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发布,2015年~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80.47岁提高到82.35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居全省前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市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佛山市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健康大格局,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健康佛山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印发了《“健康佛山2030”规划》《关于推进健康佛山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断提高市民健康获得感。
打造“顶天立地”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现在在家门口看病很安心,有市级专家指导,要是病情复杂还能享受专家远程会诊或者直接转诊到市里,基本上不用舟车劳顿到市里看病了。”家住三水区的陈先生说,今年5月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三水区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后,让他留在本地就医有了“定心丸”。
陈先生的就医安全感来自我市着力打造的“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健康大格局。其中,“立地”方面,我市以“补短板”为牵引,通过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的差距。全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已实现100%达标。
医联体建设可加快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并高效搭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目前,全市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加入医联体建设,形成了9个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联体。
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院于2014年在我市率先探索医联体建设,与禅城医院和同济康复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2017年、2018年先后与高明医院、苏李秀英医院建成松散型医联体;2021年5月与三水区人民医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
“顶天”方面,我市大力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加快推动11家重点建设医院全面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打造高水平专科,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于今年3月入选广东省第二期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
同时,我市全面加强广佛两地医疗卫生合作和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市级高水平医院与香港、澳门以及省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医学联盟。
建设“健康佛山”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
今年5月下旬出现本土疫情后,我市紧扣“早、快、准、严、实”五个要求,果断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排查工作,严格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按照一患者一诊疗方案进行救治,交出了病例零死亡的硬核答卷。
今年3月以来,我市按照“区分梯次,板块轮动”的工作策略,高效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快编织形成群体免疫保护屏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健康佛山行动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通过全力推进健康佛山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控机制作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宣传健康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
一方面,我市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方法,除了传统媒体、社区(村/居)健康教育宣传栏等,还利用微信社区(村/居)群、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渠道,通过刊登播放通俗易懂的图文、视频小短剧等形式,及时准确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宣传,广泛普及防控知识与技能,提升群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全民参与水平,为疫情防控打下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我市积极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落实“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即全市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爱国卫生月”活动、各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以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为主的行动、各镇(街道)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通过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大减少传染病传播的环境影响因素,从而维护全民健康安全。
数读
“十三五”佛山卫生健康发展成果
●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从80.47岁提高到82.35岁,婴儿死亡率从2.25‰下降至1.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3.06‰下降至2.53‰。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281个,比2015年增加54.64%,三级医院22家,数量排名全省第三。
●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4间,75%的镇(街道)设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形成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全市现有民营医院76家,数量比2015年增长55.1%。
●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从2016年的10.4%提高到2020年的27.1%。
原标题丨佛山市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健康大格局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谈飞洋
编辑丨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