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新安街的三水区社会福利中心,公共休息区域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生活区内电梯、空调、医疗床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整体居住环境宜人舒适。
这一切,在2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木板床、电风扇、手扶梯……在佛山市内从事养老服务近30年的黎女士见证了无数老人从最初对养老服务的“看不上”到如今“争着来”。
从养儿防老,到机构托老,再到专业化养老,佛山人养老模式变化的背后,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改革开放浪潮下人民生活富裕后的一种体现。
目前,随着人民群众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以及市内养老服务水平逐步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正在成为每位老人触手可及的现实。
硬件设施
为老人提供舒心环境
“不仅我自己住了进来,妈妈和老公也曾一起住在养老院。”回忆起自己入住三水区社会福利中心11年来的感受时,89岁的张佩贞直说满意。
早期没空调没电梯,上下楼得缓缓挪步前行,一趟下来不仅需要数十分钟,甚至累得一身汗,这样的经历让张佩贞当时颇为苦恼。
一位曾在三水区社会福利中心内工作27年的护理人员向记者介绍,由于早期建设标准低,老人居住环境相对局促,甚至采光也略有不足,部分房间昏暗潮湿,“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愿意自费入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养老服务也逐渐从“有得住”朝“住得好”方向不断前进。
旧时祖庙街道的颐养院环境相对局促,硬件设施不足。/受访者供图
“现在一切都大变样。”三水区社会福利中心托老部副部长万丽群表示,随着近年来搬迁和持续升级改造,目前已配置了电梯和冷暖空调等,“冬暖夏凉,老人再也不用摇扇折腾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硬件服务升级到位,院内自费老人数量逐渐攀升,目前占比已达九成。
88岁老人孙慧娇告诉记者,自己早年曾入住顺德某敬老院,后因环境太吵且没有单间,短短四个月后便选择离开,几经对比后选择价格贵了一倍的善耆家园养老院。
孙慧娇直言,在踏入善耆家园养老院,看到内部花园式的居住环境以及崭新的无障碍服务设施后,便决定入住。
善耆家园养老院院长郑桂珍表示,开业两年多,入住老人实现翻倍式增长,这侧面体现了社会对于高端养老服务需求旺盛。
软性服务
医养结合让老人住得满意
老有所依,老有所“医”,除了对硬件服务水平的追求外,医养结合、心理慰藉等软服务,也成为老人选择养老机构时考虑的重点。
“我有肠胃方面慢性病,经常需要看病吃药,甚至有时还得吊针。”88岁的吴三好表示,自己早年间曾入住祖庙街道一家养老院,由于院内服务水平层次偏低,且无法实现院内医疗,因此居住感受并不满意。
2018年,在转入禅城区春晖颐养院后,吴三好直言感受到了巨大变化,“平常的小病小痛根本不用出门,医生护士直接来到房间问诊、喂药和打针,太方便了。”
新建的禅城区春晖颐养院整体居住环境明亮宽敞。/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评价并非个例。88岁的廖二女向记者介绍,自己牙口不好,对饮食方面较为挑剔,转入禅城区春晖颐养院后,这边定制化的饮食让她十分受用,“除了软糯的蒸鱼外,如果想喝炖汤,也可以让厨师帮手安排。”
廖二女表示,虽然费用上涨超过千元,但换来的舒适服务让她感到值得。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已有77家,机构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我市还将完善出台《佛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
原标题:从“看不上”到“争着来”
佛山养老伴随小康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宋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