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

刘汉庭:“狮头是狮子的灵魂”

2021-01-24 10:21:03来源:佛山在线

每到晚上七八点,三水西布村便热闹起来。一队人马顶着狮头,披着舞狮服,伴随着锣鼓声或飞跃高桩,或嬉戏玩闹,引来众人围观。

刘汉庭站在狮队前,对队员进行动作指导,有时还上场亲身示范。在成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日子里,他将35年学艺积淀转化为醒狮精神,推广起来,传承下去。

他是土生土长的三水人,这是属于他的故事,与南狮文化的精髓息息相关。

8岁习武24岁学舞狮头

走进刘汉庭的训练基地大门,正对面立着舞狮队队旗,两旁墙上挂着黄底花面、红底黑纹、黑色虎纹等几十个狮头,颜色与形态各异,尽显“南狮”的精气神韵。

南狮起源于广东民间,经过岭南文化的孕育,已成为一种融合武术、戏剧、杂技、音乐等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与“北狮”重形不同,“南狮”讲究意在和神似,并有“采青”这一环节,形成了形神意兼具的舞狮风格。

刘汉庭是南狮一派的传承人代表,在他记忆中,过年时,三水有很多村子都会舞狮,家家户户挂上生菜等各种“青”类,让狮子登高采摘,寻得一个好意头。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狮子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所以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就会有舞狮助兴,给人们带来安康顺利,是一种美好的祈福仪式。”刘汉庭说,舞狮之前还会举行点睛仪式,把朱砂涂在狮子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三水区武术龙狮运动协会受邀参加湖北咸宁市举行的醒狮表演活动。/受访者供图

南狮造型威猛,一般是两人舞一头,舞动时注重马步,要有武术功底。还有一个狮子郎在前,头戴大头佛面具,手握葵扇来逗引狮子,动作滑稽风趣。刘汉庭8岁修习武术,有了基础后,24岁便学舞狮头。那个年代的狮头重达七八斤,狮面是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眼帘、嘴部都可动,头上还有一角,传闻以前会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争斗。

“狮头是狮子的灵魂。”刘汉庭说,为了在动静之间生动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种神态,他想了许多办法,其中就包括对猫的观察。“狮子和猫都属于猫科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出于现实的考虑,他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猫的性格,端详它在休息、玩耍、觅食、生气时的形态,并钻研擂鼓、高架、照镜等鼓点的节奏变化。只有这样做,才能在表演时配合鼓乐的高低起伏,并结合生动的步型步法来演活狮子,表现出狮子的威武与雄风,传达一种勇敢开拓的精神。

以礼仪为本融入高桩元素

舞南狮,在刘汉庭心中是一生的事业。于三水人民而言,也是一个共同的时代记忆。

据《三水县志》记载,改革开放后,武术和醒狮列为重要传统体育项目。1984年春节,当时的三水县举办首届狮队进县城贺岁活动,有28队狮队参加,以后成为每年一次的盛会。

“以前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醒狮队,而且人数很多,开张志庆、家居乔迁、贺福贺寿时都会有舞狮表演。”刘汉庭说,但如今,很多村子里,教狮艺的老师傅都老了,很多年轻人有了其他兴趣爱好,也不学了。训练基地所在的西布村也只有几个人而已。

看到学舞狮的人逐渐变少,刘汉庭很是难过,他决心让更多人了解醒狮文化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于是,他在1986年组建成立了三水工人醒狮队,2014年更名为三水区武术龙狮运动协会。队伍组建后,他去三水一些工矿企业、学校、村镇做推广与教学。这些年,这个队伍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小到6岁的孩子,也有70岁的老人。他们的表演足迹遍布三水7个镇街,还去过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比赛,将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从学习到领悟,再走向传承,刘汉庭有自己的坚持。他心中的舞狮是重情义讲礼仪的,在一些技法要求上,都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如举首、提足、敬礼等动作的规范,两狮相遇有禁眨眼、禁捋须、禁起脚等“七忌”。这种礼仪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团结友好的风气。

2020年三水区醒狮汇演。/受访者供图

“很多来学舞狮的孩子,刚开始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但都有了意外收获。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变得更有礼貌了。”刘汉庭说,在日常教学中,他不只是教学员舞狮技术,还告诉他们醒狮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让他们真正热爱醒狮文化艺术。

如今,刘汉庭指导的醒狮表演在不断进步,融入了高桩等颇具观赏性的元素,最高的桩有2.5米,跨度最大达1.8米,难度大大提高,也在考验舞狮人的功夫。文化传承之路漫漫,刘汉庭的徒弟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幸运的是,陪伴他最久的徒弟也有几十年了。平时,因为训练声太大,他们也没少受到周边居民的埋怨,至今,训练基地已经搬迁了3次。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变的是,刘汉庭想要将南狮精神传给青年一代的初心。如今,刘汉庭依然守着这个训练基地,他经常走进这里,研究并提升舞狮技术。或许,勇毅坚韧、满腔热血、持之以恒就是舞狮人追求的精神。

原标题:佛山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汉庭醉心钻研醒狮文化

重情义讲礼仪传承南狮精神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卢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