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高明举行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传承濑粉工艺

2020-08-23 19:41:12来源:佛山在线

6月8日清晨,在荷城街道康宁路,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的厨房飘出淡淡米香,灶台上放置着制作濑粉的传统工具七孔濑粉瓯。馆长陈建宁站在锅边,手持七孔濑粉瓯沿锅来回绕圈,雪白黏稠的米浆从孔中被缓缓“濑”出,落入沸水中。不一会儿,一根根细长分明的粉条就浮上水面。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高明区博物馆(高明区非遗保护中心)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高明濑粉”区级非遗传承人陈建宁向食客演示濑粉的传统制作过程,讲述濑粉工艺的传承故事。

传统工艺制作“粉葛濑粉”

称重粘米粉、和粉搅拌、挂漏米浆……在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里,陈建宁正在赶制一批濑粉,计划送往40公里外的更合镇一家饭店。每隔几分钟,陈建宁的手机就会接到微信或电话,这些都来自预定当天中午濑粉的客人。

由于濑粉是高明的地道特色美食,逢年过节不可缺少,陈建宁从小就学着做,至今已有近三十年。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出品的濑粉,不仅粉条长,大小均匀,且入口爽滑,受到了不少食客的肯定。此前,陈建宁还创新研制了“粉葛濑粉”,成为了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的一道招牌特色美食。

陈建宁不停地用力搅拌水与粉,米浆在搅拌后变得越来越黏稠。/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摄

“一碗好的濑粉首先要选对大米。”陈建宁介绍,正宗的高明濑粉,选用的是晚造水稻当中的合水黄谷米。适合做濑粉的大米都有种植时间长、大米黏性强的特点,这种大米做出来的濑粉富有弹性,口感上佳。“要是大米没有选对,濑粉是做不好的,因为做出来的粉口感很差,难以下咽。”

说话间,陈建宁一手拿勺缓缓将水倒进装有粉葛粉和黄谷粉的瓦瓮,一手不停地用力搅拌水与粉。“和粉力度越足,做出来的濑粉越有嚼劲。”陈建宁说,和粉的温度也是关键,水温太高粉条会过熟,水温过低则会成为生粉条,最好是85~90℃。陈建宁舀起热水,在空中停留几十秒,再放水开粉,用以判别合适的水温。

开好粉,陈建宁把米浆装入七孔濑粉瓯,锅里烧水,再将粉瓯拿到开水上,不停打圈,米浆从孔中流入沸水中,慢慢形成粉条,等到粉条浮出水面,捞起来放进冷水中。“如果不‘过冷河’,一会儿濑粉就会黏在一起。”待热气腾腾的粉条水分沥干、慢慢晾凉,米香飘溢、爽滑弹牙的濑粉就做出来了。

据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副馆长伍锦强介绍,高明濑粉的配料也大有讲究,一般选用八种特色配料,并赋予喜庆的意头:聪明伶俐(葱)、将心比心(姜)、如意算盘(蒜)、妙笔生花(花生)、万事如意(头菜丝)、今生今世(蛋丝)、如鱼得水(煎鱼饼)、珠圆玉润(猪肉)。最后,再浇上一勺用猪肝、瘦肉、骨头等慢火细熬的合水粉葛汤,一碗美味佳肴就诞生了。

陈建宁用七孔濑粉瓯沿锅来回绕圈,米浆从孔中“濑”出,落入沸水中。/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摄

每逢嫁娶喜庆日子,高明人中午都会吃上一顿濑粉,粤语谐音“长长濑濑”寓意“长长久久”,意头十足。

打造更多高明特色非遗项目

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于2016年5月开张。陈建宁介绍,作为陈氏濑粉制作的第二十八代传人,他自小在母亲的教导下,熟悉濑粉的制作工艺。去年6月,他在三洲办厂开发濑粉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的濑粉干备受海外同胞青睐,成为高明十大特色手信之一。

如今,在高明大街上,濑粉店随处可见,8~15元一碗,丰俭由人,每天吃上一碗濑粉已成为很多高明人的习惯。盛行数百年之久的高明濑粉经过一双双手的改良,造就了今日韧劲弹牙且鲜嫩爽滑的独特秉性。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当日,在外地工作的高明人陈明恰巧回到高明办事。中午时分,办事完毕的他走进上善濑粉工艺传承馆,点了一碗自己最爱吃的濑粉。用他的话来说,不吃一碗濑粉,感觉像没回到高明一样。

时代在发展,高明人对濑粉的热爱和感情却从未改变。如今“高明濑粉节”作为市级非遗项目,一直在传承发展。近年来,高明濑粉节名气越来越大。

过完“冷河”的濑粉条需要晾凉、沥干水分。/佛山日报记者冯慧雯摄

政府也在着力推广高明非遗项目,致力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向各界宣传展示高明独特的优秀文化资源。去年9月,扒龙舟(高明)项目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今年2月,高明花鼓调、花灯和扎狮三个项目入选,新增非遗传承人5人。此外,从2017年开始,高明区博物馆(高明区非遗保护中心)相继与沛明小学、富湾小学开设“高明花灯”扎制手工技艺课程,打造精品花灯社团。

高明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一方面将继续大力挖掘高明特色历史文化内涵,争取打造更多具有高明特色的非遗项目,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在举办非遗讲古和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式和载体,让年轻一代认识非遗、热爱本本土特色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原标题:高明举行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传承濑粉工艺留住家乡味道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冯慧雯通讯员詹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