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善的日常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忙碌于科学、科技教研的本职工作;下班和空余时间最喜欢带着女儿苏晓真流连城区的各个基建工地,在翻出的土中捡拾旧陶瓷碎片回去做研究;回家路上,会探望认识的孤寡老人,更多时候妻子何惠芳会一起带着煲好的汤上门加以照顾、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
是他们一家,拒绝了无数次家长、学生的答谢礼,用慎独家风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是他们一家,为创建两个校园博物馆悉数捐出家中多年藏品,推动禅城区科技教育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翼发展;
是他们一家,多年以来坚持照顾残疾、孤寡老人,用善举点亮他人人生……
永善,永远善良。苏永善用一生践行了名字中的真谛,携同家人用善举演绎丰盛人生。
“不够情面”的“慎独”家风
苏永善,是禅城区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的一名科学教研员。同时,他也是广东省劳动模范、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地球奖得主,2018年获得“中国好人”称号,并曾指导学生连续9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科技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优异的成绩和一连串荣誉,使苏永善成为很多人追随的对象。为了获得苏永善的亲自辅导,不少老师、家长登门拜访,这无形中增添了一份廉洁的“风险”。但“风险”面前,苏永善一家努力践行“慎独”家风,对于师生和家长的每次拜访或请教,苏永善总热情相待并很快专心投入辅导工作,而当家长提出吃饭或送出“礼物”时,总是被苏永善及家人婉言拒绝。因此,苏永善一家似乎显得“不够情面”。
一次,有一位“顽固”的家长为了表达对苏永善的感谢,变着招式给他的母亲送来礼物,盛情难却的老母亲还是接纳了。知道这件事后,苏永善认为“这和补课收费有何两样?”,为此无法心安。直到一次,苏老师以探病为由给那位家长送了慰问金,才了却了归还的心愿。
在单位里,苏永善依然坚持廉洁自律。为了减少学校的支出和经费压力,他常常把话“强硬”地搁在嘴边:“只要学校需要我辅导,我一定会答应。但学校一定要记住,不得备水果,不得备早餐,不外出吃饭,不得提讲课费!”苏永善的以身作则,赢得了禅城区各学校的尊重爱戴。
科技教育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延伸性活动。苏永善带着老师们长期利用节假日“加课”活动。老师们不仅要耗时耗力,还要倒贴不少交通费,这让苏永善看着很不是滋味。为了减轻老师们教育活动的支出,他想到了一个“完美”的点子:利用自己写书的稿费私设教研活动的“小金库”,为科技教育和教研活动提供适当的经费。这样一来,既厘清了“上班时间写书”的稿费不知归谁的问题,又减轻了教研活动的经费负担。
“为他人而活着”,这是苏永善日记扉页上的话。也许,正是心里时刻装着“为他人”,苏永善才树立了廉洁的榜样。
慷慨捐赠创建2所校园博物馆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苏永善与妻子何惠芳都是老师,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了什么,而在于给社会贡献了什么。因此,苏永善并不满足于在自然科学教育方面的成绩,他决心引领禅城区科技教育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双翼发展。
2009年,他决心结合佛山历史文化特点,给学校办一个名符其实的学习型博物馆,并就此毅然踏上了艰辛、愉快而充满挑战的创馆之路。
创建博物馆,谈何容易!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苏永善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无数个日夜里,他坚持采集古陶瓷碎片教学标本。为了获得“免费”的藏品,苏永善时常在工作后、周末等空余时间,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到基建工地余泥中采集标本。
苏永善一家合照。/受访者供图
“从幼儿园起,每当我说要出门采标本,女儿都会抢着要跟我去。”苏永善说,在捡拾过程中,他总是耐心地教导女儿如何辨别各个朝代的陶瓷碎片。收获满满回家后,苏晓真也学着爸爸一起为碎片分类、冲洗,经常弄得满身是汗。而面对父女收拾完遗留下来的“战场”,何惠芳总是耐心地清理干净。
长此以往,苏晓真也成了一个小小的“鉴定达人”,而这,也成为苏永善一家最惬意快乐的亲子时光。
从工地采集的标本数量并不足以支撑博物馆的创建。为此,苏永善一家更做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将他们一家十几年以来从海外自费征集回来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也悉数捐出。2019年,知行古灯博物馆和知隐博物馆对外开放。其中,知隐博物馆馆藏我国历代古陶瓷(标本和整器)、琥珀等各类珍藏两万多件,并有较好的系统性和系列性。该馆在几年的开放使用中,切实带动了学校开展古文化及社会科学科研活动。
如今,两个博物馆家喻户晓,为学校创建了可供科技文化学习新载体。记者还了解到,苏永善以及知隐博物馆双双获得了“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奖”。
中国好人:携家人用善举演绎人生
超常成绩的背后,是苏永善“超乎常人”的工作生活状态。
“我家庭流淌着父母勤劳的基因,我的骨子里总是铭刻着坚忍不拔。”苏永善说,是家庭给予了他强大的支持与力量。无穷无尽的加班,他家人毫无怨言;一沓沓学习资料和研究材料,从房到厅再到走廊,家里变成“实验室”和“资料室”,妻子何惠芳总是微笑地一遍遍清扫整理。
“孝亲长辈,感恩社会”,是苏永善的严厉家训,他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和朋友。多年来,苏永善与家人坚持助人为乐,向有需要的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长达十几年时间,苏永善一家坚持照顾中风病人和一名孤寡老人。“有事情就给我打电话。”是他给他们嘱咐得最多的话。每当有空,苏永善就会上门探望他们,给他们买药,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更多时候是带着妻子何惠芳亲手煲的汤探访……这份关爱持续至两人相继病逝。
在苏永善一家人的眼里,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汶川地震那一年,单位组织捐款。那时候收入不高的苏永善捐了300元,回家后与家人说起,妻子何惠芳不经意地说了一句“我捐了1000元”。让他为家人的善良而深受感动。还有一次,妻子喊他出门买米,苏永善从菜市场走回来的路上,碰到两名孤寡老人,聊天后就把米也留了下来。“出门买米,最后回家也是两手空空。”苏永善笑道。
“良心的教育,即感恩,即公益,即善行”。苏永善说,公益事业是他们一家的第二梦想,教育与公益同行,他会携带家人毕生追求,永无止境。
原标题:苏永善家庭:践行善举教育与公益同行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周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