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明城区约60公里的路程,偏远农村如何打造产业振兴经济?更合镇白洞村想到了“重操旧业”。在上世纪拥有数十年种茶制茶经验的白洞村,在高明清退桉树、高举乡村振兴大旗的契机面前,决定重启茶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目前白洞茶产业正在加紧进行规划建设,其中今年内将重新建成一家茶叶加工厂。
有基础
白洞茶乡曾名扬一时
白洞决定振兴茶产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种茶在白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当年最鼎盛的时候,白洞有五六家茶场,种茶面积1000多亩。”更合镇白洞村茶农徐桂元,已经与茶相伴了40年。他介绍,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白洞茶开始兴旺,当时村民耕作作物主要是茶,既种植又制作,一做就是几十年。
这样的盛况得到了白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贤斌的证实。白洞村党委班子近年尝试重新振兴白洞茶产业,为此做了不少的分析和资料收集。李贤斌表示,白洞村主要种植的茶品种是云南大叶和英九红,曾经白洞村的家家户户,没有说不会种茶制茶的。据悉,早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白洞茶的兴旺,白洞被外界称为“白洞茶乡”,国营茶场更是于1968年在白洞成立,白洞茶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工艺。
时过境迁,白洞村一带适合种茶的土壤,之后种上了桉树,再加上种茶需要长期维护,种茶前三年没有多少收益,使得种茶面积不断减少,如今白洞村周边只剩下约120亩茶地,以及一家小型茶厂。
白洞村茶农徐桂元在检查茶叶的生长情况。
2018年起,高明区每年缩减2万亩桉树的清桉计划成为了白洞村摆脱桉树经济依赖的契机。记者从白洞村党委了解到,落实清桉后白洞村累计多出可利用耕地达数百亩,而其中大多是适合种植茶叶的梯田。通过调查走访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白洞村党委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重新振兴白洞茶,走“以茶兴村”的发展道路。
有规划
打造茶旅游项目
坐落在G359国道旁、紧挨着白洞村委会的白洞小学,在小学撤并荒废后,成为了一家收购处理桉树木的木厂。木厂门口现在仍清晰可见的一大堆桉树木,是白洞茶乡过去近20年桉树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但现在,这家木厂的历史即将画上句号。记者了解到,木厂与白洞村委会签订的合同今年就要到期,届时旧白洞小学将会改建成一座标准的茶叶加工厂房。
茶叶加工厂是白洞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在白洞村当地走访得知,由于如今的白洞茶没有系统化的产业链条,白洞茶缺乏有关部门认证的卫生条件和生产条件,使得白洞茶的售价一直较低,茶农收入普遍不高。
“我们与杨和对川茶场相比,同样的茶叶,售价相差甚远,重要原因就是对川茶是得到认证的品牌,而白洞茶不是。”李贤斌说,白洞茶因为缺乏有实力的加工厂进行加工,难以获得茶叶相关的认证,导致白洞茶销路相当狭窄,只能低价卖出。因此茶叶加工厂的建设,能够解决白洞茶缺乏高标准加工厂的燃眉之急,也能帮助白洞村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吸引更多的村民回归到种茶行列。
按照计划,一旦白洞茶产业建设铺开,预计未来白洞种植茶的面积将增加至超1000亩的规模。依托白洞茶的种植和制作,白洞村提出了发展与种茶制茶紧密相连的观光、体验、民宿等乡村产业,使茶真正成为白洞村的特色产业,成为白洞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使农民持续增收。
另外,尽管远离高明城区,但白洞村将目光看向了距离更近的云浮市新兴县。记者从白洞村的茶产业规划中了解到,白洞村将利用比邻G359国道的交通优势,结合新兴县的温泉养生产业,促进白洞茶的产业发展。
原标题:高明区更合镇白洞村重启茶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依托青山绿水 再扬白洞茶香
来源|佛山日报
文图|记者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