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9年佛山以10751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全国第17个GDP过万亿城市,标志着佛山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起点。与此同时,佛山城市的发展模式也面临新的课题。站在新起点上,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佛山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乃华认为,佛山即将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时代改革开放重大平台,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构建创新型社会形态,在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专家简介
顾乃华: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暨南大学佛山宏观经济研究智库主任,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纵向项目10多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50多项,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CSSCI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1、面向后工业化佛山需完成两个转变
随着后工业化阶段到来,要素资源环境约束、规模扩张效益递减等倒逼机制将越来越严厉。这要求佛山调整城市发展战略,从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定位谋划佛山未来经济发展战略框架,闯出一条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时代制造业名城转型发展的新路。
《理论周刊》:一个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关键整数关口后,往往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该如何理解佛山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
顾乃华: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关口,是一个重要的数字门槛和心理门槛,客观上也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意味着它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到达一个全新境界,发展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界定和发展环境的指标,除经济总量外,人均GDP是更重要的指标。按照2000年不变价计算,2019年佛山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以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衡量,当前佛山刚好踩在高收入门槛上;按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的分组,则刚达到发达经济体初级阶段,即将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波特的经济发展波段理论衡量,佛山即将进入知识与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综合而言,佛山正步入发达经济体初级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
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顶层部署,当前佛山面向2035年推进后工业化,可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2025年)。这一时期是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推进,佛山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迎来重大机遇。二是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冲刺阶段(2026~2035年)。这一阶段佛山需完成“两个转变”,第一个是要从以第一次现代化(即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深刻转变)为主,转变到以第二次现代化(即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深刻转变)为主。第二个是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到以提升生活质量为发展主题。
《理论周刊》:面对后工业化发展任务,目前佛山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顾乃华:展望未来,随着后工业化阶段来临,叠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佛同城和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加速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落地佛山等大背景,佛山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佛山也正遭遇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产业高级化任重道远;对土地、资本等初级要素的依赖依然较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未达到“创新型区域”标线;新发展理念仍体现不足,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等。佛山在新起点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正视并破解这些问题。
可以预见,随着后工业化阶段到来,要素资源环境约束、规模扩张效益递减等倒逼机制将越来越严厉。这要求佛山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借鉴国际大都市和其他城市发展经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从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定位谋划佛山未来经济发展战略框架,闯出一条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时代制造业名城转型发展的新路。
2、制造业升级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巨大的内需市场能够支撑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新标准的形成。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培育佛山参与国内、国际竞合的新优势。
《理论周刊》: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许多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后,便会出现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徘徊而难以进入高收入行列的现象。目前佛山正好来到中等收入与高收入的临界点上,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顾乃华: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判断标准,一是高科技产业在全世界领先,二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高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即将步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佛山,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需要在整体战略层面进行谋划和设计,也需要在具体行动上把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创新活力叠加起来,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依靠改革创新打造经济升级版。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未来,佛山经济增长将从原来依赖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型经济占整个经济比重会越来越大。由于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和知识比重更高,产业发展将从资本、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智慧经济”将全面替代“汗水经济”。
改革是发展的活力之源。佛山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提出更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需求。一要增强改革定力,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开创佛山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一招,以此不断厚植佛山体制机制新优势。二要敢为天下先,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无畏精神。佛山政府和人民历来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品质,许多首创制度成为全国典范,成就了佛山发展的辉煌,未来应延续这种精神和魄力。
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发展的新契机。巨大的内需市场能够支撑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新标准的形成。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培育佛山参与国内、国际竞合的新优势。推动新一轮更大规模、更深程度的开放,以及新一轮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解决制约佛山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支持企业沿“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对外投资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逐步实现由点到面、由单个现象到集群效应的转变。
制造业升级是发展的战略要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也是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从主要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看,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制造业会经历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这时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最终都顺利进入了高收入的行列。从产业角度观察,佛山发展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产业仍处中低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佛山要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努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构建具有自我提升能力的创新型社会
尤其是在西方大国试图通过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脱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必由之路。
《理论周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佛山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深度转型,急需通过调整城市发展战略推动更高质量发展。您认为当前佛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顾乃华:核心任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培育若干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立“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在西方大国试图通过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脱钩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必由之路。
佛山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要做好四篇文章:一是“存量变革”文章。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定力,推动优质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举措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坚持培强做精现有实体经济支柱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转型发展,鼓励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二是“增量崛起”文章。坚持把主导产业多元化和新兴产业招商选资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突破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重点载体,形成点-链-片联动发展格局。
三是“产业融合”文章。围绕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实体经济发展格局,着眼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服务业方面的短板,以及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环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制造+服务”“制造+技术”“制造业总部经济”等模式,推动支柱型制造业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是“创新驱动”文章。以产业转移、技术改造、品牌打造等方式,助推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以“技术+人才+市场+品牌+资本”要素组合创新,促进高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以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兴业态等方式,促进服务业由低端传统型向都市化、高端化、区域一体化方向转型。
《理论周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构建创新型经济形态,目前佛山创新驱动的难点在哪?如何破解?
顾乃华:创新驱动型经济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和核心驱动力,但创新型经济不是孤立的经济,它需要根植于一个具有舒适社区环境、强大社会包容性和联合治理机制共同支撑和协同发展的,具有自我提升能力的创新型社会形态之中。舒适的社区环境是指人文、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这是吸引和保留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是孕育创新的重要载体。社会融合是一种共生共赢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共同的目标下,不同利益相关者、不同机构之间实现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这是促进创新产生的重要社会元素。联合治理机制是指通过不同层次主体的联合实现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整合,这是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目前,佛山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难点和关键点,在于形成具有自我提升能力的创新型社会形态。
为此,佛山要发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时代改革开放重大平台的优势,以省、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争取实施先行先试政策,谋求在拓宽投融资渠道、用地保障机制、园区运行机制、优化行政审批体制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各级政府在创新型社会形态的建设中除了要聚集创新资源和完善创新服务,还需要更积极的引领和参与,一是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先导性创新行为,成为创新经济的发动者;二是改进制度和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创新,比如补贴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保护创新价值等;三是开展广泛的联动与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量,扩大创新范围与空间,增强佛山创新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原标题丨暨大“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佛山宏观经济研究智库主任顾乃华:后工业化阶段佛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把握“双循环”契机做好四篇文章
来源丨佛山日报
记者丨叶小青
编辑丨钟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