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高明区荷城街道中心城区的怡乐路往西南方向直行,经过秀丽河,很快可以抵达河江村,绕过一片荷塘,一座古色古香的宗祠便出现在眼前。七八名老人正在树荫下乘凉闲聊,这一方宁静舒适的空间与不远处道路上的车水马龙形成强烈对比。
600多年前,陆氏先祖陆云峯觅得这一片依山傍水的宝地定居繁衍,开枝散叶。明代时,后辈为纪念他建造了陆氏宗祠,以供后人祭祀供奉。数百年来,陆氏宗祠曾是孩童的学堂,更是串联陆氏族人脉脉乡情的纽带。时移世易,宗祠仍静立原地,犹如鹤发老者般注视着一代代村民成长成才,也见证着乡村越变越好。
建居600载
后辈纪念先祖建祠
河江村陆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1933 年、1990 年、2001 年,占地面积556 平方米,是为纪念大元始祖陆云峯而建,2012 年被列入佛山市高明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高明区荷城街道河江村陆氏宗祠正门,可见岁月在宗祠上留下的痕迹。
现在河江村陆氏聚居地原本叫作苏家寨,以苏姓首居得名,目前河江村内还保留着的苏家井等可作证明。村民陆锦燃曾详细翻阅过族谱,他介绍,河江村主要有三姓聚居,元至正十四年,何姓从三水三江迁良江再迁至此地。后陆姓从广西武鸣县陆村迁此地。明永乐年间,苏姓迁出,又有何、陆两姓从附近的大茶墩迁入,各成一村。不久后,当地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吸引了黄姓族人迁入定居繁衍,自成一寨。后合并取三姓祖籍,即卢江郡、河南郡和江夏郡中的“江、河、江”三字组成村名,因江字重复,故村民将村名定为“河江”。
在动荡年代,人丁稀少的村居往往势单力薄,当时的苏姓族人人口逐年减少,另一边,陆姓族人人丁兴旺,渐渐地,苏姓族人完全搬往他处居住,而陆姓族人则继续留在苏家寨生活,建起了一栋栋新房子,村落边界变得越来越大,人口至今已发展到1000多人。
村民陆伯旧时曾在村前榕树头听村中上一代父老讲古,其中曾提及,最早,河江村陆氏大元始祖陆云峯由广西武鸣迁到此处,因为本地水网密集,气候湿润,利于灌溉养殖,刚落脚的陆云峯便以看鸭和耕种为业,依靠勤劳的双手在当地扎下根来,此后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陆氏宗祠门后的壁画。
河江村祠堂左侧为村民小组后期改建的文化站,右侧紧挨着民居。该祠堂在近代重修过数次。祠堂碑文记载,云峯太祖祠曾遭毁而重修,海内外裔众热爱桑梓,鼎力筹办募款,重修族谱事宜进展迅速,未及半载修祠就绪,效率之快,足见村民团结齐心的程度。
整座陆氏宗祠坐西向东,三间三进格局,镬耳封火山墙,花岗岩石脚,灰塑龙船博古脊。宗祠大门贴着一副对联:“学接鹅湖派,春添象岭新。”堂中匾题曰:永思堂,后座奉祀始祖。
陆锦燃称,祠堂重修时十分重视原貌保留,除一些砖瓦翻新补漏外,宗祠整体基本保留原先面貌,只是一些风俗发生了变化。如以往,祠堂中门用以迎接身份尊贵的乡贤。近代开始,每逢婚娶,中门均可打开,表达喜庆祝福之意。为方便后人举办婚宴,祠堂在重修时还新装了电线,均用线槽装起,确保祠内整洁。
村民自豪地说,外地人进门参观后,往往会称赞宗祠十分气派,祠中庭院空间大,还种有石榴树,寓意多子多孙。宗祠内壁画雕塑不多,但就在宗祠门内抬首处有一幅古画《云中龙》绘制得颇为传神,笔法飘逸,足见先辈文艺水平之高。
宗祠作学堂
崇文重学人才辈出
步入陆氏宗祠,可以看到宗祠左侧走廊还建有一间间房子。村民介绍,这些房子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教师宿舍,现在主要作厨房、物品储存室使用。宗祠右侧原本亦用砖墙隔开一个个房间作教室使用,每间可容纳三四十名学生。刚开始,村中孩童不多,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足,教师便将课室划开两半,当作两个班的课室使用。
后来,丹冲等几条邻近村子的孩童亦慕名前来陆氏宗祠求学。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宗祠教室相应增加,学校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学校校长一直由陆姓族人担任。村民陆伯介绍,后来,根据发展需要,学校搬至现康乐幼儿园的位置,村人称其为河江实验小学;现在,该学校已并入西安实验小学。
随着学校外搬,村民在重修时将墙体拆去,还原宗祠原本长廊景观。现在,饱经沧桑的陆氏宗祠内部多处砖墙已掉色发白,墙角亦长满青苔。不过,无论宗祠发生什么变化,只要一提起祠堂二字,不少村民心中总是充满怀念、感激之情。这一方空间,保存记录着他们童年时求学求知的宝贵记忆。
陆氏宗祠屋顶上的镬耳。
事实上,未至宗祠先闻读书声的景象并不是在祠堂作学校后才有的。村中父老介绍,在陆氏宗祠作学校之前,河江村陆氏孩童已有求学的殿堂。陆氏二世晚房祠为文玉书室,建于宗祠右侧,始建不详,占地面积200 多平方米,坐西向东,三间两进格局。堂中匾题曰:流光堂,曾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拆毁,于2012 年重建,现作为村中文化室。村中较富足的人家会将儿子送到该书室求学,通过考取功名改变命运,村中逐渐形成重文重学的浓厚学风,村中人才辈出。
古代身份尊卑分明,宗祠能够建三进三间的规模,至少要有族人成功考取进士以上才有资格建。由于宗祠建造年代久远,相关记载已然失传,村民印象最深的是先祖陆仁恺,他勤于求学,壬子恩科殿试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工科给事中、吏部员外郎、贵州学政、诰授通奉大夫、山东通省运河兵备道加三级。
近代,河江村村民陆敬科曾任孙中山的老师。村民介绍,陆敬科在求学上十分勤勉,他年少曾在河江求学三年,苦于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攻读,只好随叔父前往香港当学徒,15岁考入了皇仁英文书院专修英语,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留用执教19年。孙中山先生在香港皇仁英文书院求学时,陆敬科曾任他的老师。1912 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陆敬科任外交部署长。
此外,河江村陆氏还有族人陆耀庭曾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获得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科的公费资格。曾任吉长铁路分段工程师、粤汉铁路局视察员、交通部科长、交通部吉长铁路局提调兼车务总管。
集资造“新龙”
青年组队屡获殊荣
在河江村陆氏宗祠第二进,村民在右侧靠墙的橱窗摆放着不少金色奖杯和牌匾。橱窗旁墙面上张贴着多张龙舟竞渡的照片。一些照片摆放年份较久已泛黄。村民陆伯称,村前水网密集,周边一带是鱼米之乡,以往村中休闲娱乐方式较缺乏,再加上村民品性淳朴团结,划龙舟这项传统运动一直深受村民喜爱。每逢端午节将至,村中会前往隔壁村借龙船过过瘾,其中,墨编村与河江村陆氏关系如兄弟般亲密。以往村中没钱买龙船,很多时候会从墨编村借用。
2015年,村中新购置了两条龙舟,每条龙舟长23.8米,可搭乘43人,造价共约50万元。为筹得该笔资金,河江村还专门召集村民开大会。为拥有属于本村的龙船,村民十分支持购买龙船一事。但涉及钱款较大,需村民代表在祠堂集资,众多村民带备钱银前往捐款,最终将款项备齐。
村民陆伯介绍,两条新船由专门的造船厂制作,龙船制作需用坤甸木,长期暴晒易裂,需要沉入水中精细保管。新船得水是一件大喜事,河江村陆氏宗祠还从筹款中取出部分钱款摆筵席庆祝,经常借龙船的墨编村村民也被邀请到村中同庆喜事。龙船宴就在河江村陆氏宗祠摆起来,回村参与宴饮的村民、到场共庆喜事的宾客坐满了百来张桌子,宴席从宗祠内一直摆出到宗祠门前的空地上。
陆氏宗祠门口的砖雕。
在沧江河畔举办的新龙得水仪式同样十分隆重,村中喜欢看龙舟比赛的家庭纷纷赶到现场,点睛等必不可少的仪式环节接连上演。第一批试扒新龙船的村民提前订制了红色队服,仪式当天,他们身穿统一服装,奋力挥桨,新龙船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快速穿梭,水花飞溅,现场鼓声、哨声、欢呼喝彩声相互交织,十分热闹。
除喜欢划龙舟外,河江村青壮年还喜欢打篮球健身,并组建了篮球队代表乡村争得荣誉。在高明区村际(百村)篮球赛的舞台上,河江村篮球队大放异彩。以往,河江队在2011-2015年、2018年、2019年荷城街道村际(百村)篮球赛中夺得冠军,在2011年和2015年区级赛上夺得两次冠军。为给家乡争夺荣誉,河江村陆氏后辈拼尽全力,这种不服输、勇争先的劲头还融入到乡村振兴、家乡建设中。现在,河江村篮球队取得的荣誉正在不断刷新,后辈踏入陆氏宗祠,往往会被奖杯、照片背后一段段热血光辉历程所激励,继续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原标题:高明区荷城街道河江村陆氏宗祠:隐藏深厚根基凝聚脉脉乡情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谢文骏
图|记者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