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调研报告|抢占制造业高地 人才供给如何精准匹配?

2021-02-18 19:41:16来源:佛山在线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要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是实现定位目标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佛山的人才结构还未能匹配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般性人才过剩、高技能人才不足、新兴产业人才稀缺等问题。那么,佛山如何强化人才结构与新产业体系需求的精准对接,特别是人才与国际一流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匹配?对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对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给的协同进行调研并给出建议。

调研分析

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新生代逐渐“去制造业化”

近年来,佛山正呈现出人才快速集聚的态势,人才结构渐趋优化,2020年第四季度,佛山第二产业人才占比超过51.85%,第三产业人才占比为14.58%,“橄榄形态”人才结构已经形成。特别是佛山的工业企业研发人才的数量与所占人才比例在广东省内也处于领先水平,这对佛山制造业创新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然而,在制造业技能人才的供需上,还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第一,低端人才供过于求,中高端人才严重供给不足。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人才分流出来;第二,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以及高端专业人才供给不足,“挖角战”盛行。特别是在高精尖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较大,供给严重不足。第三,新生代“去制造业化”“高端化”“服务化”的择业行为成为新态势。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同时对职业的期望值偏高,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较高,大都倾向于选择处于产业高端的服务业。总体而言,佛山的人才队伍存在着创新能力偏弱的问题,对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必要且紧迫。着重培养和广泛吸收高科技人才是佛山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调整结构的重要途径。

分析造成佛山制造业技术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首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需求。特别是在引入人工智能设备和程序参与生产后,倒逼着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创造了许多新兴岗位,而新兴岗位又催生了新的要求,与之配套的研发、设计等专业技能人才需求也相应增加。此外,销售服务的岗位也产生了新要求,如需要更多的具备智能知识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等。这些新增的就业岗位专业性要求较强,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或培训后就能胜任,因此造成了新的人才缺口。其次,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力度不足。一是政府统筹、规划、协调的力度还不够,体制机制方面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企业没有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培养培训,导致人才培养培训的工作质量不高,特别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在企业中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三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较差。四是成果转化的通道不够畅通,在技术与人才方面,竖立在校企之间、校企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一堵“墙”尚未推倒。最后,引入海外优秀人才的力度不够。尽管随着佛山经济的发展,引入的国际性人才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在佛山就业的海外优秀人才参与佛山制造业领域发展的人口占比并不高,还无法满足佛山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对策与建议

加快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目前,人才培养主要有三个层次:中高等职业院校提供职业教育,培养一线技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高等院校提供学历教育,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科研人员;政府或社会机构提供职业培训,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基于当前佛山制造业人才的供需结构和人才培养现状,需要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制造业人才需求。

一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佛山要加快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加大高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从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行业细分人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建设,达到有效供给的目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直接对接制造业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规划,做到校企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鼓励支持校企合作建设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采取“政产学研用”合作研发战略,解决企业人才短缺,并达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目的,实现多、快、好、省创新发展的最佳组织模式。

二是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培养学术型人才。一方面,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制造业发展同步,增强学科专业的灵活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根据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进度来调整传统学科设置,围绕价值链、创新链,设置与制造业产业布局相匹配的学科专业。另一方面,扩大重点领域专业学位培养规模,建立制造业重点领域学科群,鼓励跨学科交叉培养高水平人才,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促进制造业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学历教育应该与职业教育同步发展,使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结构趋于合理,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推进制造业职工培训教育。要加快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实行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职称评级、岗位晋升、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相衔接。社会层面上要鼓励加大专业培训机构的建设,规模以上企业要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按时组织员工参加职工培训教育。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专款专用,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职工自学成才,切实提高员工技能。

培育创新与技术领军人才

创新人才与技术领军人才是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不可少因素,佛山不仅要引进,还要培养并留住这些人才。

一要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作为学校,要贯彻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重要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选修课,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综合性设计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能力循环推进过程就是创新活动持续推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制造业企业要通过开展技术技能大赛,给职工创新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创新改造能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合作共赢。政府要加快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群,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创新领域人才交流、技术交流,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发展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强大的创新网络。

二要降低企业创新人才流失率。要降低人才流失率,确保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企业应将制造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教育背景、工作内容、职业准入标准、职业技能评价标准相结合,加快构建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此同时,企业应为高技术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更多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提高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一是要形成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营造尊重知识与人才的氛围,鼓励员工创新;二是要完善企业各项制度,做到企业人性化发展,让员工有归属感与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成为“工匠”;三是要坚持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通过给予员工最大的认可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

提高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不仅在于制造业企业内部,还在于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佛山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

一是引导新生代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于新生代的“去制造业化”观念,社会应大力营造尊重一线工人、尊重技术人才的浓厚氛围。一线工人是工匠精神的“发源地”,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在全社会范围内要树立工匠的模范标杆作用,引导新生代科学的就业观;建立工人职称与职务匹配制度,鼓励工人通过职业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让工人有更大施展才能的空间;构建重贡献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待遇,支持技术入股和期权激励等方式,吸引新生代加入工人大军。

二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制造业人才资源市场的建设要更加规范化、公开化以及及时化,要探索构建制造业人才数据库,搭建制造业人才供需监测平台,动态更新佛山制造业人才市场供求,及时、有效地平衡制造业人才供需。制定灵活多样的制造业人才发展政策,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流动。特别是去产能、去“僵尸企业”,并必须引导分流出来的人才保持创新创业精神,在制造业领域继续发挥自身的价值。

原标题:调研报告|抢占制造业高地 人才供给如何精准匹配?

来源|佛山日报

文|本文根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关于“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人才供给的协同发展研究”结题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