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集中隔离点,怎么办?健康码变黄了,如何解除?6月3日上午,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陈建千针对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小区周围有集中隔离点,会不会造成附近居民感染呢?
答: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飞沫是指直径>5微米的含水颗粒,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均可从口腔或鼻腔喷出飞沫,近距离的人际接触,常可吸入对方喷出的飞沫。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一般在1米~2米内,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冠病毒。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区域实行各项严格的消毒措施,工作人员也会做好防护,24小时有专人值守,隔离点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水等全部会按照医疗垃圾规范进行严格消杀处理,避免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也不必担心接触传播的可能。
所以,就算住在隔离点附近,只要不擅自进入隔离点,日常外出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就无需过分担忧。
问:为什么要集中隔离?
答: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它的潜伏期一般是1天~14天,大多是3天~7天。为了市民的安全,将从国外来(抵)粤的人员、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14天,对他们进行医学观察,就是为了消除这些处于潜伏期或者隐性感染期当中的人对市民造成的传播风险。
问:隔离点工作人员如何防护?
答:进入隔离场所及房间的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到潮湿时更换。同时,接触从隔离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和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的工作人员,转运隔离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如实施近距离操作时需加戴护目镜。每次接触隔离者后立即进行手部清洁,分别是流动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工作人员也是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严格控制外出。外出前,会进行3天2次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外出。
问:隔离环境消毒有什么要求?
答:我们严格对隔离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日常消毒方法是对居住环境每天湿式清扫,对卫生间、桌椅、水龙头、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
转运密切接触者的车辆,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后清水冲洗。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隔离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其它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隔离区。隔离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不得使用空调系统。同时,隔离点原则上不得探视,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问:隔离人员进出隔离点如何确保安全?
答:隔离人员接收及解除隔离有着系统严格的流程。
首先,会有专车接隔离人员进行14天集中隔离。车辆内外环境会进行全面消杀。工作人员每天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询问。每天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消毒并及时转运。定期对酒店环境和污水进行采样监测。定期开展不同类型集中隔离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一旦发现人员出现不适,会第一时间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并对酒店房间、通道进行终末消毒。隔离期满人员,也会有专车送往各大交通站点。
问:为什么我的健康码变黄了?
答:您在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停留过的重点场所附近区域活动并停留过,并且您和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接触,你的健康码就纳入了黄码的范围。
在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停留过的风险时段之后出入这些重点场所的人员不会被判定为黄码。具体场所和风险时段由各有关地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判定。
问:我是本地居民,如何解除黄码?
答:如果在和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接触的风险时段之后,已经完成了“三天两检”即做了2次核酸检测,2次检测时间间隔大于72小时,且结果均为阴性,系统解除黄码,转为绿码。
疫情还未结束,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配合开展核酸检测。
问:黄码出行会有什么限制?
答:健康码黄码人员尽量减少流动,自觉暂停聚餐、参会等集体活动。
健康码黄码人员不得进入酒店、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电影院、KTV、酒吧等各类公共场所,以及学校、各类监所、养老院和福利院等特殊场所。
健康码黄码人员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立即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排查,并主动报告流行病学史。
问:我如何得知自己的健康码变黄码?会收到信息提醒吗?
答:可以通过“穗康”小程序或者“粤省事”小程序看到自己健康码的颜色。也会收到以下短信提醒:
您曾经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活动的重点场所停留过。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在收到该信息12小时内,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前往就近临时采样点(或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并在72小时后再检测一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健康码将自动恢复绿码。请您支持配合。
原标题:身边有隔离点?专家说不要慌
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陈建千解答市民疑问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吴昱萱整理通讯员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