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打造以三龙湾为核心的佛山科学城”“佛琴澳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推动村改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集聚优化”“设立半导体产业基金”……
昨日下午,佛山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围绕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份份干货十足的提案。截至3日22时,佛山市政协门户网站已收到委员预提案93份。
关键词:产业
半导体、氢能、电竞等产业受关注
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受制于国外的现象愈发明显,如何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攻克“卡脖子”难题、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已成为国内共识。
“作为地处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制造业重镇的佛山,需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握政策机遇期,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市政协委员陈建良参与发起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建议》的预提案。
陈建良认为,佛山半导体产业面临着缺乏市级层面产业政策、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产业环境相对薄弱的困境,建议佛山一方面设立专门的半导体产业基金,直接扶持落户佛山的半导体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第三方融资服务平台,搭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提案指出,要立足佛山已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美的、格兰仕等龙头企业终端需求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做大做强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重点发展模拟芯片、功率器件和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等,与省内半导体产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发展芯片设计、芯片应用、半导体装备、智能传感器等半导体细分领域。引入的半导体产业,与佛山家电、机械装备、金属加工等传统行业及光电、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实现需求结合。
氢能产业发展走向“风口期”,如何保持佛山氢能产业发展领先优势?市政协委员程嘉韵建议,要依托广东作为全国商用车销量大省的市场优势,氢能产业先发优势及产业配套环境优势,引进优质乘用车企业、主流商用车企业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落地佛山,培育和引进一批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双极板、气体扩散层等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制氢、储氢、加氢优势企业,强化和完善现有氢能产业链。
昨日下午,市政协委员在大会上认真听取工作报告。/佛山日报记者龙翔摄
同时,发挥好仙湖实验室平台优势,持续引进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军人才,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及引进,开展好能源、材料等基础技术研发,强化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技术研发。
面对近年突飞猛进的电竞产业,市政协委员李耀坤参与提交了《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电子竞技产业合作的建议》的预提案。建议认为,佛山应争做粤港澳大湾区电竞产业试点,围绕电子竞技人才教育、产业导入和配套商业服务等核心内容,联手澳门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电竞基地。
关键词:村改
以顶层设计推动村改行稳致远
如何进一步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改出高质量发展空间,成为不少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目前对村级工业园改造的专项政策更注重园区单独改造的规范性,园区低效用地退出的市场机制效果不明显,片区土地整体价值难以发挥。”市政协委员梁顺超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建议》的预提案。
梁顺超建议,在现有激励措施的基础上,应在用地指标、环评、贡献奖励、税收返还等方面激励园区改造达标,促进园区主动升级改造。同时,对镇街可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设立工作绩效奖;对投资开发方,可提高其收益取得份额;对村集体和村民,保障其长期经济收入,引导其平衡收益分配。
市政协委员刘宏同样关注村改话题。他认为,村改工作要防止时间维度的“快速拆除”、空间维度的“就地改造”和产业维度的“类办公化”三方面风险,并在预提案中做出了详细阐释。
刘宏建议,要建立村改项目拆除过程中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建立每个村级工业园企业台账,建立中小型优质企业的腾挪安置路径计划,建设一批“腾挪安置园”,优先整合生产环节相近、产业链条相关的企业腾挪集聚,并建立村改项目“大招商”格局。
此外,要摆脱“就地改造”固有路径,防止“工改居”“工改商”“工改工”项目就地实施后,仍未摆脱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犬牙交错的困境,要通过村改撬动生态、农业、城镇、产业四大空间集中集聚,同时推动村改从“类办公化”到实体经济转变,强化“工改工”项目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创新
加强高水平大科技平台建设
一直以来,佛山坚持以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兴市。
“佛山制造业要实现从大到强,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市政协委员郑伟雄参与发起了《关于建设以三龙湾为核心的佛山科学城建议》的预提案。
提案指出,近年佛山全力打造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取得了初步成效,要把握“双区驱动”“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机遇,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和打造以三龙湾为核心的佛山科学城。佛山科学城的总体定位为“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建设成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聚集区、高端科技人才聚集区、数字化智能化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型信息中心、绿色生态智慧人文科学城。
九三学社佛山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水平大科技平台建设,助力我市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议》的预提案。建议佛山提升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大科技平台在全市的战略定位与战略布局,加快加强平台建设,依托特色鲜明的大科技平台,打造全球制造业创新人才高地、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后备队伍、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攻关佛山市制造业转型所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承接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国际交流创新与合作。
对于如何加快升级全市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市政协委员李飞德建议,佛山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如完善技术交易法律法规,建立技术交易平台,整合科研人员、企业、金融资本力量,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加大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创新中心,鼓励多种建设模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关键词:中医药
走专业化路线擦亮佛药金字招牌
作为岭南成药之乡的佛山,面对康养产业亟待建设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产业协同发展的湾区城市需求,如何走专业化路线,擦亮“佛药”金字招牌,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城?
市政协委员谢海青认为,佛山中医药源远流长,但也存在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行业集中度较低、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她建议,佛山要深入挖掘“佛药”文化价值,对疗效好、附加值高的中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调整产业结构,组建“佛药”联盟,扶持做强本土中药龙头企业,推动“中药+养生+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举办中药产业国际专业会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兴建科技园等形式,提升“佛药”知名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市政协委员刘金财看来,医产合链是佛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示范高地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推进产业链聚集发展、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实现医产合链的重要途径。佛山要整合市内医院、企业、院校和机构等中医药资源成立产业联盟,支持中小企业“以小补大”“以专配套”“专精结合”对接配套龙头企业。引导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推动中药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同时,佛山还要加强政策支持及协调,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积极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市政协委员凌家珍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佛山与珠海横琴和澳门在中医药领域展开深度的合作,能增强彼此综合实力,“佛山可以结合自身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中医药’等新兴产业,利用澳门这一对外窗口,积极引入更多外国生物医药大型企业、龙头项目以及先进医诊疗器件厂商,带动佛山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凌家珍认为,“佛琴澳”三地可建立交流机制和教育基地培养人才,通过举办更多学术交流讲座和论坛,共同推动中医临床教学和研究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医产业结合现代高科技生产,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以澳门为对外接口,加大力度对外招商引资,推广中医药产业到全球。
委员声音
市政协委员吴育林:
从“中国家·佛山造”到“健康家·佛山造”
作为佛山两大万亿产业之一,泛家居产业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据统计,佛山陶瓷占中国总产量的六成以上,佛山家电产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佛山家具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成左右,“中国家·佛山造”的品牌概念名副其实。
市政协委员吴育林认为,佛山泛家居产业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全球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佛山泛家居产业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让许多佛山企业有了新思考。
“疫情之下,消费者思维方式正在改变,健康成为消费环节十分重要的元素之一;产业链发生改变,核心技术需要自主攻关;销售模式发生改变,开启内外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的道路。”吴育林为此专门带来了《从“中国家·佛山造”到“健康家·佛山造”》的预提案。
佛山泛家居产业如何从“中国家·佛山造”的城市品牌概念进一步上升为“健康家·佛山造”?吴育林建议,佛山要对泛家居产业进行摸底排查,了解佛山泛家居产业在健康家居领域的现实基础,制订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对佛山泛家居企业现有的健康家居技术进行调查,掌握技术创新发展进度,为未来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围绕佛山健康家居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和市场难题,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找相应资源进行匹配,进而对接和引进相关创新人才和团队,解决相关难题。
此外,佛山打造“健康家·佛山造”泛家居区域品牌,必须抱团作战,不能单打独斗,不能只追求规模,要实现产业影响、发展质量、城市品牌的新跨越,让“健康家·佛山造”成为佛山城市新名片。
市政协委员陈建良:
活化非遗产业铸造佛山文化品牌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粤剧发源地,广府文化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佛山非遗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与商业价值,但也存在星星满天、泛而不强;圈子小众、活化程度不足、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后继力量不足;非遗项目的存续状态不均衡、区域性发展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市政协委员陈建良认为。
经过调研后,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活化非遗产业,助力打造“佛山文化不夜城”的建议》的预提案,建议制定实施佛山市非遗“金凤凰计划”,促进非遗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塑造,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企业,集中重点资源,将一批“佛山非遗+企业”打造成为行业的“金凤凰”。
他还建议,要重视传承人的队伍建设,建议由文化管理部门牵头设立“岭南手艺人协会”,在全省范围内吸引优秀的岭南非遗人才汇聚佛山,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非遗人才聚集效应。
同时,设置非遗街区,推动祖庙-东华里及南风古灶、逢简水乡等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历史活化进程,在佛山市的主要中心区域规划旅游文化产业区域,推动非遗与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借助中央公园、千灯湖等城市公园,石湾中国陶谷、顺德华侨城、平洲玉器街等佛山市九大文化集聚区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讲好佛山市的文化故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大会已收到93份预提案
为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路帅、谭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