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凉山州越西县洛木村贫困户住进“佛山楼” 享受“学区房”

2020-10-15 15:41:50来源:佛山在线

刚刚过去的暑假,凉山州越西县洛木村贫困户瓦七果各莫的两个孩子,第一次没有在深山里守着田地帮妈妈干农活,而是像城里孩子一样,在社区的花园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去月11月,瓦七果各莫一家从山上的土坯房搬到了县城里的城北感恩社区,住进100平方米、3室1厅的新房,她把一副“精准帮扶摘穷帽,沐浴党恩住新房”的对联贴在了家门上。

城北感恩社区是越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5栋住宅楼、60个单元里居住着1421户、6660人,全都是从周边17个乡镇38个村搬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异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越西县工作小组出资为社区建设两栋住宅楼,并参与援建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户在城里定居、定心、定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搬离穷山

贫困户住进“佛山楼”

离县城近,是外人初到城北感恩社区的第一印象。从越西县城出发,开车5分钟就到了小区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快乐玩耍的孩子、苍翠惹眼的绿化……离小区入口不远,两栋楼上“洛木新村佛山楼”几个大字十分醒目。这两栋楼由佛山投入1196.4万元资金援建,易地安置了竹阿觉镇洛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665人。

瓦七果各莫家就在佛山楼的16座101单元。敲开她家大门,只见屋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佛山出资购买的茶几、衣柜等家具把家里装点得舒适又温馨。

在城北感恩社区,由佛山投资援建的“洛木新村佛山楼”。

在瓦七果各莫的记忆中,“去城里住”是自己以前能想象到的最“高大上”的生活。以前,她一家四口住在60多公里外、海拔2800米的山区,家里只有一间土坯房、两亩薄田地。丈夫早早就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但一年在外务工的时间只有五六个月——不管走多远,深山里的家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牢牢拴着他。

去年,瓦七果各莫一家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城北感恩社区,迈出了几辈人都未能完成的一大步。现在,丈夫可以全年在家附近务工,收入比以前增加一倍;两个孩子在家门口的幼儿园、小学读书。“孩子们都说,这里学校的老师教得好!”瓦七果各莫说。

与瓦七果各莫家类似,从“山里人”变为“城里人”是城北感恩社区居民的共同点。他们以前都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高海拔山区,生存环境恶劣,苦日子年复一年。

只有挪出穷窝,才能斩断穷根。

搬去哪,怎么搬?2018年,转机来了,越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城北集中安置小区开工建设,用地面积约253亩。去年10月,小区落成,以“规模大、环境好、配套佳”远近闻名,贫困户陆续从山窝搬进新家。

“周围都是老邻居,一点都不觉得陌生和寂寞。”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瓦七果各莫计划以后在小区农贸市场租个铺位卖菜,“可以守好家,照顾好我的娃,还能挣着钱!”

配套完善

安置房变身“学区房”

今年53岁的洛木村原村党支部书记沙马拉冲,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心里一直有个遗憾:由于家里穷、住得偏,自己的几个孩子没能接受很好的教育。他希望这种情况别再出现在孙辈们身上。

让沙马拉冲欣慰的是,搬进城北感恩社区后,自己的这个愿望很快成真了。“住在这里,什么都方便,买菜方便,看病方便,特别是娃娃读书最方便!”他乐呵呵地说,“以前娃娃们上学得走1个多小时山路,现在学校就在家门口,走路2分钟就到。”

在城北感恩社区,孩子们在嬉闹玩耍,小区里处处洋溢着热闹幸福的气息。

沙马拉冲的孙子孙女们读书的学校,正是小区配套建设的文星小学。走进校园,民族化、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小区还高标准建有2所幼儿园,目前针对社区适龄儿童实行全员免费入学。在小区2公里范围内,有西城中学、越西二中、越西中学等3所初高中,能100%满足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

同时,佛山也在尽力帮助当地学校提升教学水平。本学期,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已派出两名教师前往越西中学支教,文星小学也将与佛山学校开展教师互动交流。“孩子能上好学,是搬迁户最看重的事。”城北感恩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罗保才说,“背着洋芋翻山越岭去读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每天放学后,小区里许多留守儿童,都会到设在城北感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做作业。除了各类学习课室,小区里还集聚着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在家门口可以直接办理民政、卫计、社保、补贴申请等事项,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安居乐业

搬迁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下午太阳落山后,正是城北感恩社区最热闹的时候。房前屋后孩子们追逐嬉闹,篮球场上青年们挥洒汗水,文化长廊边老人们休闲纳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人们陆续走出家门,结伴遛弯拉家常。

“今天到工地上背沙挣了150元,比以前在山上种地多得多!”“这周我轮班扫地,下周有活记得喊我一起去。”16座楼下,阿尔阿机莫和邻居好友商量着如何增加收入贴补家用,时不时传出嬉笑声。

“搬下来后虽然不再种地、喂猪喂鸡,但这里紧挨县城,挣钱的机会多。”阿尔阿机莫说,丈夫学做泥水工,在县城的工地上打工,月均收入3000元;公公是16座的楼长,参与社区管理,每月工资800元;自己是小区保洁员,每月工资500元,闲时还可以在附近务工挣点外快,一家人生活过得挺滋润。

阿尔阿机莫正在小区打扫卫生。她担任的小区保洁员,是佛山提供资金开发的公益性岗位。

保洁员和楼长,都是社区里的公益性岗位。这样的岗位共有300多个,全部由佛山提供资金,每个岗位每人每月收入500元到800元不等。同时,越西县还使用易地扶贫搬迁结存资金为社区居民以人均5000元入股佛山帮扶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来自大山深处的村民‘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越西县工作小组组长李耀茂表示,“人人有事做,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这样的脱贫才经得起时间检验。”

目前,围绕小区的各种配套项目仍在完善中,包括农副产品扶贫交易中心、扶贫综合商业开发区以及佛山参与援建的特色手工业扶贫车间等,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

乔迁新居后,贫困户们迈向幸福新生活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记者手记

易地扶贫搬迁 安居更要乐业

乘车行驶在越西坝子蜿蜒的公路上,随处可见整齐划一、集中连片的靓丽新居,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从贫困村民到城镇居民,从缺教少医到全面配套,搬迁户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就成了摆脱贫困的最有效途径。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多套。“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和配套设施扫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全部入住。

扶贫搬迁绝不是简单地帮贫困户“挪个窝”,绝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搬得出”更要“稳得住”。因此,搬迁之后,关键是要做好后续工作,通过产业扶持、增加就业等措施,帮助搬迁户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设置公益岗位、援建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越西县工作小组在城北感恩社区的一系列做法,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把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做到了贫困户心坎上,真正让他们搬出了幸福、搬出了自信、搬出了尊严、搬出了小康。

扫一扫了解更多脱贫攻坚故事。

原标题:佛山参与援建越西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助贫困户安居乐业

住进“佛山楼”享受“学区房”

来源|佛山日报

策划统筹|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吴礼晖、曾庆斌

文|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王骏、路帅、陈宁静

图|佛山传媒集团融合报道组记者王伟楠、林俊鹏、汤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