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速生产一款5G终端类天线产品,争取如期交付订单。该系列产品之所以能不断优化,成为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增长的拳头产品之一,离不开陈志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
今年1月初,陈志兴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三水第二个省级创新工作室。目前,三水共有21家市级及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些创新载体不断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为企业创新及人才培养平台,为城市三水注入发展新动能。
劳模领衔
4年转化创新成果32项
每周五,盛路通信研发中心总经理陈志兴和研发中心各部门负责人都会聚在一起,梳理产品研发项目存在的难题,集思广益寻找解决之策。自2016年3月陈志兴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这已经成为了盛路通信研发中心的惯例。
这个工作室领头人是陈志兴,他曾经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佛山·大城工匠”“淼城工匠”等荣誉,其他10名成员皆为研发中心各部门核心成员,其中还包括2名博士。“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大家针对研发难题进行头脑风暴,凝聚力更强,效率更高。”陈志兴说。
随着5G风口的到来,工作室讨论的主题集中在5G领域。去年以来,围绕一款5G终端类天线产品,陈志兴等人反复讨论优化方案,令产品获得了不少客户认可。目前,该产品的订单生产时间已经排到了4月。
陈志兴(右二)与团队成员讨论产品技术问题。/受访者供图
近4年来,陈志兴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E-band 毫米波反射面天线、毫米波扇形天线、移动4488智能天线等50余个创新产品项目,研发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以及国内领先水平,累计实现成果转化32项。
凭借良好的创新能力,陈志兴创新劳模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三水第二个省级创新工作室,获得10万元专项支持资金。
陈志兴说,将利用好专项支持资金,常规化开展针对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培训,以工作室带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
21家工作室激发新动能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擎,人才是动力。近年来,区总工会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激励和带动更多职工自主创新,为企业提速、城市发展注入更多人才力量,陈志兴劳模创新工作室便是其中的代表。
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成果项目评选等措施,区总工会不断激励工作室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训等工作,打造创新人才成长以及企业创新平台。
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三水共有21家市级及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其中包括唐奇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陈志兴劳模创新工作室两家省级载体。这些创新载体逐渐成为企业职工投身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为产业升级、城市升值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陈志兴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例,在工作室团队的带领下,盛路通信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共申请及获得授权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在该工作室参与的新产品研发中,有14项已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5亿元,实现税收超3000万元。
上述负责人表示,区总工会将加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扶持资金投入,每两年开展劳模创新成果分享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热情。区总工会还将用好“职工夜校”等平台,为更多职工营造成长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标题:劳模创新载体打造企业创新及人才培养平台
三水再添一家省级人才创新工作室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黄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