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是佛山市的西大门,与云浮市、肇庆市、江门市接壤。其中从更合镇沿合和大道(G359)一直西行,可以直抵云浮市新兴县。在此路线上,高明区行政区域内最后一个村民小组是迳尾村民小组,一般认为其所属的白洞村是高明区最西边的行政村。
区位偏远造就了白洞村相比其他高明乡村的一些特殊情形:村民与新兴乡村的来往更加频密,村民的乡音更具特色,而乡村的发展也亟待突破空间距离的限制,走出一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
区位
紧挨新兴县,两地来往频密
高明区更合镇白洞村委会迳尾村民小组大致位于东经112.4度和北纬22.7度交界处。国道G359从村口穿过,将高明区和新兴县连接起来。作为高明区最西边的村民小组,这里的民居依山而建,村民靠山度日,连绵不断的山林让绿色成为了这里的底色。
由于最靠西边,因此迳尾距离更合镇的合水圩镇约16公里,距离新兴县的稔村镇不过9公里。从迳尾往新兴方向只需再前进100米,就可进入新兴县的行政区域。马路上显眼的“欢迎您再次莅临佛山”告示牌成为了人为的分界线。而迳尾到新兴县皮村的距离只有不到2公里,村与村之间则是隔着一片不高的山坡。
迳尾村民小组的民房建设十分整齐,村道也相当干净整洁。
空间距离上的靠近,带来的是双方交流的更加频密。迳尾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聂炳辉今年已经年逾花甲。他告诉记者,从记事开始,迳尾与新兴,尤其是邻近的皮村的联系都相当紧密。改革开放前,各村都有着生产粮食的任务。迳尾与皮村之间的村民就互相帮助,派人支援对方的耕作。村里过年过节杀猪宰羊,也会分享给对方。“皮村当年有6个生产队,有人开玩笑说迳尾就是第7个生产队。”迳尾村村干部聂海锋这句话,道出了迳尾村与皮村紧密的联系。
时至今日,传统耕作已经式微,迳尾乃至白洞一带与新兴县的联系则以日常生活的方式延续。由于距离新兴县稔村镇更近,这里的村民不时会前往稔村镇售卖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甚至是打工养家。没有交通工具的村民,也只需先走到皮村,再从皮村乘坐新兴县的公交车前往稔村镇即可,两地交流来往十分方便频繁。
方言
发音颇具特色
迳尾所属的白洞村,由于地处高明新兴交界处,下辖10个村民小组的风土人情自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与其他高明农村的不同。
最明显的是当地人说话的口音。聂炳辉说,聂姓开村的先人是从广东恩平迁徙至更合白洞的。而如今迳尾村民所用的方言,明显残留着部分客家方言的特色。例如“我”字的发音,就与客家方言基本一致,与广府话明显不同。这种区别可以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找到不少。
从迳尾往新兴方向只需再前进100米,就可进入新兴县的行政区域。
那迳尾村民说的是客家话吗?聂炳辉认为不是。如今迳尾村民和客家人之间已经不能用客家话沟通交流了。在迁徙到高明更合数百年间,可以推断迳尾一代一代村民所说的方言已经受到居住地周边不同方言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从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音,这在语言的演进史上非常常见。
除了客家话,白洞当地多个村民小组的方言还明显受新兴方言的影响。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显而易见——人口迁徙。由于距离新兴县距离很近,现如今白洞村一带的村民,相当一部分都从新兴迁徙而来。例如白洞新村、白洞旧村两个村民小组,就有不少村民的先祖来自新兴运河、水台、天堂、簕竹多地。
人口的迁入带来的新方言在与更合当地原住民长期的交流中发生转变,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方言。其中的差异非常明显,甚至以村为单位都不能分清。例如旺田村民小组,一村之内就有不同方言。因此尽管白洞村周边是以广义上的粤方言进行语言沟通,但内里的差异着实不小。
生态
奇花异木深藏山间
方言等风土民俗出现变化,成因是人口迁徙,维持的原因则是地理阻隔。正因为受限于地理阻隔和区位偏远,白洞村委会周边保留了相当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
每年春天,旺田村、鹿田村后山上的禾雀花就会绚烂开放。禾雀花,又名白花油麻藤、花汕麻藤、雀儿花,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禾雀花在旺田能够生长开花,印证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越性。不过寻找禾雀花的路程并不简单。要想见到这种花瓣形状像小鸟翅膀的花儿,必须先跋涉穿过一大片茂密而隐秘的山林和一条条从乱石中涌出的溪流。
辖区内的桫椤自然保护区,更是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又一个例证。桫椤与恐龙同一个时代,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由于桫椤是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成熟脱离叶脉随风飘荡,落地后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桫椤的生长对人类活动踪迹非常敏感,人迹罕至的自然山林才可能保存着这种脆弱而珍贵的植物。
桫椤是高明沧海桑田的见证。桫椤所在的老香山,孕育了高明的母亲河沧江河。老香山盘亘在高明、新兴和高要三地交界处,老香山山体绵延,林木茂盛,水源充沛,众多泉眼在山上涌出。其中一个泉水经老香山水库流出后,更是成为相当壮观的马尾水瀑布。
日常为了保护好老香山的生态资源,当地护林员不辞劳苦每日上山巡逻,劝阻登山的民众,阻止威胁森林安全的行为。周边自然村村民也自觉保护森林环境,坚决执行不乱砍滥伐的规定。近年来,随着白洞村积极落实控桉限桉工作,当地的山林也逐渐恢复原有面貌,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
产业
茶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白洞一带远离高明的城市中心,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年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近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白洞村党委一直在寻求发展道路,力求吸引人员回流,让乡村再度“活”起来。
白洞村近年来恢复种茶。图为靠近国道边的一处茶田。
首先推进落实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8年至今,白洞村党委带领全体村“两委”干部深入一线,身体力行推进环境整治工作。面对集体经济薄弱,整治经费不足的困境,不少村民小组自发组织募捐,村民们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环境整治添砖加瓦。
最为偏远的迳尾村民小组,村中的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村今年5月清拆了原本位于村后山位置的33间废弃禽畜栏舍和危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聂海锋说,村民头顶烈日,大汗淋漓,尽管报酬只是中午一顿濑粉,但仍然坚持进行环境整治工作。村民的决心让全体村干部十分感动。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腾出的空地,白洞村党委积极根据拆旧复垦政策,引导各村民小组将腾出的空间转换成后续发展资金。如今,各村腾出的空地上纷纷种上了坚果、茶等经济作物,埋下了各村产业致富的种子。
更合白洞生产的茶叶。白洞茶分为红茶、绿茶等多个种类。
更可喜的是,白洞一带的产业振兴即将引来新的关键节点。
今年10月,由区、镇、村三级占股投资运作的白洞茶厂预计完工。这个茶厂在原白洞小学的地址上建设,建成后将包含茶艺展示厅、茶博馆、成品仓检测车间、办公室、茶香故事文化长廊等,从而让白洞茶以统一形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崭新形象示人。配合白洞茶厂的运作,白洞一带将陆续新增茶种植面积,茶产业将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地集体经济薄弱的短板。
原标题:高明最西边的行政村白洞村:乡音颇具特色生态保存良好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