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文明祭扫 别样清明一样情

2020-07-15 17:01:26来源:佛山在线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一样的清明节,同样的思念,不一样的纪念方式。与往年不同,今年清明,佛山市民何清军放弃了回乡祭祖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发自肺腑地在朋友圈上发了一条追思微信,引来不少亲朋好友点赞。“只要心中惦念着先人,其实用什么方式并不重要。”何清军说。

受疫情影响,佛山于3月18日发布全市各类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的通告。一时间,网络祭扫、居家追思、鲜花代祭等文明祭扫成为市民缅怀先人的“首选”方式。就连以往普遍选择清明上山祭拜或在村中祠堂焚香祭扫的广大村民也自觉不聚集,不现场祭祀、不踏青祭拜,以文明祭扫的形式遥寄对亲人的哀思。

文明祭扫,既展现佛山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彰显了广大村居的文明自觉。

墓园代祭寄托别样追思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更加敬畏生命的同时,也让今年的清明节平添了一丝沉重。

随着全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的通告发出,前往墓园祭扫的人零零星星,但墓园内的鲜花、追思小卡片、黄丝带、千纸鹤等寄托市民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物件却并未减少。原来,佛山一些墓园纷纷推出了“代祭”服务。

南海区华侨墓园推出代祭服务,工作人员逐一把白菊摆放整齐,代市民祭扫。/方智恒摄

南海区狮山镇的南海华侨永久墓园、长安园、福安园、永青墓园4个墓园于4月1日推出免费代祭鲜花便民服务,当天17时共免费代祭鲜花约2万枝,预计4月5日前可为所有墓位完成代祭。

“往年清明节前后3天,墓园人流量可达8万人次左右,清明节当天超5万人次,今年则举行公益鲜花祭扫,免费为每个墓位、骨灰室献上一枝鲜花。”丹灶镇永福园负责人黄会全介绍,“目前预计将准备1万多枝鲜花,清明当天由工作人员分区域统一摆放在每个墓位前。”

自3月18日起,永福园管理处就对墓园两个主要出入口实施封闭,清明节当天将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对墓园出入口进行严格值守,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并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向客户逐一告知今年现场祭拜全面停止的消息。

西樵镇的福荫园也按要求实行全封闭管理,除保留骨灰存放业务外,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园内向市民提供代献鲜花、贴心语卡等代祭扫服务,满足市民寄托思念、缅怀先人的需求。

顺德区飞鹅永久墓园将举办公益鲜花祭扫活动,免费为每个墓位献上一支鲜花、每个骨灰室献上一个花篮。

三水区的安泰墓园及殡仪馆也将于清明节当天为市民提供免费献花代祭服务。

网络“云”祭形式新情思浓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暂停墓园现场祭扫在广大市民中已形成共识。

3月22日,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平台推出的“云祭扫”服务正式上线,不仅方便群众线上追思、网络祭扫,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清明期间祭扫人群扎堆,严防疫病传播、疫情反弹,共度平安清明。

“上香、献花、鞠躬,现实中能做的网上都可以呈现,还可以时常写写悼文,跟亲人说说心里话,拉拉家常。”家住禅城区南庄镇的大学生罗浚雄说,因为读书的缘故,近几年每逢清明,罗浚雄都会选择网络“云”祭,通过在网络上分享一首歌或者一张海报来追思祖先,今年也不例外。

除了自己采用网络“云”祭的方式,罗浚雄今年打算在学校大学生协会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并尝试这种新型、环保的“祭奠追思”理念。“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第一次,但值得尝试,创意新颖、情思更浓。缅怀先人重在心,不拘形。”罗浚雄说。

大沥镇推出的“云端寄哀思活动”,截至4月2日上午11时,网页端和手机端分别吸引超过67万人次和11.9万人次参加活动。其中,近1400人次在网页端给故去的亲人或英雄烈士留言。

墓碑上逐一摆放了白菊。/方智恒摄

福荫园管理方则同南海区民政局的网络拜祭系统联网,在公众号上设置“网络拜祭”通道,让客户在网上祭祀,模拟献花、敬茶、敬酒、点烛等场景;永福园在墓园外设置“心语墙”,专门收集市民在“云祭扫”平台留下对先人的寄语,并制作成追思小卡片,同时配上千纸鹤等加以装饰。

“已经代长辈在网上鲜花祭祖,劝他们不要上山祭拜,老人家还是比较听我们孙辈的话。”樵园社区居民李思华说。

顺德区飞鹅永久墓园于3月30日开通网上拜祭平台,可满足日均20万人次进行网上祭扫。市民通过“顺德飞鹅”微信小程序,按照操作指引创建个人纪念馆,进行献花、献祭品等拜祭,并留言寄托思念,还可通过分享功能,让其他亲友也进入纪念馆一起祭奠。

位于顺德北滘的西海抗日烈士陵园,也同样推出“云祭扫”活动。市民登录“西海大捷”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即可向英烈鲜花致敬,写寄语缅怀烈士,还可了解革命先烈事迹。

禅城区部分学校则以“网课”为载体,引导学生缅怀先烈。如在铁军小学,音乐老师负责教导全校师生学唱《怀念铁军姐姐》,语文老师负责教导全校师生练习朗诵《怀念您,铁军姐姐》。

祭扫新风

五百年宗祠少了热闹不减追思

“陈氏大宗祠萃庆堂,今年清明不举行集体拜祭,望各位宗亲转告海内外兄弟相互知照!”3月下旬,将一张取消清明集体拜祭的公告贴在三水区白坭镇祠巷村的陈氏大宗祠门口,陈达荣感叹道:“今年清明节算是闲下来了。”

有着500年历史的陈氏大宗祠,是陈氏族人的乡愁所在。清明的意义,对许多陈氏族人而言,不只是祭祖,更是一场家族亲人的聚会。

作为陈氏大宗祠管委会文书的陈达荣,往年清明节前一个月,他就要为这一年一度的“热闹”聚会忙碌了,不仅要接待回乡寻根祭祖的族人,还要组织好集体拜祭这项传统活动。去年清明节,就有1300多名陈氏族人齐聚一堂,其中包括不少海外宗亲,大家拾级而上拜山祭祖、缅怀先人。

市民在家中用电脑登录佛山殡仪馆官网进行网上拜祭。/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考虑到疫情防控现状,我们关闭了祠堂,也通知外地和海外乡亲暂不回来扫墓祭祖、探访亲友。”陈达荣说,得知政府暂停现场祭扫的号召后,他第一时间和乡亲们商量,大家一致认同取消集体拜祭活动。这既是为战疫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也是对先人别样的告慰。

取消集体拜祭,不意味着取消拜祭。为了缅怀先人,陈达荣准备和家人居家祭祀。“一家人用点蜡烛、燃香、烧纸钱等方式祭祀,足不出户也可以寄托哀思。”陈达荣说。

在三水区芦苞镇独树岗村,蔡氏大宗祠村民蔡镜华表示,村里将采取派个别代表的方式现场扫祭,同时所有程序化繁为简,放鞭炮、烧香烛等都被取消,保留向先人敬酒环节。“其实只要心系故亲,无论身处何处、用何种方式祭扫,都能悼念逝者,缅怀先人。”蔡镜华说。

老党员带头居家祭祖

在宗祠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明,不少村民纷纷选择居家烧香点烛,祭祖寄托思念。

家住荷城街道南洲村的75岁共产党员严明亮带头响应政府号召。4月2日,在祖屋内擦拭好祖先“牌位”的严明亮同记者拉起了家常。

“每年清明前都会上山和祖先说说话,今年不去现场祭拜还是第一次。”严伯回忆,自打记事以来就跟着父辈到附近的松岗山扫墓祭祖。扫墓当天,出门在外的老老小小几十口人都会回来村里,先聚在长辈家里吃濑粉,然后大家拿着锄头、镰刀等工具一同上山,到亲人的墓地,清除杂草、摆好祭品,跪拜上香,寄托情思。

严伯成家后,每年清明祭祖事宜就落在了他身上,他会和家中儿女一起炸角仔、包白水仔、筹备清明的祭祖果品,一年也没落下过。

今年,严伯擦拭完祖先“牌位”后,又蹲坐在家门口清洗艾草。“我在三水的女儿想要做艾糍粑,所以我就想给她送一点艾草过去。”严伯说:“响应政府号召,我跟子女们都说好了,疫情散了,就补回祭祖的事,眼下只能各家在自己家里简单上个香就行了。”

作为南洲村老党员,严伯十分看重山头上的安全问题,“以前劝大家不要带火种上山,还是要做一下思想工作,但自从去年凌云山那次山火后,大家也都自觉了,买点鲜花表表心意,安全祭祖更重要。”

“村村响”倡导文明祭扫新风

“希望南庄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积极倡导树立绿色、文明、简约的祭扫新风……”载着大音响的流动宣传车在村里循环播放音频,自3月下旬以来,禅城区南庄镇18条村“村村响”,将文明祭扫倡议书传播到每家每户。

为巩固现阶段疫情防控成果,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南庄镇发布了《给南庄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倡议书,并录制成音频,利用“村村响”广播在辖区内广泛传播。

南庄村尾村工作人员正在张贴清明文明祭扫海报。/受访者供图

倡议书倡导南庄居民在清明期间,做到不聚集、不扎堆,不参与家庭性或宗族性聚集祭祀活动和聚餐,大力推广网络祭祀,通过微博、微信等网上平台,献上一束鲜花,赠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记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把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到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中来。

南庄、龙津、罗南等各村纷纷响应,村委会工作人员迅速调试大音响、大喇叭,除了在各村委会办公场所、广场等定点播放外,还创新地将村里的消防车改造成临时的流动宣传车,拖着大音响匀速绕村,不间断播放音频。

除了“声波”宣传,南庄各村还积极张贴倡导清明文明祭扫的海报与横幅。“我们已经在村内的醒目位置悬挂了100多条横幅,贴了30多张海报,倡导文明祭祀、安全祭祀。”南庄村党委委员罗敏晖说。

龙津村党员积极带头做表率,在群里发起号召,以身作则,呼吁大家不要聚集开展祭祀活动,鼓励利用留言寄语、网上鲜花、植纪念树等多种文明形式祭祀,并主动纠正和制止不文明祭祀行为,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原标题:文明祭扫别样清明一样情

市民响应号召,纷纷通过代祭、“云”祭、居家祭等形式遥寄哀思

来源|佛山日报

统筹|记者刘玉超

采写|记者刘玉超、陈玲玲、吴蓉、陈嘉懿、何绰瑶、毛蕾、黎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