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佛山召开 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2021-03-29 10:21:49来源:佛山在线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我国持续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盛行导致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愈加凸显。全球经济的新一轮深度调整已在进行,全球价值分配体系在动荡中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性已被提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

3月27日,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佛山召开,邀请政企学界精英,探究在后疫情时代与“双循环”格局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如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并深入研讨重点行业如何稳链、补链、强链,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稳住制造业也就是稳住实体经济

“制造业始终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中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从2016年由最高点的约30%下降至27%。我们需要稳住实体经济,稳住制造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认为,中国要实现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保持住制造业的比重、防止生产率的下降、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支撑至关重要。

蔡昉提到,中国制造业比重的下降、贸易依存度的下降,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是一致的。要保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稳定乃至壮大提升,需要探索新的优势和挖掘传统的潜力。从全球来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分类,意味着我们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以及不同的生产要素都具有比较优势,中国要用好这些优势,紧紧嵌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当中。

与此同时,要从关注供给侧转向关注需求侧。蔡昉表示,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未来,我们还有新脱贫的1亿多农村人口和2.9亿的农民工逐渐走向中等收入群体,2.45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逐渐过上中等收入的生活,中等收入群体翻番蕴含巨大的机会。这将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巨大的需求优势,也是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所在。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也分析了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应对建议。在他看来,稳定制造业也就是稳定实体经济。

3月27日,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佛山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他认为,当下中国发展实体经济面临很多困难,包括负担重、干扰多、竞争强、创新难、获利少,要化解实体经济发展的困难,最首要的是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上。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发展实体经济的产业指导,要对每一个产业做细分和深入的梳理。“实体经济涉及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应当基于当前和长远,重点与一般,市场与政府,国有和民营,短板与长板,难与易,急与缓等不同视角,细化产业发展的指南,制定每一个细分产业发展推进的方案。”他说。

他还建议,要设立全面向实体经济发展倾斜的政策体系,根据细化的产业分配,抓住重点,全方位形成政策支持体系,使这些政策能够同向发力、协调联动,围绕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激发实体经济企业的活力。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了剧烈冲击,各国正着手重构完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

如何聚焦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风险点和制约竞争力提升的短板弱项,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并以高水平开放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将带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从国际来看,此次疫情让各国政府,以及各大企业都意识到,把重要的供应链集中在一个地方所带来的风险,大家未来会更加注重“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当中”,全球产业链会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化趋势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国内的企业,特别是高端短板的环节还要继续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把供应链的来源分散化,它也是提高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许召元说。

疫情之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我们应对外部冲击和变化的有效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何映昆对于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出几点建议。在他看来,当今的世界竞争已经从过去企业界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作战。现在我们强调产业链就是要从单个产业当中跳出来,更关注上下游链条之间的产业关系,更加强调各个环节通过专注、专业来实现协同的协作,共赢共生,这样有利于防止各环节出现脱节、错配等结构性风险。

何映昆说,中美经贸摩擦以来,美国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能力,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必须深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耦合发展,在产业链的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更大的功夫。”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表示,从全球来看,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中还处于中下游的位置,未来需要提高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如果没有对基础科学长期持续的投入,要把底层技术、关键的核心技术短板补上将是困难的。“要真正静下心来,把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提高上去,沿着价值链上游走。”

◎专家观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佛山制造再上新台阶要写好借力文章

“国际环境发生变化,佛山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对佛山企业下一步如何推动市场开放、制度开放、创新开放是一篇大文章。佛山未来的突围之路要借力,借全省之力,借全国之力,借全球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张燕生表示,制造业国际环境有三个基本事实,全球化收缩是基本事实,全球化的黄金时代结束;全球贸易投资减速是基本事实,传统贸易的黄金时代结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越来越短,越来越本地化。“因此,佛山的企业要把握新数字革命的机遇,让产业链越来越有弹性、韧性、互补性,更好地满足小众需求痛点。”

他还指出,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有三个“新”:重构是在新的阶段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张燕生说,佛山企业家要下功夫研究未来扩大内需对佛山的三链重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深耕东亚、东南亚,深耕“一带一路”,深耕美欧生产网络,要研究好这三篇“深耕”的文章怎么做。

张燕生表示,佛山在过去40多年来的突围之路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政府、市场、社会和企业相互补位、形成合力。佛山未来要再上新台阶要借力,要借全省之力,借全国之力,借全球之力。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

更绿色和更智能是未来方向

“佛山经济有五个特点:以实体经济为主、制造业为主、市场经济为主、民营经济为主、自我创新为主,我非常愿意来佛山。”论坛上,清华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分享了对佛山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看法。

魏杰直言,制造业绝不能离开中国,中国必须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我们的重要战略。美国之所以出现经济衰退,出现阶级对立、贸易逆差、财政赤字等问题,原因就是制造业离开了美国,所以中国必须吸取教训,一定要留住制造业,而且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

如何发展制造业?魏杰认为,首先要尽快补短板,完善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最近我到企业调研发现,中国经济在高端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生物医药、信息硬件这五个领域的短板非常明显,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些短板。”他说。

他表示,解决短板的唯一办法,就是推动自主创新。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年增长应该在7%以上;二是创新技术,大规模建设现代化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修改知识产权制度,让所有参与知识产权的人都能享受知识产权的经济收益;四是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科技创新投资比例。

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更绿色和更智能是未来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对制造业背后的企业阶层带来一个良好的预期,强调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法治经济。最后,要建立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稳定金融货币积蓄,防止“十四五”时期汇率大幅度波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

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速

“高质量发展核心的要义,在于保持一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制造业本身非常重要,只有保持比较强大的制造业GDP占比,一个国家才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刘俏强调。

刘俏认为,如果能保持一定的制造业比例,提高再工业化的可能性,未来将更有效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的增速。除此之外,新基建也会促进全要素生产增速。

怎么保证未来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对安全?刘俏表示,过去的40多年,中国基本上延续了经济发展的路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参加全球架构分工布局,但是在这个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下游的位置,产业链供应链还很难形成闭环,或者相对闭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研发长期的高强度的投入以及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才能沿着全球价值链往上游迈进,建设自主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

同时,企业家本身也要改变观念。比如碳中和、碳达峰,总觉得是一个约束条件,既要实现经济增长,又要满足碳排放的条件。不妨换一个思路,这个目标提出之后不再是一个约束条件,而是一个目标函数的变化,意味着我们未来几十年里,整个技术的布局、研发的布局和经营的理念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会带来新的全要素生产提升的空间,这一观念的改变也会带来契机。

原标题: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佛山召开,政企学界精英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坚持制造业不动摇推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阮凤娟、陈意威

图|记者王伟楠