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风古灶公仔街一个拐角处,赵淋的工作室“目心艺社”恢复了些许往日的人气,一群群游客走走停停,不时入内一探究竟。
赵淋是佛山一名青年陶艺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工作室近乎停摆,作品销售可用“惨淡”形容。但每天,赵淋依然花上十几个小时坚持创作,经常工作至深夜。他说:“工作室是连接今天和明天的最好场所”。
转战线上风格依旧
“目心艺社”是南风古灶的一座古民居,建于青砖石瓦小巷间,枯萎的爬山虎自屋顶垂下,显得格外幽静。小屋不大,仅40多平方米,摆满了赵淋的作品。
记者到访的时候,赵淋正和朋友喝茶聊天,工作室内偶尔有几名游客进来参观,赵淋便起身在一旁静静陪同,不时向游客解答对作品的疑问。
赵淋介绍自己的陶艺作品。
“店铺前段时间近乎停摆,最近才逐渐恢复了些人气,每天到店有十几人,周六日有数十人,但相比往年还是下降了很多。”赵淋说,虽然到店的游客增多,但主要以参观为主,线下收入几乎为零,两个多月来才售出几件作品。
线下受阻,赵淋把目光投向了线上。“目前我在微拍堂、东家、21造艺术微拍等平台上拍卖一些作品。此外主要靠以前积累的客户资源,通过微信等推广自己的新作品。”赵淋说,如今不少手艺人的首要目标就是“活下去”,和他一样,附近不少陶艺工作者也纷纷转向线上。
近段时间,赵淋正在创作一套陶塑作品——“福禄寿”。“福禄寿”是传统的陶艺题材,象征着财富、子孙、长寿。但与传统的“福禄寿”陶塑不同,赵淋这套作品融入了自身的艺术风格,保持了他以往作品“圆润丰满”的形象,憨态可掬。
“这套作品将做成限量版,以较优惠的价格在朋友圈接受预定。”赵淋说,该套作品虽是为缓解目前经营困难的“救急之作”,但也是符合大部分消费者对陶塑传统认知的一套作品。目前该套作品已完成,正送去窑口烧制。
以艺养艺忘我创作
赵淋200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陶瓷艺术设计系,毕业实习之时,来到南风古灶便爱上了这里,便毅然选择留了下来。
2010年,赵淋辞掉工作,自己开起了工作室。“刚开始仅凭一腔热血,对整个市场和大环境了解不够深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赵淋说,后来不得不调整自己,创作的作品在表达自我和接轨市场间慢慢寻找平衡。
青年陶艺家赵淋在创作中。
不甘于完全迎合市场的赵淋开始学着“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他拓宽了自己的创作题材以迎合一些市场需求,比如创作生产生肖陶艺作品。另一方面,赵淋也坚持“以艺养艺”,用“贴近市场的创作”来养“自己想做的创作”。
在制作贴合市场需求的作品的同时,赵淋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创作。在他仅2平方米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四件半成品,形象分别是抚琴的文人、休憩于山上的马、树下沉思的长者以及端坐在巨石上的老翁。拿起竹笔现场捏制陶艺的他,立时投入创作,专注而忘我。
近日,赵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句诗词,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配图正是他的抚琴文人陶塑作品。“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恢复到以前的节奏,可以多创作一些自己想做的作品。”赵淋说,创作对手艺人来说几乎就是全部,不管多么艰难,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原标题:青年陶艺家赵淋疫情之下坚持陶艺创作
追求不放弃线上推新作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