导都有很多博士生,他们都已经成龙成凤。如果把这些人才集中起来,会是很强大的一股科创力量。大家也许会问,博导都在各个单位,怎么到这里来?博导一般65岁退休,退休之后有些博导被返聘,但很多仍然没有对接上可发挥余热的平台。所以,一大批高端的人才无事可干,包括他们一系列的资源不能有效地统筹。这是佛山亟待发掘的领域,是个争夺人才的良好机遇。
原标题:圆桌论坛|从“制造”到“智造”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佛山高质量发展?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