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
虽然不能放肆出游
但粽子必不可少
吃粽子
也是过端午的仪式感
粽子的前世今生
粽子,古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对它的描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在春秋时期被作为祭祀品的角黍到了西晋时期已经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南北朝以后,端午吃粽子已很盛行。
受各地的饮食习俗与风土人情的影响,不同地方包粽子的的食材与形状也各有不同:“角棕、锥粽、菱粽、筒粽、秤粽、锤粽,又有丸子粽、四方粽、双连粽、长脚粽等”。但目前最为流行的分法还是南北咸甜之分。
在北方,多以芦苇类叶片包粽。馅料多为糯米、粘黄米、红枣等,一般以甜素馅为主。并多蘸白糖食用;在南方,则以箬([ruò]竹笋壳)叶包粽,也有用荷叶,馅料有鲜肉、咸蛋黄、莲蓉、花生、板栗等,甜咸荤素各种口味,但总体以咸口为主,如广东咸肉粽等。
买粽子需要注意什么呢?
2.网购消费需谨慎。注意选择正规的网购平台和信誉度高的网店经营者,不要因“低价”、“优惠”、“特惠”等促销广告而冲动消费。收到网购商品时要注意验货,一旦发现问题商品,注意保存消费凭证,及时联系网店客服,要求退换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粽子怎么吃?
01、粽子一定要保存好
一定要冰箱保存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肉,因此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
如果是自己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反复冰冻。
02、粽子并非人人都能吃
22日,68岁的张大爷早饭吃了俩粽子,没过多久,他突然觉得头晕、站不稳,赶紧打电话把女儿叫回家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蜜枣、红枣、豆沙等,通常人们吃的时候还要加糖,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
即便不加糖,做粽子的米面经消化后,依然会分解成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慎食。
同时,以下人群也要慎吃粽子。
胃肠道疾病患者慎吃粽子
心血管疾病患者慎吃粽子
重油、重咸或重甜馅的粽子会造成血糖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人群吃太多的话,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加重患者病情。
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患者慎吃粽子
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别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粽子,以免加重病情。
03、粽子要热透再吃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粽子粘性大,同时较为油腻,食用变凉的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04、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
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比如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
05、睡前别吃粽子
临睡前肠胃蠕动减慢,加之粽子本身黏腻不易消化,没来得及消化的粽子停留在胃里,容易引起积滞,同时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腹胀、腹痛、反酸等胃肠疾病。
06、别拿粽子当早餐
很多人喜欢早上蒸一个粽子当做早餐,但其实这是很不健康的行为。首先,粽子是糯米做的,且比较油腻,不容易消化,早餐吃粽子会影响正常消化,还可能伤害胃部健康。其次,早餐应当兼顾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和脂肪等,而粽子除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外,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基本没有,无法满足人体上午的营养需求。
原标题:一顿吃了俩粽子,昏迷了…千万不能这样吃!
来源|健康广东、东莞疾控、陕西疾控、广州日报、西安晚报、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