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秦衣、汉裳、唐服,还是大明衣冠,都可以称之为汉服。近年汉服自成潮流,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纳和喜爱。
在佛山,一群80后、90后设计师致力于汉服设计。他们研究文物,在《天孙机杼》《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明定陵考古发掘报告》等文献中汲取灵感,运用电脑软件提取设计元素,为新时代的汉服注入传统文化魅力。
设计:
考验对古代文化认知
禅城公正路上有一家汉服工作室,步入其中别有洞天:一楼有展示区、设计区和茶室,二楼设有加工车间。设计师谭家晴端坐电脑前,运用CDR软件勾画一张“锦鸡补子”的图片。这种明代服饰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显然,谭家晴研究的是一件明代文官的服饰。
由于文物年代久远,再加上翻拍图片缺失细节,“补子”上的“锦鸡”并不清晰,谭家晴要做的工作就是参照文物重新绘制一张色彩缤纷、像素锐利的图案。复原的过程也是再创作的过程,需要注入丰富的想象力,为文物补充缺失的细节,令其符合现代审美。
对设计师张玮而言,制作一件汉服需要考验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她坚持制作明制汉服,因为这方面的实物和文献资料比较丰富。例如孔府传世的明清服饰有8000余件,包括绫、罗、绸、缎、绉、纱等多种面料,刺绣、缂丝、手绘、印染等多种工艺手段,涵盖了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吉服、便服等男女服饰种类,学者将研究成果汇集成册,便于设计师研究细节,按比例复原成为可能。
设计师谭家晴运用CDR软件复原文物图样。
制作一件汉服还考验现代纺织工艺水平。以金圈为例,古代人以金锻造金箔,将金箔贴于薄羊皮,再用此材料镶嵌于衣服边缘,成为华美的“金圈”。为了实现这种视觉效果,张玮遍寻替代材料,最终在江浙地区的加工厂中找到金属色泽面料,以1000米2万元的价格购进,在布料上“描金画银”成为可能。
销售:
海外华人偏爱汉服
在谈到为何踏入汉服设计这一行时,生于1998年的谭家晴说:“我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觉得汉服很好看。”通过电商平台,年轻团队设计的汉服漂洋过海,来到海外华人手中,他们穿着“佛山设计”定格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例如毕业典礼等。海外华人中,又以澳洲华人最爱汉服。
设计师张玮甚至为自己操办了一场汉服婚礼。她说,自己最喜欢的环节是“解缨之礼”,古时母亲将象征爱与负责的“缨”系在女儿身上,丈夫在婚礼上解“缨”,寓意爱护女儿的责任由他承担。张玮说:“因为这场婚礼,我们共同研究古代婚礼习俗,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多年下来,丈夫确实在履行‘解缨之礼’的承诺。”
在佛山,喜欢汉服的年轻人往往会出现在春花盛开的梁园、夏荷绽放的亚艺湖畔……吴晓波佛山书友会还曾集合这个群体,上演“中华传统汉服文化大型汇演”。书会友负责人程承业说,汉服的制定融合了中华文化内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在当代依然有重要价值,唤醒大家对中华民族服饰的记忆与热爱。
发展:
影视剧带动汉服销售热潮
《琅琊榜》《陈情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随着一部部热门古风影视的大热,观众在追剧的同时还网购“剧中同款”。根据天猫汉服消费者调查问卷显示,通过古装剧、文化纪录片等影视剧了解汉服的消费者占到66%。
对服装要求越来越严谨的古装影视剧也增加了公众对汉服的认知。
3月31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天猫服饰发布《线上汉服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汉服销售金额同比2018年增长超过200%,仅2019年天猫“双11”当天截至下午2时,汉服成交金额就已达到1.8亿元,其中90后消费者群体消费总额超9065万元。记者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汉服的线上销售影响较小。
2020年汉服设计有何新潮流?张玮说,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花木兰》原定2020年上映,该片由刘亦菲、甄子丹领衔主演。虽然电影受疫情影响推迟上映,但在汉服设计领域引发新话题,预计花木兰所处的魏晋时期汉服将走俏。未来,她还计划为影视剧组制作戏服。佛山正加快建设南方影视中心,这也让她实现“小目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原标题:汉服设计:从文物中汲取灵感
佛山80后、90后设计师为汉服注入传统文化魅力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黄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