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武汉通报发现27例不明肺炎病例。1月8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病毒来势汹汹,疫情很快在全国各地蔓延。
1月初,病毒已经从武汉来到千里之外的佛山。1月22日,广东省卫健委确认佛山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佛山拉响疫情阻击战警报,迅速开展联防联控,为战疫赢得先机。
佛山首例病例是如何被传染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记者采访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还原其确诊和救治的全过程。
肺部的毛玻璃影
1月20日中午1点多,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病人由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的救护车送过来,车上的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
“患者发热38.9℃,气促咳嗽。他妻子刚从武汉回来不久。”
接到护士报告后,护士长罗银秋的心立即提了起来,有36年护理经历的她敏感地意识到,这位患者有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疑似病例。
“立即转移!”罗银秋等人马上将患者转移到提前规划好的发热留观区,迅速为他戴上氧气面罩。
急诊科主任符岳对病人进行初步检查。经询问,得知这位40岁的男性患者来自南海大沥。1月6日,其妻子从湖北随州乘坐高铁,途经武汉回到广州南站,患者驾车接妻子回家。1月10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头晕等症状,到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数天后因肺炎、高血压病住院治疗,因病情加重,转到市一医院求诊。
早在前几天,急诊科就已经开展了不明原因肺炎收治的应急演练。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护士朱孟环在为患者采集血和咽拭子样本时,心里还是很紧张。身着密闭的防护服,朱孟环全身冒汗,防护镜起雾了,眼睛也渐渐被汗水蒙住。
在为患者做CT检查时,为防止交叉感染,医院果断将CT3号室作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定点检查室,检查员也戴上了口罩、帽子、隔离衣及防护镜。
讨论病情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正常,胸部CT显示双肺病变等特异性改变。
“当时我一看片子,首先确定不是肺结核病,而像病毒性肺炎,肺部CT有明显的毛玻璃影。”佛山市四医院副院长吴智龙当天被紧急召集到市一医院进行专家会诊。看完片子后,医生们表情严肃,最终考虑患者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重症疑似病例,必须隔离治疗。
感染科的禁区
感染科位于医院最后面,是一幢独立楼房。名为《天职》的抗非典纪念雕塑在正门巍然屹立。2002年底,这里收治并治愈了全球首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至2003年5月,共收治非典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112例,创造了无一例病人上送,无一例病人死亡,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的“三无”奇迹。
从发热留观区到感染科,需要走一段大约10分钟的户外路程。户外空旷,通风良好。护士朱孟环等几名医护全身武装,按照既定的专用路线,用运送车床推着患者转移。路线旁边已经拉起了警戒线,竖起“请勿靠近”的警示牌,保安在前面为他们开路。这段路朱孟环以前经常走,如今她却觉得脚步沉重,10分钟显得格外漫长。
转运病人
感染科大楼二楼的负压病房里,护士长刘全妹等人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治疗和监护仪器。感染科4间负压病房改造工程于去年8月20日动工,今年1月17日刚刚完工。病房负压最高达到-30帕,为省内为数不多的达到广东省规范要求并超过国家规范标准的负压病房。
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来,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排放到固定地方,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会,这种病房最适合抢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病人。
患者被顺利转移到负压病房。“病人入院时病情很重,平息状态下都有气促,只能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大小便都得躺在床上完成。”刘全妹说,当时医护人员一边为患者讲解隔离的重要性,一边关心安抚患者,让他安心养病,顺利渡过隔离期。
收治患者后,刘全妹等人又马不停蹄地设置隔离区,明确通道走向,划分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同时转移其他患者。整个二楼被清空了,保安24小时守在出入口,严格实行封闭管理。这里成为战“疫”最危险的地方。
负压病房
当晚,感染科的医护人员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感染科主任叶一农等人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根据诊疗方案,制定了干扰素雾化、吸氧、经验性抗病毒、抗感染方案。
与病毒正面交锋
1月20日晚上,佛山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科科长肖雪花等人经历了不眠之夜。在接到市一医院有疑似病人的报告后,疾控中心立即派专人专车去医院取了患者标本,标本放在一个密封箱内,被小心翼翼地送进实验室。
肖雪花和团队曾先后准确高效地完成非典、甲流、禽流感、登革热等各类重大疾病事件应急检测任务,多次与病毒过招,有丰富的检测经验。今年元旦刚过,凭着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肖雪花等人开始着手检测试剂采购,进行方法学验证,熟练掌握检测流程和方法。
当晚,在实验室里,检测人员开始了与新冠病毒的正面交锋。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通常要6小时才能出结果,经历十几道工序,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严谨有序,失误的代价不仅是样本检测无果,更会使医生陷入被感染的风险当中。
检测标本
标本前处理是病毒检测的第一道工序,这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开箱环节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完成。柜内的空气流向是单一固定的,万一有气溶胶产生,也能立马被设备吸走并处理。检验人员把采样管放入56℃的金属加热器中,对病毒进行灭活,让其失去感染人的能力。
随后,还要进行核酸提取、试剂反应等多个复杂步骤。通过仪器的自动化处理后,检验结果出来了:阳性!为确保不出错,检测人员重新花6小时再次检测,结果还是阳性。样本随后被送往广东省疾控中心。
1月21日,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该患者为佛山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这意味着与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必须全部找到。
“我们快一分钟,病毒就能少一分钟传播。”佛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梁自勉介绍,在省疾控中心复核结果出来前,他们已同步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仔细询问其基本信息、旅行史、动物和市场暴露情况、人员接触情况等,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包括患者的6名亲友以及为其看过病的约20名医护人员。
调查发现,患者妻子在去年12月底,曾陪其父亲到武汉协和医院看病;1月初回湖北随州。1月6日,她在随州坐高铁回广州南,途经武汉。在高铁上,她出现发烧等不适症状,回来佛山一直呆在家里,经过休息后身体恢复正常。
疾控人员对患者妻子进行多次鼻咽拭子等检测,病毒核酸均呈阴性。“这并不奇怪。患者妻子可能是感染病毒后自愈了。将来如果有可能,再检测其抗体的话,就可以证明她曾经被感染过。”梁自勉表示。
幸运的是,其他密切接触者们都没有被患者传染。
暂未发现后遗症
1月28日,大年初四,由于病情加重,患者被转入ICU救治。ICU成立了由20多位资深医护人员组成的特医特护组,其中包括具有抗击非典、抗击甲流等丰富经验的专家。
ICU主任周立新组织全科专家进行多次病例分析讨论后,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决定对患者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增加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特别使用中成药血必净进行抗炎症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康复治疗。经过特医特护组整整5昼夜的救治,CT检查发现患者肺部炎症逐渐吸收,病情相对稳定。
2月1日,患者转出ICU,在感染科继续治疗,于2月6日痊愈出院。“我在住院治疗期间,一直都保持平稳的心态。医院的设备技术都很先进,医护人员也经常鼓励我,说没什么可怕的。我很感谢这些可敬的医护人员。”临别之时,患者一直向医护人员道谢。
患者出院
佛山市一医院副院长张斌表示,成功救治佛山首例重症患者,为救治其他重症患者提供了有益借鉴,只要真真切切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并做到“四个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患者出院后,医院一直跟踪观察其康复情况。刘全妹介绍,患者目前仍在居家休息,恢复情况良好,暂时没有发现后遗症。
来源|民生直通车
图片|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童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