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的、红的、紫的、黄的……周末,从三水区芦苞镇龙坡公园沿芦苞大道往独树岗村委会方向,芦苞涌畔的百亩花海,成了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除了满目花海,有着700多年历史底蕴的独树岗村也吸引游客慕名而来。古屋错落、老庙静穆、花树相间,独树岗村的特有景致,无一不被摄入镜头中。
近年来,借助古村活化、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东风,独树岗迎来了蝶变新生。在探索文旅结合发展模式过程中,独树岗激活自身的“孝善因子”,依托洪圣庙诞、重阳千叟宴等节庆活动引领敬老爱老文明风尚,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善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文化事业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使得独树岗村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独树岗村下辖的长岐古村。/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百年古村变身旅游打卡点
漫步芦苞涌畔,观赏百亩连片各色花朵;乘坐复古游船游览芦苞涌,一河两岸美如画;穿行于古村巷道间,百年民居淡雅朴素、错落有致。刚过去的周末,家住南海的张女士一家五口来了一场芦苞之旅,美景尽收眼底。
“没想到家附近就有这么好的旅游休闲去处。”第一次到芦苞,芦苞涌两岸的乡村胜景给张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芦苞涌是芦苞人的母亲河,也是古代通往广州的水路通道。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岭南为官时,多次经过芦苞涌,并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芦苞涌及两岸也被称为“万里古道”。
去年以来,芦苞镇委、镇政府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三片一带”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芦苞涌作为纽带,将长岐片区、独树岗片区、古墟镇片区串珠成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过去一年,芦苞涌面貌一新,芦苞涌沿岸建设生态公园、设置古渡口码头,探索开展芦苞涌水上游船项目,挖掘芦苞千年水上驿道文化,打造市民本地游、周边游的好去处。
“生活水平好了,村容村貌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好了。”这两年的独树岗村,甚至让74岁的村民蔡镜华感到有些“陌生”:村中的卫生死角、旧式厕所焕然一新,修建、提升了洪圣广场、秀清公园、卢氏大宗祠广场、文笔山公园,建成了万里亭、古渡头,芦苞涌两岸种满了花草……
村中这些看得见的改变,村民们感同身受。这几年,不少从前离开独树岗村外出发展的村民纷纷回流,返乡盖房子自住,享受乡村的慢时光。
孝善文化成了地方名片
独树岗村始建于元朝至大末年,建村已有700多年历史。据载,早在独树岗村开村之初,该村蔡氏始祖蔡秀清就因为好打抱不平、仗义疏财而奠定孝善之风的根基。
现时,独树岗村更是涌现出大批孝善人物。多年悉心照顾瘫痪双亲的床前孝子蔡广权、与五叔一家居祖屋50多年和睦相处的蔡治定、热心于家乡建设的侨胞蔡浩生……去年,六旬的蔡结容还因经营诚信早餐档28年无人收银从未“走单”,登上“中国好人榜”。
无论是旧时的蔡秀清,还是今日的蔡结容,独树岗村的村民始终恪守孝善祖训,齐心协力树起孝善模范,汇成暖意盈盈的孝善之风。
孝善基因之所以能世代相传,独树岗村有其方法论——充分依托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持续推进洪圣诞、千叟宴等品牌节庆活动,深入挖掘孝善典型,践行孝善新风。20世纪末起,独树岗又重开重阳敬老活动之村俗。每逢重阳节,便在村中的大宗祠举办千叟宴,款待长者,小辈、学生齐向老人表达敬意。独树岗村还成立同乐慈善会,一家有难,全村支援,先后为患重大疾病而致经济拮据的村民举行募捐活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让我们深受鼓舞。”独树岗村党委书记蔡达初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独树岗村将打好历史文化生态牌,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文化双振兴,进一步展现百年古村新魅力。
其中,独树岗村下辖的长岐古村将引入社会资本,把乡村闲置民居打造成精品民宿,助力村集体经济增长,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原标题丨百年古村焕发新生机 三水芦苞独树岗村推动产业、文化双振兴,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何艳纯 通讯员罗骥
编辑丨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