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村里房屋破旧危险,村道坑洼破烂,猪栏、柴屋、臭水塘混杂,村容村貌脏乱差,干部群众联系不紧密……如今,走在开阔笔直的村道上,沿路有着错落有致的民居、风景秀丽的公园以及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堂等,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干部备受信任。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的变化令人惊叹,是佛山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小洞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抓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如今的小洞村村容村貌大变样,越来越美。/佛山日报记者周龙凤摄
多元共治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说起小洞村的变化,离不开小洞村党委书记陈敬培的发展新思路。他到小洞村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边落实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明确各自然村委的分工,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一边对各党支部开展年轻化改造,支持鼓励一批中青年党员成为新的村干部。
工作中,小洞村党委发挥党员作用,形成了“党委统领、支部主抓、部门联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不断推动乡村治理多元共治。
在自治实践中,小洞下辖的6个自然村均成立村规民约监督理事会、理财小组等组织。去年,以新村为试点,小洞成立由党员、乡贤、村民组成的乡村振兴促进会,参与村务决策、民主议事、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
今年4月,新村有块4.2亩的闲置地,经乡村振兴促进会开展走访、劝说等工作,将该地回收,随后放在更合镇资产交易平台进行投标,拍出了租金每年47500元/亩的价格,这意味着新村每年可增加分红约20万元。
经乡村振兴促进会努力,新村不少闲置土地被盘活,带来了新产业和新收益。试点一年多,新村股份社年收益首次突破百万元,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涨起来了。今年,乡村振兴促进会的经验被推广到小洞的其他自然村。
自治的开展,需要法治和德治的配合。小洞同步加强法治、德治建设,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三治融合”治理新模式,确保社会治理关系更加协调、秩序更加规范、风尚更加文明。
平安升级
让村民充满安全感
梁先生的电动车在商贸城市场附近丢失,通过村委会平台翻看视频,很快发现电动车并找回;两名少年离家出走,警方翻看村里的视频,成功找回孩子;陈女士把车停在路边,车身被碰撞,村委会介入调解,妥善化解赔偿纠纷……一起起事件的成功化解,让村民充满安全感和获得感。这得益于小洞村的平安乡村创建。今年5月,小洞村获评更合镇首批“平安村居示范点”和“平安村居建设单位”。
陈敬培介绍,小洞村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不仅建成“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办公室”,探索实施了扫黑除恶“六强化六提升”机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四着力”机制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还持续强化农村群防群治水平,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小洞现有巡防队员6人,其中每个村按照不少于1人配备,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切实提升村民安全感;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辖区投入30余万元,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3个,基本实现“无死角”。全面完成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有效防范和管控风险。
与此同时,小洞村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譬如组建村矛盾多元调处机构,并结合无职党员“就亲就近就熟”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化解,逾90%的矛盾纠纷在村一级源头化解。
除乡村振兴示范村、平安村居示范点创建,陈敬培透露,下一步,小洞村计划把党建、革命历史文化和乡村文化等内容融合起来,打造具有浓厚本土乡村韵味的红色革命线路,提升“红色小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原标题: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编辑丨周师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