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纪书汉:难忘炮火洗礼 英雄一生无悔

2020-12-09 18:21:43来源:佛山在线

70年前的今天,21岁的纪书汉已经是5年军龄的“老兵”。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辽宁鞍山到朝鲜战场,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炮火的洗礼。

“16岁参军入伍,21岁为了‘家国梦’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我是抱着也许再不能回祖国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还有机会回来。”近日,佛山日报记者寻访到曾亲历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市老干所离休干部纪书汉。70年过去了,年过九旬的老战士对那些场景仍记忆犹新,最喜欢的一首歌曲依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一把炒面一把雪”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当我踏上朝鲜的那一刻,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美军的飞机轮番轰炸,军事力量相当悬殊。但是,一切困难都抵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提起当年出国作战,纪书汉语重心长地说,现在老了,晚上睡觉还时常梦到当年一起在朝鲜战场的那一张张一往无前的英雄面孔。

纪书汉翻看回忆录。

讲起入朝第一夜,纪书汉言语忽然变得激昂起来。他清晰记得,进入朝鲜境内,美国飞机时而低空盘旋侦察、时而投弹,炮弹声、轰炸声一直在响。一群朝鲜老人和小孩担心引起敌军注意,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却整齐有序地排列站着,表达他们对志愿军的欢迎与敬意。其中一位老人拿着一张破布,上面抄写着几句汉语:“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打倒美国鬼子!”目睹这一情景,纪书汉暗暗发誓,一定要一战必胜。

抗美援朝到底有多艰难?回首往事,纪书汉不禁感叹:凡是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谁能忘记那“一把炒面一把雪”呢?

事实上,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炒面”,并非南方人认为的小吃摊上的炒面条。炒面是指上世纪在中国北方乡村普遍的一种炒制面粉。制作方法是将小麦面、黄豆面或者高粱面,单独或者混合在一起炒熟,俗称“炒面”。

纪书汉的立功证书。

据了解,入朝不久,敌军肆无忌惮、疯狂地轰炸我军的运输线、医院驻地及后勤阵地,粮食供应成为一大难题。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避免引起敌军注意,白天躲飞机不敢生火做饭,在经过惨烈的战斗后,常常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在人生地疏、条件艰苦的异国战场,志愿军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只能够吃可以长时间保存的炒制面粉。

于是,这种口味极差、难以下咽,吃到肚子里甚至会冒酸水的炒面,迅速成为战场上的野战食品。“当饥肠辘辘、口渴难忍,又没有东西可吃的时候,那炒面和雪球简直是美味佳肴了。”纪书汉笑道,吃炒面是有讲究的,先把积雪攥成一个拳头大小的雪球,然后吃一口雪团,等口腔湿润,再把炒面放进嘴巴,这样就不干巴难咽了。“如果没有炒面,那段时间战士们的粮食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如今,每当纪书汉坐在餐桌旁,面对丰盛饭菜时,常会想起70年前在抗美援朝前线那“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日子。

在枪林弹雨中送信传令

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遏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

在这场战役中,一日傍晚,纪书汉突然收到紧急任务,送信到二营。敌军正进行大调动,二营全体战士必须迅速撤出阵地。“这是一次必须要坚决完成的任务。”纪书汉说,因为这封信关乎到二营全体志愿军的安危。

然而,二营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他也不清楚,只知道要沿着公路向南走。

纪书汉的军功章。

在突然接到执行任务的那一刻起,纪书汉的神经便高度紧张起来,迅速更衣换鞋,藏好信件,拿上手电,立即出发,生怕耽误了传递军情。为避免信件在路上弄丢,纪书汉把信件藏在衣服口袋里,一直用手严严实实地捂着。

“如果遇到敌军躲不开,我就要把信吞了。”趁着夜色出发,纪书汉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一直向南前进,并做了视死如归的心理准备。

一路上,敌军飞机在上空盘旋投弹,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血腥味。战死军人和朝鲜群众的残骸、密布在山洞周边的弹坑、夷为平地的村庄随处可见,纪书汉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常。提到此处,他不禁红了眼眶。“那一刻心里难受,而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这样的死伤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尽管如此,他依然时刻保持警惕。由于道路崎岖,加上很有可能会碰上敌人,每行至一个沟口,纪书汉不敢冒然前进,一有动静就趴在地上,耳贴地面辨声,随时做好准备埋伏、隐蔽。

经过反反复复的侦察、前进,果敢机灵的纪书汉终于在枪林弹雨中把信件安全送达目的地。“好!好!好!你成功完成任务!”接过信件,二营教导员急忙拆开,并连发出三声“好”,表达对纪书汉的衷心感谢。

如今,纪书汉还保留军人风范,把屋子收拾得整洁干净。

在纪书汉看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晚年撰写自传讲述“英雄无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纪书汉,退伍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一直过着朴素生活,从不张扬自己的过往,多数同事及街坊邻居并不知道他们的身边有一位英雄,更不了解他九死一生的军旅生活。

1989年光荣离休后,纪书汉一心撰写回忆录,把一生的参战经历写成书稿——《我这个战争幸存的人》。

翻开这本回忆录,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最可爱的人”的鲜活面孔,响起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保家卫国,很幸运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现在想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纪书汉说,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现在的美好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为和平付出鲜血的战士们。此书永远铭记那些长眠在战场上的战友,以及那段撼人心魄的峥嵘岁月。

离休后,纪书汉把一生的参战经历写成书稿——《我这个战争幸存的人》。

在书稿首页,纪书汉写下这样一段话:“一辈子,念书了、当农民了、又当兵了,还当了工人,不能忘记党和祖国的栽培,要成为一个能为人民做一点点事的人。”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战争幸存的人,晚年又过着幸福生活,首先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祖国。

如今,步入耄耋之年的纪书汉,住在一幢20多年前建的住宅楼里。房子历经风雨,已显陈旧;屋内面积不大,陈设老旧,没有时尚的家具,但整洁清爽,显现着曾经历大风大浪的主人晚年生活的豁达与淡定。

人物介绍

纪书汉

1929年10月出生,辽宁盖州人,中共党员。194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在鞍山战斗中火烧国民党三青团办公楼立二小功。北京解放后,随部队解放河南安阳、洛阳,后到达湖北孝感,最后入川与二野会师,走了半个中国。在抗美援朝突破三八线战斗转运伤员立三小功一次。1954年因工作表现突出立三等功一次。1960年转业,先后在国营黄埔造船厂、广东省经济委员会、广东省第一机械工业局、国营岭南工具厂、国营南方机械修配厂工作。1989年从国营星光工模具厂书记岗位离休。

身体力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记者:对青年人有何寄语?

纪书汉:强国梦是一代代人共同筑成的,希望年轻人能把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结合。

记者:您怎么理解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弘扬?

纪书汉:我希望抗美援朝精神能永远薪火相传。尽管70年过去,抗美援朝精神没有过时,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放在今日同样适用,它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我愿意身体力行为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作出贡献。

扫一扫观看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纪书汉的视频专访。

原标题: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纪书汉:

难忘炮火洗礼英雄一生无悔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郑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