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佛山+清华”共建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2019-12-27 09:01:38来源:佛山在线

佛山日报讯 记者倪玉洁通讯员郭劲苗报道:昨日,第三届“清华专家佛山行”活动举行,5场别开生面的项目路演活动同步在季华实验室、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新明珠陶瓷集团等佛山高端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内拉开序幕。30多位清华专家带着产业化项目,深入企业对接合作,吸引80多家行业企业参与。

此次带着合作意向前来的专家,涵盖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自动化系、电子系、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以及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微电子所、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未来实验室等多个院系和研究机构。

在新明珠陶瓷集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乐恢榕重点向佛山企业家介绍了未来实验室几大发展方向,包括人机交互、未来人居环境、新型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方面。“这次我们带来了轻量化复合材料、除甲醛的建筑材料、陶瓷快速烧结技术等项目,希望能与佛山产业结合起来。”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袁毅凯介绍,作为活动分会场之一,公司提前准备了遇到的难题请专家“会诊”,也希望与专家们达成合作,为企业研发光通讯、半导体等储备技术提供支持。

探索市校合作新模式,助力佛山产业腾飞

“佛山+清华”共建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昨日上午9时,位于佛山承业大厦的季华实验室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带队的7名该校专家,带着生物医学仪器等方向的项目来“找婆家”。另外4个清华专家团队,也以同样的形式分别走进国星光电、新明珠陶瓷集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和清极能源4家佛山企业和机构进行路演。这是第三届“清华专家佛山行”活动对佛山与清华大学市校合作的再次创新。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深入推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协同各方力量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使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科技创新亦是如此,创新资源的抢夺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校内首个校地合作研究院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成立,成为推动清华创新资源走出去、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来的利器,引领市校合作驶入快车道。

科技成果高度关联佛山产业

制造业是佛山的立市之基,也是佛山的重要优势和突出特点。当前,佛山正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家居、汽车及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这对佛山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是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凤凰涅槃的重要动力。

昨日下午,清华大学专家走进隆深机器人参观考察。/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此次清华专家带来的项目,与佛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深度吻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和明带来了基于云端的工业机器人集成控制系统,该系统在人和机器人物理系统之间增加了信息系统,通过云端的虚拟仿真系统来控制机器人物理系统,提升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自主学习功能、精确控制能力,以适应未来柔性化定制生产对机器人的要求,也可为进一步开发工业机器人云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基础。

佛山在优化存量的同时,也在培育新兴产业优质增量。清华大学微电子所长聘教授王晓红带来的分布式智慧能源关键技术研发与中试项目,正是一个未来技术方向。该项目通过研发低频滤波功能超级电容芯片、片上能量储存与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等,实现能源系统的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稳定性,实现光伏企业降本增效。

“这虽然是我第一次来佛山,但是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我发现佛山是一片新的天地,未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王晓红介绍,其学生创立的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希望这个技术能在佛山落地生根,未来走到资本市场。”

清华大学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何向明则带着一个宏大的目标来到佛山,他希望将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国产化,并在佛山落地转化。何向明介绍,团队已开发出连续管道微波Pt/C量产工艺,建成了超声雾化膜电极制备与关键材料部件测试平台,基于高性能、量产化催化剂及膜电极等关键材料的燃料电池制备技术成果,正在上海公交车燃料电池系统应用。

佛山企业现场诚邀专家会诊

落花有意,流水也有情。作为本次“清华专家佛山行”的另一主角,佛山企业家表现出来的热情,为这次对接带来了一丝“浪漫”气息,“联姻”已初见苗头。

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伟说,自企业成立以来,产业化推进较为顺利,但在基础研究上稍显不足,尤其是在催化剂、膜电极等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上,还需进一步提升。钱伟透露,何向明教授带来的项目成果让他格外惊喜,会后双方也进行了更深入的对接。

“专家们很了解企业的需求,好几个项目的研发都正中企业目前发展的痛点。”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星介绍,研究院研发的重要方向与清华专家们的研发方向契合度高。基于云端的工业机器人集成控制系统、软性线焊接技术、机器人端边云架构和设计等都让周星很感兴趣。他表示,希望双方能有合作机会,助力佛山市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季华实验室科研管理处处长郭汝海也表示,季华实验室已成立6个研究部室,正在推进芯片制造设备核心部件研发及制造、乏燃料干法贮存用高性能中子吸收材料研制、SiC新型期间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期待能和清华大学科研团队产生合作共振。

广东精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掌文更是有备而来,特地带着问题前来向清华大学专家请教。他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牙科器械研发生产,近年公司生产的牙钻正在经历从气动向电动技术迭代,而在电动牙钻走向量产的过程中,核心零部件的耐磨度以及相关检测评价指标成为卡脖子问题。

清华大学专家参观华数机器人的生产车间。/佛山日报记者高慧超摄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刘大猛的主要研究方向正是高端制造装备的减摩、耐磨和复合光谱感知和在线检测。路演一结束,贺掌文便和刘大猛到旁边的会议室进一步沟通。刘大猛表示,清华大学在做耐磨评价这方面比较擅长,回头可以发一些零部件尝试做评价看能否满足需求。双方你来我往,交谈甚欢。

“以前企业做产品不系统,高校的技术研发更加系统全面,如果能够搭上清华大学的科研快车,对企业发展来说很有帮助。”贺掌文说。

未来实验室瞄准佛山寻找研发方向

除了有专业细分领域的专家,代表着清华大学多层次、大跨度交叉研究的未来实验室,也派出了一队人马来到佛山,以期在这个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寻找一些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项目作为未来研究方向。

“与二三十年前相比,佛山的变化真的是天翻地覆啊!产业结构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乐恢榕回忆道,1991年,他曾带学生来佛山实习,今年10月份自己入职实验室后,11月就首先来佛山进行调研,“佛山的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有分量的,而材料和制造又是我们的特长。”

一个汇聚不同学科优秀人才的未来实验室,遇上一个产业结构多元的制造业大市,自然让乐恢榕感到惊喜。他透露,实验室目前既有人机交互、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主要研究方向,也在寻求与产业的结合,因此也腾出了一些空间给产业化的高技术研究方向,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希望能促成未来实验室和佛山的合作”。

在交流中,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高级工程师赵玉珍带来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与现有电场烧结路线截然不同功能陶瓷的强电场超快烧结技术,可实现陶瓷烧结能耗的大幅减少,形成新的陶瓷烧结工艺和设备,有望成为引领节能减排、先进制造和新材料制备领域的技术热点。

“我们建筑陶瓷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提倡的节能环保。同时,陶瓷行业要创新,也要往功能化方向发展。”新明珠陶瓷集团陶瓷材料研发总工程师陈然说,“清华专家带来的项目具有相当高的研发水平,有些甚至是世界顶级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共同探讨怎么能与企业结合,通过技术与产品的结合,最终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企业家则需要给予研发更多的包容。”

“佛山+清华”将市校合作推向纵深

当日下午,清华专家们还分头走进更多安德里茨、隆深机器人等佛山企业,以期形成进一步的合作。正如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袁毅凯所言,让专家深入企业对接具体项目,并且一次还来这么多专家,不仅接地气,也很难得。

其实,这只是佛山与清华大学创新市校合作模式的一个缩影。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方式,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的有效途径。佛山也极为重视与大院大所的合作,今年初更是发布了《佛山市推进大院大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细化目标、落实举措。

佛山与清华大学自2001年开始合作至今,探索出了一条颇有特色的市校合作模式。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梁达明负责推进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他介绍,今年市科技局先后组织了12批次清华专家教授来调研,对接企业69家,对接专家74人次,对接项目49个。

清华大学专家参观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展厅。/佛山日报记者高慧超摄

双方合作硕果累累。今年,佛山科顺防水与清华大学化工系杨万泰院士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清华环境学院、美术学院、航天航空学院、微电子所、宇航中心等9个院系也与佛山企业签订了合作合同。

梁达明认为,佛山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实现了四个创新,即载体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和形式创新。

2018年,双方成立清华大学校内首个校地合作研究院——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这是载体创新;该研究院服务清华大学一流学科发展的同时,成为佛山先进制造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育成基地,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这是模式创新;设立“清华-佛山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前沿技术、良好产业前景的科研项目,这是政策创新;举办“佛山企业走进清华”与“清华专家走进佛山”等系列活动,建立起强关联关系,通过大型专题论坛产生多方共鸣、小型座谈沙龙突出重点,这是形式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点从数量转移到质量,制造业将迎来转型机遇期和发展高峰期。”梁达明说,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和资源在全国高校中优势明显,双方合作,能帮助佛山解决制造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加快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布局,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做出佛山的贡献。

专家观点

合作培养人才共享湾区机遇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要建设人才高地。昨日活动中,不少清华大学专家在接受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人才在推动市校合作、助力佛山产业腾飞中的重要性。

“产业化人才准备队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清华大学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何向明认为,随着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将越来越复杂,简单的校企合作很难长久解决企业缺技术之痛,只有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何向明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方向。他表示,希望设立一个创业创新基金,招收和培养博士等高端人才,经过几年的产业化教学后再让其来佛山创业或加入佛企研发团队。他透露,目前已经有投资人同意投资2000万元,希望政府能给予支持。

“我觉得我们需要确定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甚至让一批清华大学的老师在佛山开展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清华大学微电子所长聘教授王晓红强调了人才和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性。这种稳定的合作,能够为佛山留住清华大学的教师和博士等提供契机。她建议,佛山可以探讨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流动博士后工作站,让清华的人才资源能够柔性地与佛山企业和产业合作。

作为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欧阳证则从项目合作成效的角度建议,研究院可对佛山产业做一次系统性的调研,梳理企业、产业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需求和期待。通过系统的产业梳理,凝聚学校、企业、政府的合作共识,合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原标题:第三届“清华专家佛山行”活动举行

30多名清华专家深入佛企对接合作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倪玉洁、高慧超、吕嘉怡 通讯员郭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